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不可磨灭的足迹 / 海子与徐志摩

海子与徐志摩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来北京后印象最深的还是两个人:海子和徐志摩
  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很多人都会背、都会讲的。我在之前并没有对诗歌有特别的感觉,但是在一次深夜无法入睡时听电台中一个讲述海子的专题,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
  海子无疑是很多人眼中的神童,15岁就考进了北大法律系,19岁进入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做老师。短暂而璀璨的诗歌旅程却爆发出了200多万字的内容,这让我想起了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同是天选之子人生的终点都是一样却也那么的不同。
  网络上的只言片语帮我描绘了一个模糊的“海子”,一个理性的身躯下承载着一颗无比脆弱和感性的心,他的灵魂内孕育了一个最容易孕育的情绪:悲观,它就像病毒一样蔓延-攀爬-相互交织,交织成了一座只能透过光亮但是身体无法穿梭的牢笼,这个牢笼使得锁在其中的躯体无比的纠结,它想表露出坚强的味道让走过牢笼旁的路人都能感受到,但是当匆匆走过的路人对这种牢笼里的坚强不屑一顾的时候,那具身躯下的心受到的打击却足以致命。
  或许他之前面临的也是理想和现实的选择,家庭的重担、感情的“背叛”和理想的追求有太多太多的不一样,他在这些选择面前脆弱的就像是一个迷路的孩子,他不知道自己该向谁妥协,只能坐在地上大哭,他在等着“妈妈”轻柔的双手擦干他的眼泪,牵着他的手指明方向。但是当他哭到筋疲力尽、情感也枯涸的时候,他的“妈妈”也没有出现……这时他只能自己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怀揣着自己的理想和所有的舍不得走向其中一条路,只不过这条路不能回头……
  徐志摩我最早接触的也是那首《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
  这每一句一句的情感传递对作为一个现代诗小白的人来说,我真的很难理解。我突然对徐志摩这个人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我准备了解一下徐志摩的前世今生,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一个诗人有了这样的创作欲望和这部作品的传咏背景呢?
  随着这份好奇心,一连串的名字与故事进入了我的生活: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梁思成、金岳霖、美国、英国、法国、剑桥、离婚、空难……这一切的一切让我给他贴上了一个标签:一个痴情的负心汉
  这背后的故事交织成为了一个大时代的背景,当真正了解到了他与林徽因的那段在剑桥的经历,徐志摩对这一切充满了无限希望又到失望的感觉,没了解之前是无法体会他在林徽因不辞而别后独自一人站在康桥上的那种心情的,当回头再去看它时,看到的就是徐志摩那种近乎于疯狂和完美到只能存在于理想的情感……
  现代诗更注重情感,那种细腻、无奈、朦胧、迷茫、憧憬都是那个大时代的产物,当社会发展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知识和思想也变的日新月异,旧的做法和认知可能一觉醒来就已经被推翻了,这更容易让人感觉到无法适从,好在年轻的一代是从这种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但是随着海子、汪国真等一批优秀诗人的相继离去,那种大时代背景下特有的情感,让我们去哪里寻找呢?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或许保留一份精神世界的丰满也是值得尊敬和追求的。
热门推荐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