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尘风微辞 / 烟雨迷踪

烟雨迷踪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每当想起《雨巷》中这一段的时候我的脑海中便开始构想此番境遇,完全沉浸。我的脚步渐渐的放慢,耳机中播放的音乐也恰到柔情,伴随着天空中飘落下的雨滴我感到了一种凄凉,一份希望,还有悔悟。我只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有名的现代派现实主义诗人戴望舒,在写下这首诗的时候是在1927年的那个夏天,我只知道那个时候的中国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我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压力挤出了这无与伦比的诗句,或诗人还有许多的力量被埋藏,但他在那一刻决定写下了这篇将感情藏入骨隙的佳作,他使用一贯的轻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不过当细品之时你又会发现,这篇诗的深处还压抑着一种强大的力量,这骨力量并非诗人所藏而是其本身的一种无法抗拒的浩瀚。我看过一则评价说诗人戴望舒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可我在这篇诗歌中捕捉到透出的微光,不知是我不懂得如何欣赏,也或许是因为我学历低下,但我确实看到了一丝希望的“觊觎”之心,他无奈的放下了逝去的爱情却在其中暴露出希望,对自己才华的希望对国之走向的希望。他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正好遇上了雨场,致使有了这感人的碰撞,这次的碰撞就连火花都是温柔的,产生的声音都是悦耳的。
  不知不觉,我已经走了好远好远,甚至差点儿忘了自己最终的目的地。我取下了耳机,站在门前,迟迟没有回到现实,我还在一个人“享受”着本无节律的雨滴溅起水花和雨滴与其他物品撞击混杂在一起的声音,其实我并不喜欢这种声音,不过是听过太多的文章描述觉得悦耳动听,也就感染了自己!我不能作出像《雨巷》一般的高雅诗篇,一则便是因为其作者文笔卓越,各种文笔格式的应用与创新至今也无几人可与之比拟,还有其对爱和情的体味更是独到。一部分人是因作者写作情景是在雨场从而有所感触;一部分人则是因为作者用词的含义而有了感悟;还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写作背景及其想表达的想法而感动。却可能很少有人想过或许诗人只是借物抒情,并且很可能其本质只是抒情而不是借物,作者可能只是因情借物而不是因物触情,毕竟有时候真挚的情感才是引起共鸣的宝物。。
  很多时候我们都希望能带给身边的至亲更多的东西,我们希望他们能因为自己享受到更多,但往往物极必反,很多人走到最后变了样,过于在乎物质没有丝毫情感,就连自己的目的都忘得一干二净。由于我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长大,从小我就不知足也很知足。不知足是因为每个人为了可以得到更好的生活,为了可以回馈至亲努力和向往是必须拥有的技能;知足在于每个人拥有的一切都来之不易,有些东西你越是在乎越容易失去。所有的东西不是不知足和抱怨得来的,而是一次次的偏头视而不见咬紧牙关才知足,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物质固然重要,但世间唯有爱和情纯度最高,一定得相信不是先有物才抒情,而是先藏情后追物。
  我们其实本应该明白,行走于这蒙蒙雨巷中,难能不湿鞋难得不闻雨声,当世间被雨雾所笼罩时,我们不仅仅要撑好雨伞更应该小心翼翼的行走。每个人都明白的道理被一次次提及,最终还是有人犯下禁忌,终究世俗这场细雨击倒了他们,他们并非为情所困,他们只是过于依赖这个世界,从而走向消亡。
热门推荐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