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穿越明末之我是崇祯胞弟朱由思 / 第三十二章 由思问策傅山,山西将生大乱

第三十二章 由思问策傅山,山西将生大乱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自从傅山加入英王府,最轻松的就数王典了,他再也不用管英王府的帐了,只管随身跟着朱由思。朱由思给傅山向崇祯要了英王府内最大的官职,长史,正五品。这对傅山来说,是一夜之间从平头百姓变成王府要员,是鱼跃龙门啊。
  当然,傅山对官职这种虚名想来是不在意的,真正让他受宠若惊的,自然是英王赐给他的,无墨之笔!普天之下只有三只,材质用的是天降之铁锻造,长方一寸,笔身粗细与毛笔类同,笔尖坚硬无比,更令傅山震惊的是。这只笔笔尖细如银针,不用沾墨,但却能书写字迹。连傅山此等博闻强识的才子,都惊叹这只笔的工艺。(好了,不多扯了,就是一只水笔。)
  “殿下,如今王府虽然收支十分平衡,相比经过数代积累的藩王们,储蓄实在太少。英王府,要想有一番作为,光靠皇上每月不过千余两的拨款和赏赐是万万不够的,我们需要更多财路来充实府库。”傅山拿着账本,意味深长地说道。对于傅山说的,朱由思从来没有想过,过去的一年间,他一心扑在政事上,替崇祯出谋划策,却没有想过自己王府的经营。
  朱由思陷入了沉思,傅山说的确实有道理,他需要为自己积累资金。但他只知道历史一部分的大事走向,对经商可是一窍不通啊。“青主,广开财路之事,由你操办吧。我这点年纪,对于经商之事可是一窍不通啊。”
  “殿下,青主认为可将王爷赐给青主的无墨之笔放到江南拍卖,得银少说也是以百万两计数。”傅山提议卖笔。
  “卖笔,这笔能卖这么多钱?不行,不行,这是我送你的,岂可卖掉。青主,我相信这世上只有这无双的笔才能配的上你的才能。”朱由思拍着肩膀对傅山说道。一支笔能卖这么多钱,有些怀疑,拒绝了他的提议。再说,现在王府钱也足够,不用这样来赚钱。
  傅山见朱由思拒绝了,也就不再坚持。朱由思看着手上山西的战报,根据消息,流民首领紫金梁、混世王、姬关锁、八大王、曹操、闯塌天、兴加哈利分别统帅七大营部。每部人数多的有一万人,少的也有五千人,在汾州、太原、平阳等地不断活动。山西的局势有点危险。
  “山西巡抚宋统殷?青主,你是山西人,你可知道这个宋统殷,人如何,能力怎么样?”朱由思用笔圈出了宋的名字。在他的认知里,只要他没有听说过的人,必然就是明末的炮灰。
  “臣听闻宋巡抚为人清正,文武兼备。早年任淮安知府时,曾以怒斥送礼之人闻名,而后带领当地民众,抗洪救灾。政绩颇丰。”傅山话语里洋溢着对这位巡抚高度的赞扬,能得到傅山夸赞的官员,相比必然不是一般人。
  “青主,如今天下流寇大有蝗虫遍地之势,所过之境,一片狼藉。你可有解决的办法?”明末这张棋盘,无非是朝廷、流民和满人三方的博弈,任意两方合力对一方施压,则一方必败。历史上,输的正是崇祯,因为他没有与任一一方议和的勇气。
  傅山看着眼前的朱由思,问的问题直击要害。流民问题,傅山一直有所研究。他将心中早已想好的方案,说了出来:“殿下,解决流民问题,只要做好四个字就足以稳固江山。”
  “四个字?青主,你倒是说来听听。”朱由思倒是好奇,傅山能用哪四个字来概括。
  “均田,免粮!”四字一出,朱由思是仰天大笑,这跟李闯的口号是如出一辙,傅山不愧是傅山。
  “均田免粮,青主,切莫纸上谈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是难于登天啊。均田均谁的田,那些富贾王侯,让他们交出田地比登天还难。免粮,如今西北三省已经免了三响,还要再免什么?”朱由思直接向傅山抛出两个问题。
  可傅山似乎胸有成竹,继续回答道:“殿下,别急,听我一一道来。流民问题的根源在于地少人多,土地又多被豪强权贵所占。流民,流民无非就是流离失所的百姓。我听闻陕西巡抚孙传庭,在陕西清查田地颇为有效,所以此法当以推广。同时凡流民所攻破州府,必屠当地豪族,但凡府州首府,立即实行均田之法,以此类推。同时让人在百姓中宣扬流民之残暴如同山匪,以此减少百姓参与流民之数。”
  傅山侃侃而谈,朱由思听出了傅山的用意。傅山是要借流民之手除掉豪强权贵,再在几个州府推行均田法,打造模范州府,同时加大宣传工作。
  “殿下,从古至今,均田之法一直是空谈。故臣认为,耕者有其田不假,耕田者有勤者也有惰者,均田也要赏罚分明,为适度均田之法。可以如今稍微安定的陕西,作为表率,先试行适度均田法。”傅山的思想先进超出了朱由思以往对他的印象,他的想法与我党的土改政策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青主,你的想法甚好,我不日便进宫与皇兄商讨定策。”
  朱由思与傅山二人,正在商讨对策。黄河东岸山西界地之中的一帮人也正在密谋大的动作。
  去年被推为“闯王”的高迎祥,在粗破麻布做成的大帐内,跟众流民首领商量着接下来的作战计划。如今,陕晋各路起义军已结成了“三十六营”,开始协同作战。但紫金梁王自用刚刚在河南病死,明军那边还没有得到消息,流民军急需一个共同的盟主。
  如今,高迎祥和马光忠,张献忠以及这个崇祯苦苦寻找的李自成四部合一,号称有近二十万人!已然是陕晋义军中规模最大的,(李自成本名李鸿基,起义后才改名李自成,所以崇祯一直没找到。)
  “舅舅,紫金梁大哥刚刚病死,各路义军群龙无首。山西其他诸部都在观望,而我部部众又为山西之首,外甥以为当主动出击。攻克府州,来树立威望,让各部归附。由舅舅来当这个盟主!”李自成面如蜡炬,脸泛红光,尽显英雄本色。
  “闯王,自成说的对。二十万大军,人多嘴多。各部此前抢来的粮食根本吃不了几天,必须尽快攻破新的府县,杀官狗个片甲不留。俺老张,想尝尝这山西女人的滋味。”张献忠神色猥琐,附和了李自成的话。张献忠的部队是各部中战斗力最强的,但劫掠成性,如同过境蝗虫,所到之处尸衡遍野。
  如今,高迎祥四部虽说人多势众,但处境其实不佳。此前在陕西面对洪承畴和曹文诏,高迎祥尚能跟他两在陕北僵持,但自从孙传庭上任后,在陕北大搞清田,收编流民。高迎祥等部开始渐渐支撑不住,日渐减少的兵员和离散的人,增加部队的损耗,他们急需一个突破点。所以,他率部东渡黄河,与山西义军汇合,想要一番更大的作为。。
  “各位兄弟说的对,既然来了山西,我们就应该大干一番,搅他个天翻地覆!”高迎祥高举拳头,下定了决心。
  本章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