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秦汉智雄传 / 第十二回 强帝国走上绝路 大泽乡风雨惊雷

第十二回 强帝国走上绝路 大泽乡风雨惊雷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十二回强帝国走上绝路大泽乡风雨惊雷
  回前词《鹧鸪天》
  一统天下试运行,严法苛政开先迎。好大喜功财力竭,镇压六国动酷刑。官相逼,民易反,九州风雷待激成。大泽揭竿遍地举,四海怒涛猛升腾。
  话说张耳听到秦朝廷下令,在全国通缉他和陈余,并重金悬赏,心中也是着慌,而商议出对付办法,采取先入为主之策,以转移对自己的怀疑。便怂恿那新乡官在本地悬榜缉拿,也好得到高额赏金,此建议即时得到了采纳,也是为在县令面前邀功。正当其在乡镇张榜搜寻时,却意想不到竟遇到了友人刘邦,是专程到来看望自己的。由于猛然相见,不明来意,惊愕之时,刘邦却机灵的采用诈谋,诓骗了那乡官和众乡吏,使其避过了查询之危。后在乡间酒肆招待叙谈,才知刘邦别后之情,并知其现为乡吏亭长,是出差押送劳役到关中,游览秦都而回,经各抒志向,相励待机而动,当要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
  此时秦朝廷正值强弩之末时,虽然利用高压手段,以极端办法强力控制全国,防止被灭六国暗中反抗,铲除来自各方的威胁。看似强盛无比,创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帝国,成为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的迈进之始。但毕竟是一个新的统治制度初始建立,一切都在想象实践中探索,并无前人经验可借鉴,也只能自行创新,所以各项法令皇旨下达,均有不够成熟的特征。秦皇独断专行,立意新创,抛弃祖制,开辟新路,是秦朝十多年来最为兴盛世代。其中却潜藏着不为人知的危险,帝国大厦的根基并不牢固,时刻便有倒塌的可能,世人多被繁盛的假象所迷惑,也是历史必然。
  秦始皇嬴政办事好大喜功,不仅派三十万大军,以精兵强将驻守北疆西域,而且坚筑万里长城,以防匈奴等游牧民族的侵扰,意想可一劳永逸,享万世太平。其愿望虽好,可却劳民伤财,徭役繁重,耗尽国力,深违民意,为秦朝迅速灭亡,埋下了深层之因的祸根。秦皇本人也想为后代皇子,留下一个江山稳固的王朝,使其千秋万代延续下去。所以用霹雳手段,擒六国君臣后裔于国都周围,以严加看管约束,甚或尽行杀害。甚至捕捉各地贤明之人,防其心内不服而谋反,以绝朝廷的潜在隐患,可谓手段狠毒,令人切齿愤恨。秦皇在感到大功告成之后,却犯了很多君王的一个通病,就是梦想长生不老,益寿延年,信奉一些术士之谜惑,竟要成仙得道,愚昧之态尽显。
  所以秦始皇修筑驿道,要求建的平坦宽敞,方便车马驰行,不顾劳民费财,只求坚实耐久。定制为宽五十步,路基高三丈,两旁栽植青松,造的浓荫密布,既可却暑乘凉,又可赏心悦目,实为豪华布置。这样做一是为方便全国交通,利于军队快速调动,可迅捷行兵平叛。另一个用途便是利于他周游全国,去找寻那蓬莱仙岛,得遇神仙超度,求得长生不老之药。可世间的情形却截然相反,梦想长生不老者,却越是年华不久,常是痴心者,却事与愿违。那秦始皇竟在寻找神仙不遇,而惆怅返回的路上,便猝然得染急症而死,一代帝王与世长辞了。年仅只有五十岁。正值大展宏图的好时光,却死的很为突然,还来不及安排好后事,便撒手人寰,也是其残暴不仁,过于奢靡耗费造孽太重,皇天不佑所得的恶果。致使阴险奸佞宦官赵高,暗谋篡权摄政,使秦朝大好江山拱手让人,造成了帝国大厦,顷刻而倒的惨情,这是秦始皇生前绝未想到的,也是一代创世君王的悲哀。
  其实深究原因,还是秦始皇本人,虽具独霸天下的才能,却也有识人用人不足之缺陷,这就是常说的人都具有“两面性”。秦皇对身边献媚恭顺的宦臣赵高,未能深刻洞察识判,看不到其隐藏着祸心,缺乏应有的警惕,或是依赖过度而造成的后果。而对丞相李斯也只用其才,而对其品质德行,也缺乏应有认识,尚或是其要成就大业,就必须用这种人,难有其它选择。所以必定会尝到成功的喜悦,也须承受失败的惨痛,埋下败业的隐患和祸根,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有其不可违的规律所决定。
  至于赵高设谋,篡改圣旨遗诏,暗害太子扶苏,及兵权重臣蒙恬,以扫除自己擅权障碍。李斯能听从其逆谋,均为其私心作怪,忘记了国之根本,皇之重托,岂能唤作忠臣良相!只能算个投机钻营者罢了。其以为谋算最为聪明,这样做便能保住自己相位,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却看不透赵高暗藏专权阴谋,在权衡利弊上,私心当头,一叶障目,凸显了其不智或愚昧。以致煌煌天朝丞相,竟被赵高那等龌龊鼠辈,玩弄于股掌之中,全家族人尽惨死于非命,弄得自己名声狼藉,身败名裂,岂不悲乎!真应了那“以诈谋起家者,必以诈谋败家”之规律。
  至于太子扶苏,也是个情急失智者,虽儒道仁慈之念有余,却智谋心机不足,当接到让其自杀的假传诏命后,便信以为真,急要遵旨自杀。也不想自己并未惹怒父皇,又身为太子,干系国家未来大事,父皇虽为暴烈,却岂能随意赐死?而且在边关重地,拥三十万大军兵权在握,就不怕逼反倒戈相向吗?就算真有其事,难道边关就不要臣将守护吗?真也不合情理。难道不闻伍子胥辨假王书的故事吗?观其智确远逊于乃父,差之甚远矣!虽曾经蒙恬将军提醒,说太子拥重兵在此,定是信任有加,皇帝何能不生顾忌,竟用使持诏命令其自裁,情理不合,实堪存疑!待派人查实真情后,再做定夺不迟。可那愚忠不愍的太子,却不顾忠言劝谏,竟自挥剑自刎,还带累蒙恬大将军入狱,秦朝的顶梁柱行将倾倒,岂不悲乎!这也是那赵高李斯,平日深晓太子性格,所做出的判断。其实也怨秦皇始君,既知太子性情懦弱,又何不安排智臣辅佐之,以致造成如此悲剧,其过大矣!此为夹叙。
  且说张耳听说秦廷巨变,让一个弱冠的小皇帝胡亥,勉强坐朝执政,定然会是李斯诸辈擅权。且听说宦官赵高把持朝政,曾指鹿为马,骇人听闻,为害不少朝臣,军无能将掌兵,秦朝廷已显出乱国之象,其心中暗自高兴。便对陈余申阳说道:“看来秦朝气数将尽,不久便会出现相残之事,此乃天下大乱之前兆也!”两人均不明白,忙问何以见得?张耳便道:“观秦朝不能改弦易辙,恩义待民,且反而更加重徭役民负,刑罚不减反增,严厉苛刻,政令渐乱,内斗自耗,岂有终止!又何能稳住政局?岂不是官逼民反之象吗?所以将拭目以待,吾料不久自会生变!”两人听此话后,忙即点头说是,暗自信服张耳观察判断。
  未过多少时间,便有一个惊人的信息传来,说是丞相李斯与权臣宦官赵高,出现不和内斗,看是朝政不稳,秦二世皇帝还在发布诏令,严刑酷政,变本加厉,这引起了举国议论,都密切关注着朝廷的动静。张耳便私下对陈申两人道:“那李斯以诈谋起家,求得半生荣华富贵,却也展现了其不凡才能,当使后人有所称道,但最终却难逃被诈谋惩罚,这是天数所定,不可相违也。就看其后如何喽!叫我看定会死的很惨,要么怎去见那早年,被其害死的韩非子大师兄呀?冤报相与,本就是一种平衡,别看生前一时得意,最终还是要有个轮回结果。就如同日月轮回一般,只是早晚不一而已!我想那李斯聪明一世,却也糊涂一时,又害死了太子蒙恬等人,天岂能饶他?必将遭报应无疑。就这一时糊涂,就足于使其身败名裂,晚节不保,身后也许会留下骂名,这将是令其懊悔不及的结果。”说完嘿然一笑,陈余申阳各自点头说是。
  接着张耳又说道:“赵高属无能之辈,专会阴谋害人,岂能执掌乾坤!如今虽然得意,专权使刁摆弄个小皇帝,也不会有好结果!看来大乱在即,若事发便在这中原腹地,不会在边远之处。你们信否?”二人忙问为何?张耳便神秘说道:“你们没听过,‘楚人三户可亡秦’之说吗?这就是最好的依据。因为楚人是最不服气,也是最恨秦国的大邦之域,暗中早憋足了一股看不见的反劲,现在只是深藏不露,到时便会爆发出巨大的能为,其它五国恐都不及也!”二人听后细细品味,都觉得说的很有道理。便问我们当如何办呢?也是极想知道这位尊师的策谋想法。
  张耳便道:“吾辈当奋起精神,暗自重新研读兵谋战策,平日加紧习练武艺,准备迎接这场乱世,或许就能时来运转,富贵临身。若真能闯出一条路来。强似整日在此担惊受怕,不甘心窝憋在这乡间受罪,随时还有性命之虞!吾虽已是近五十的人了,还雄心不减当年,想着大干一番,也好出出这口恶气!可你们现在才四十出头,已为成熟之人,正自年富力强,却是干一番大事之时,若能搏得个王侯之封,也是极有可能的,就看各人命运如何喽!良机不可错过呀!”说的是信心满怀。陈余申阳听后,也是热血沸腾,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真是精神大振,随后便暗中做着准备,只是不敢让其他人知道。时过不久,便听说东边发生了陈胜吴广率众起义,成了人们相议的话题,使陈余申阳二人,更加相信了张耳的判断。
  这正是:皇思长生欲成仙,千寻百觅受欺瞒。雄心虽高无坦途,专事王霸逞凶残。命短急摧栋梁折,帝厦危在顷刻间。眼见乱象纷呈现,壮士出征待天翻。
  且说张耳陈余申阳三人,在陈县暗中待机而动,恰值秦廷渔阳戍边,就是征发士卒去守北部边疆,陈县也在其内,须有乡吏押送前往。那乡官因看不惯陈余,便要指派他去出这趟苦差,陈余自是不愿,便与张耳申阳密议摆脱之法。申阳此时早已县中失势,说情告免却不大管用,乡官听说后着恼,更激起那厮的愤怒之意。便刻意为难陈余,定要其担此苦任,还说是县令老爷欲考验提携,不去就是抗命不遵,要受苔杖之罚,明摆着没安好心,大家也是无奈。张耳便出主意道:“不如装病不出,看他还能怎样?若实在不行,便就辞掉此职,有何惜哉?吾料不久便会风云大起,即为吾辈扬眉吐气之时。”陈余申阳总是相信张耳判断无误,却也无甚好法可想,只得听从张耳策谋行事,陈余即装病在家将养,以躲避那苦差劳役。
  可这却惹恼了那乡官,总是不信其真有病,认为是故意装病躲差,当要严惩,否则便会被他人效仿,怎能管束吏众。于是便带人来到陈余住所,看其躺在炕上呻吟不止。便冷笑一声道:“好个装傻充愣的刁棍!怎早不生病,晚不生病,一说叫你出公差,便就生起病来?别不是身上痒痒,就让这板子给你治病好了!”骂完不由分说,便让人将陈余拽到地下,一顿板子伺候,打的陈余连声叫喊,便说辞职不干了,看还能怎样?那乡官便狞笑道:“就是不干滚蛋,也少不了这顿板子,就叫你长些记性,不然便也充军到边关守护,看你还敢耍刁放赖不!”说完便忿然叫上跟从者走了。等张耳听说后赶来,那陈余正躺在炕上疼的直哼哼,嚷叫定报此仇,张耳只好劝慰陈余再须忍耐一时。
  就在陈余棒伤初愈之际,距陈县东边数百里的蕲县,有个叫大泽乡的地方,却出了惊天之举,简直是震天动地,有两个不满秦暴政的好汉,率先揭竿起义反秦,从此敲响了暴秦的丧钟。原来这首举义旗的二人,一个叫陈胜,另一个叫吴广,均为阳城县人。那陈胜却有些不凡,本姓陈名胜字涉,却为耕地农夫,因家贫沦为佃户,替他家耕种田地,等于受雇于人,乃赤贫之家。但陈胜从小便有些志向,年轻时耕种歇息之间,曾感慨抒发大言,说将来一朝得志发达,定然享受富贵的宏愿,并说与同乡耕者伙伴听,答应其会与之同享福乐。当时大伙听后,均笑其为痴人说梦,都道命自贫贱,还谈什么富贵?他便说“燕雀怎知鸿鹄志哩!”并不予理会,可见其胸中怀有夙志。
  这年时值秦皇二世元年七月,有诏命发到阳城县,征集县内贫穷民夫,到边关渔阳去戍边守护。那县令便迅即召集吏役强办暴派,共征得约九百人,也是组成了不小的队伍,因县内吏员均不愿前往押送,只好在劳工队中选出率队之人。那县官按名查验,其时陈胜吴广俱在队伍中,看到陈胜吴广两人身躯伟岸,气宇轩昂,颇有气质,便亲自检验其能力,尚算可以胜任,即便命其充作正副屯长,相助率队前往。但还并不放心,怕他俩初任难于服众,便又派了两员县兵军尉监督前去,吩咐要按时赶到,否则会遭严厉惩治,切不可掉于轻心!也是秦朝峻法严酷,出了事便重加追罪,因事关重大,不得已而严训之。
  待迅即准备就绪时,便号令按期集队出发,开始走的还算顺利,可是当队伍走了几日,便到了一个叫“大泽乡”的地方,也就是现在安徽省宿州市南面不足百里之地,竟遇到了难解的问题。却原来此时已进入夏季,南地本多为水乡,天气变化无常,正好这年雨水大发,连续几日阴雨连绵。那大泽乡本为低洼之地,其道路泥泞难行,又接连遇到风雨交加,周围顿成一片泽国,望去到处雨雾弥漫。届时队伍根本无法行进,怎能走得了呢?只好便在当地找高处搭棚暂住,想等雨过之后再走。可这天如被捅破一般,偏偏大雨不肯稍停,连续多天阴雨磅礴,河池水又增涨不少,弄的大家进退两难,众徒卒嗟怨不止。实在是天不怜悯,好似有意为难这帮苦役之人,要促使激起民变似的,也或许是秦朝的暴政太酷,惹的天怒人怨。
  这陈胜吴广两人,别看是本县同乡,原本并不相识,只为此时奉令共事,身上实担重责,便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真要是出了事,谁也难逃干系,确为患难与共,沆瀣相投。于是陈胜便与吴广密议道:“今欲往渔阳,路途遥远,非一两个月不能到达,官家期限将到,屈指算计,难免要误期限。按照秦朝法度所定,逾期当斩,难道我等就甘心去受死吗?”吴广听后便道:“同是一死,不如咱就逃走吧!”陈胜即摇头道:“逃走却不为上策!试想你我二人,同在异地,何处可以投奔?就是有路可逃,早晚也会遭官家毒手,最终被捕斩了事!如今走也是死,不走也是死,倒不如另图大事,尚或死中求生,却可希图富贵,你看可行否?”吴广便疑惑道:“我等无权无势,怎能可举大事?”话说的也是显出信心不足。
  陈胜这时便答说道:“天下苦秦已久,只恨无力起兵反抗,如今这秦二世小皇帝,大有篡位之嫌。听人说那太子扶苏,本是个年长且贤达者,因不满其父皇的暴虐,触怒其父,被遣到北地边关领军,并未因罪罢免太子之位,如今却死得不明不白,必惹多人怀疑或不满。还有咱这里本为楚地,听说那楚将项燕生死不明,而楚人最恨秦朝,咱们可以用太子扶苏或项燕之名,号召徒众响应。为天下反秦之先声,定会有人跟随造反,说不定会乱中取胜,能实现咱们的愿望哩!”吴广听后,深以为然,心中暗自佩服陈胜的智谋,便说不能贸然行事,得计划周密才行。于是两人便戮力同心,暗中寻找时机,一道做着起事的准备。
  后来还是陈胜富有心计,二人便去寻卜问卦,那相人略知其意图后,便说虽要同心奋志,大有成功可能!但还须借助鬼神。陈胜便想到楚人迷信神鬼,当巧为利用,才可成其大事。于是便想出在大鱼腹中,事先暗中藏下“陈胜王”的帛书,也就是布上写字,故意让队伍中人买鱼得到。再借机剥出奇异,展现在不明真相的众人面前,使人们相信,这是上天神明的安排。然后再让吴广半夜潜到土地庙中,去学鬼怪叫喊,故意掩声憋气,但却让人听出是叫喊“大楚兴,陈胜王!”的模糊声音,弄得众役工心神不定,都私下相议,震惊不已,全有了想跟随其起事的思想意识。
  待时机成熟时,陈胜吴广便以诱骗手段,突杀两个军尉,提着其头号令众人,说明因雨误期的悲惨后果,不如跟随其举义旗聚众反秦,还可成就一番大业。定能得到富贵封赏,本多为穷苦乡民,何能抗拒如此诱惑?却真是一呼百应,竟然揭竿而起,旬日内便聚集了数万众。均以锨镐棍棒为武器,侵州夺县,斩杀秦朝官吏,大量夺取兵器粮米资财,顿时形成了聚众反秦大军,然后横扫周边郡县,声势空前高涨。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很快便刮到了西边的陈县,张耳陈余申阳三人,正迎接这场风暴的到来,立刻加入进去。
  这正是:秦皇宏略定始端,
  惟愿江山固万年。
  谁料事违天顿倾,
  竟为农夫将两员。
  振臂高呼众奋起,
  人心思变大势翻。
  风雨相助赛烈火,。
  燃遍九州千百川。
  欲知后事,下回分解。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