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经略 / 第6章 叩见陛下

第6章 叩见陛下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随行的东宫亲卫都是太子心腹,但和赵信,却并没有多少交集。
  太子亲卫,乃属于家将,半是下属,半是奴仆。而赵信的身份却不一样,他虽在东宫的三卫六率之中,但最多也只算臣子。
  故而,这些太子亲卫,虽然明知赵信勇武,为太子立下大功,但此刻同在一处,隐约仍有排斥,算不得亲近。
  赵信无事,倒也乐得清静。
  自从穿越过来,不过数个时辰,却是惊险连连,危险与机遇接踵而来,让他往往不及思考,只能凭本能去做抉择。
  眼下,难得有了片刻安静和闲暇,赵信正好要梳理一下原主记忆,收拢思绪。
  自己现在的身份,赵信已经很明确了。
  出身世家云野赵氏,其父赵敬之,现为从三品的登州刺史。登州为上州,赵敬之身为登州刺史,还兼领着登州水师和一部守捉军马,权势虽然不及一方节度,但也是封疆大吏,换句话说,在皇帝面前,也叫得上名号。
  而在赵信之上,有一兄,名为赵伦,胸有经伦、颇具才名,欲走科举正途,现下正在国子监中读书。其为人方正,待赵信不算亲昵,但也并不疏远,两人同在京都,倒是往来不少。
  从原身的记忆可以知道,赵敬之显然是要更器重信赖那位长子。
  至于次子赵信,虽说也并未苛待,甚至将荫官的名额也给了赵信,但若是说到父子之情,却颇为淡漠。
  根据原主记忆,其兄赵伦每月和赵敬之都有信件往来,而他虽然也在京都,但一年也未曾接过一封赵敬之的家信,可谓是不闻不问。
  赵信是读过史的,知道封建大家族多是如此,倒也不觉意外,但心中却莫名有一股怨气升腾起来,被赵信压下。
  想来是原主未曾消散的意气吧。
  除此之外,赵信另还有一个妹妹,名为赵婉儿,一直跟在赵敬之的身边,如今也在登州。兄妹二人关系倒是亲密,虽说也有两年未见了,但信件往来,倒是一直不曾断绝。
  当然,云野赵氏乃是当世大族,在京中也有不少族人,为官者也不在少数。
  但赵敬之是旁支,年少时候还受过嫡脉排挤,所以如今虽然身居高位了,但与族中关系也是淡漠,只在明面上维系着关系。
  也因着如此,赵信和京中同族基本上没有来往。倒是其兄赵伦,如今和赵氏族人们走得颇近,往来不少,这其中是否有赵敬之的意思在,就不得而知了。
  ……
  赵信按着记忆,梳理着亲缘关系,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
  当今周国皇帝杨宣,年五十余岁,精力已然开始下滑,渐渐的不复壮年,对朝局的掌控,也似乎不再如以前稳固。
  而杨宣共有七个皇子,除太子杨洪外,成年封王的还有三人,分别宁王杨淮、康王杨清以及肃王杨泛。
  这其中康王、肃王暂时似乎还算安分,但宁王杨淮却有夺嫡之心。
  宁王杨淮曾长期在外领军,颇有实力,特别是在军中,关系更是深厚。而相较于太子杨洪的温润如玉,宁王杨淮的性格也要更加英武霸道,和皇帝年轻时候颇为相像,故而更要得宠一些。
  宁王杨淮已然和太子成了争嫡之势,两人关系虽然还不到势如水火的地步,但也常常针锋相对。
  历朝历代,夺嫡之事素来都最为凶险,权臣勋贵不到最后一刻,轻易不会站队表态,赵敬之应该也是如此。
  可眼下,自己在太子遇袭案中表现的如此抢眼,入了太子眼中,那会不会对赵敬之的立场,产生影响?
  还是说,当初赵敬之将原身安排进东宫勋卫,其实就是有所倾向?
  ……
  赵信正在心中怀疑,宣政殿的门却被打开了,走出一个小太监,向赵信看来:“陛下旨意,宣赵信入殿!”
  恩,是在叫我?
  赵信稍愣了下,见小太监目光催促,便跟了进去。
  政事堂,是朝廷中枢所在。
  此世周国,和赵信所知的唐朝在制度上颇为相像。政事堂协助皇帝统御天下,商议处理军政大事,乃是常设机构。
  至于政事堂的宰相人数,少则七八人,多则十余人,并不恒定。
  其中,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及枢密院的正副长官,乃是定员。除此之外,六部、翰林,甚至御史台、大理寺等部诸官,加参知政事名,也可坐堂议事。诸相中由皇帝任命,设执笔宰相一人,为诸相之首。
  这是周国真正的中枢,可宣政殿内的布置,却并不奢华,反而简单。
  居上有三个坐塌,最中间的是皇帝龙塌,最是宽大。两侧坐塌稍小,左侧是给偶尔观政的太子所留,至于右侧,则是主持政事堂议事的执笔宰相之位。
  这三个位子下面,分左右两排,有十几个位置,正是政事堂宰相们的坐席。
  此刻,政事堂中,几乎坐满。
  当中端坐了三人,太子杨洪他已经见过,另外两人原身记忆也有印象。
  居中身着玄龙常服,面带冷色、不怒自威的那位,便是皇帝杨宣。
  其右手侧,面色如水,不动声色的一人正是执笔宰相张柬之,面容颇显老态,估计有六十多了。
  迈步走进这宣政殿的时候,赵信已然平复了心绪,有了准备。
  可真进来了,却又罕见的纠结起来,“唉,见皇帝是要跪么?可真不想跪啊!”
  这刚一晃神,就见皇帝的目光扫视了过来。
  皇帝杨宣虽然不复壮年,但帝王之威却反倒日渐深沉。
  赵信自后世而来,本就是胆大之辈,从骨子里面就藐视权威,这才有跪与不跪的纠结。可此刻,皇帝眼神看来,虽然淡然,并没有带多少情绪,但赵信入眼,立时就觉有山岳向他压来。
  “赶紧跪吧!”心中冒出这一个声音,也不知来自原身,还是此刻的赵信。
  赵信赶紧低头,顺势跪下见礼:“小臣赵信,叩见陛下。”
  但皇帝却并没有让他起身,只是看着他,却问了句闲话,“鲜血染身,不掩英武,确实是好男儿。朕记得,你父赵敬之年轻时也有如此英气,说来,自从他出镇地方,朕倒也许久未见了,他现在登州可还好?”
  果然是位卑人轻,虽是夸了两句,可连一句平身都没有。
  赵信在心中吐槽了句,稍动了下身子,回到,“谢陛下关心。家中来信,父亲大人身体倒是康健无碍,至于其他,小臣离家两年有余,也不清楚。”
  “好了,起来吧。”说话间,皇帝瞥了眼一旁太子,只见太子面色安然,便道,“你此番护卫太子,很是得力尽心,太子特意为你邀功,朕便也不小气,说吧,你要什么赏赐?”
  “谢陛下。”赵信总算能起身,看了眼安坐的太子,又是低头,“小臣身为东宫勋卫,随行护卫,乃是应尽之责,不敢求赏。”
  要赏便赏,让他自己提出来,不是挖坑么?这坑他可不跳。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