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乱世文人 / 第十三章 立冬

第十三章 立冬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日子终于到了立冬,隔壁赵叔也在昨天被释放了回来,虽然中间具体情况不明,柳婶还是隐约知道,这其间,多半是林翊的功劳。携着一大家子,少不了感谢一番,与柳婶一家搭伙之后,更是难得的丰盛了一顿。
  这些于林翊而言,自然并未挂在心上,令他有所惊讶的是,前天胡老派人,告知为他弄到了两车石炭,只是暂时寄放在了胡府,来人只捎来了一筐,说是先用着试试,丢下胡府家的地址,也未多言,来人便告辞离去。
  林翊摸不透这老头的套路,不过不难看出,这是在间接的邀请他过府一趟。
  林翊有所不知的是,两日间,他的大作《相见欢》,已经在小范围内,传播了开来。始作俑者,却不是胡老,毕竟老头怀着藏私的心思,不把林翊收入帐中之前,肯定是不允许他发光的。
  不过胡老的二子,在航运中任着一个闲差,偶然之下,在父亲的书房中发现了这阙词,本身作为附庸风雅之人,甚是欣赏,看见没有署名,以为是父亲所作,便抄录了一份,在自己的圈子内传了开来。
  这个时代虽然信息闭塞,可挡不住人们对佳作的狂热,如同拥有魔力一般,迅速传到了许老等人耳中。都是多年的老友,这番风头之下,自然少不了要去求证,凑凑热闹。
  如此一来,胡老自是不能再遮掩,只得和盘托出,并将原文展示在几人面前。与胡老初见时相同,林翊这种创新性的字体,最先引得几人侧目,心中之震撼,一点都不比当时的胡老来的少。
  几个老者看来,书法革新,是不亚于一场文风改革的,何况还是一连出现好几种创新字体,若是公之于众,恐怕不止齐国,就是整个南疆五国,甚至是十一国之内的书法界,都会哗然。
  照理来说,能有这番成就,无论以后是否泯然,已经可以在历史的丰碑上留下一笔,但并非所有人都能撑得起这份荣耀。但凡革新,必然会对传统做出冲击。让写了一辈子字的人,去承认一个小娃娃比他们写得好,有时甚至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简而言之,林翊的份量太小了,小到任何一个有名望的文人,站出来怒骂一句,便会受千夫所指,一个不慎,毁掉的就是一生的前途。
  要知道,不管是宋徽宗的瘦金体,还是赵孟頫或是董其昌,哪一个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经过数百年时间,逐渐改良而来,而林翊无异于生生撕裂了百年时空,让这些都提前问世了。
  好比将后世音乐,放到几百年前给人欣赏,未必就能得到好评,欣赏水平,是需要时间沉淀的,太过超前,往往不是创新,而是另类了,这也是为什么众人初见这副字,只觉怪异,而未发现美感,欣赏力没到罢了。
  后世有句话,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大概就是这么回事。
  几个老头商量之后,意见出奇的一致,这阙词,既然已经流传,便就做主替林翊扬个名,这都无所谓,可至于书法,还是姑且先压下来再说。
  林翊这边,几人倒不用担心,既然这副字是无意间流出,说明他本就无意宣扬,而且结合他的个性,有主见,知分寸,自然不会到处显摆,只需找个合适的时机,提点一番就是。
  倒是胡老的儿子,需要特意叮嘱一下,莫要贪图嘴快,害了林翊。
  当然,胡府中所发生的种种,以及不知不觉间,这首《相见欢》渐渐流传于金陵文人间之事,林翊自然不知晓。此刻,他正在家中挽着袖子,绑着裤腿打扫兔棚,等着铁匠到来给他送炉子,还有盘火炕。
  此情此景,若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着实让人哑然,一个能写出《相见欢》的大才子,竟然是如此生活化的一个人。
  铁匠姓吴,真名不知,街面上常喊作吴三锤,据其自己介绍,他的成名本事便是锻孔,往往只需三锤,尺子都不用。
  炉子送来时,大体上是符合林翊的要求的,结合现在工艺,没法做成圆形,方方正正的,几块铁板拼接而成。进风口,排烟口,中间煤架,上方可封闭的添煤口,倒是一应俱全,至于炉膛,得需要林翊自己完成,整体来说,是满足他的需求的。
  而排烟管,受限于技术原因,吴三锤没有找到合适的铁皮,便自作主张的换成了铜制,林翊依然满意的点了点头,尽管超出预算,可终归是做出来了。
  吴三锤是赶着牛车来的,拉着满满一车砖头,蜃灰,还有瓦工专有的工具,林翊瞧了一眼,倒真像那么回事。
  找来隔壁赵叔与小川,合伙卸了车,将卧室腾空,图纸是林翊早就准备好的,又再详细为吴三锤解释一番后,便全权交给了这位铁匠。
  看着吴三锤熟练的拌灰,下线,林翊感慨,果然,不会瓦工的铁匠,不是个好厨子。
  至于小川父子,看着林翊家大动干戈,又是铁炉子又是火炕的,心中不免嘀咕一句败家,就为过个冬,竟然如此破费。
  忙忙碌碌了大半天,终是将炕盘了起来,这时候胡老送来的一筐石炭,算是派上了用场,当天肯定是睡不了人,得用旺火烧上一两天。
  林翊满意的点了点头,付了尾款,又向吴三锤定了两口锅和一个烧水壶,在冬日的第一天,开启了重生之后的后现代生活。
  …
  十月初十,金陵迎来了入冬之后的第一次寒流,气温陡然的下降,让人们意识到,冬天真的来了,如此猝不及防。
  昨夜泼在门外的半盆水,一大早起来,已经结冰,好在随着太阳升起,略微带来一些暖意。照常一壶茶,一本书,阳光撒在脸上,说不出的惬意。
  窝里的兔子终于长大了些,林翊估摸着,最多半个月,就能收毛了,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除了另外一件事,他的舅舅周秉昌,又来了。
  “言其,这户人家不得了,男人在王提辖的府上做着管事,你不是喜欢喝茶吗,王提辖正好管着茶场,到时候你想喝什么茶,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周秉昌笑着泯了泯手中清茶,着实无味,他心中疑惑,难道外甥真的穷困到这种地步,连杯茶水都招待不起了。
  这个时代,朝廷对茶、盐等物实行专卖,各设有杂物官员,提辖这个官职,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不过倒是个肥缺,可听在林翊耳中,怎么总是浮现出一副粗犷的面容…看来都是《水浒传》害的。
  “而且刘管事说了,不要聘礼!”
  “哦?”林翊脸上流露出几分诧异,要说后世结婚,男女两情相悦,不要聘礼的情况倒是常见,可这个时代,面还没见,难道又因为他是个读书人?…他可从来不认为自己有这份魅力。
  周秉昌面现难色,犹豫片刻之后说道:“只是刘家有一个要求,就是希望以后生的孩子,能过继一个到刘家。你可能不清楚,刘家两个闺女,大女儿前几年招赘了一个,可到现在还没生养,到了二女儿这里,就想着能给刘家留下一点香火。”
  林翊了然的点了点头,这个要求倒是不过分,毕竟不要聘礼,还不用入赘,过继一个孩子而已,说打底,不管姓什么,终归还是自己的娃。
  若是放在从前的林翊,恐怕已经应了。
  “舅舅,这不妥吧,虽然阿爹阿娘皆不在了,可叔叔伯伯们是不会答应我这么做的,你说呢?”
  林翊这话自然是借口,林家情况如何,但凡明眼人,心理都清楚,至于林翊到底成不成婚,成婚娶谁,生不生孩子,没有人会关心。不过这话听在周秉昌耳中,却不能如此简单的认为,舅舅再亲,也是外人,没法做得了外甥的主,林家是否有说道,他周秉昌不能心存这个侥幸。
  周秉昌再次黯然离开了,心中装着烦闷,烦闷他这层身份,不该他管,却又不得不管,同时也烦闷自己的无能,妹妹临终前,就托孤了这么一件事,终究办不好。
  林翊没有看到舅舅落寞的背影,对于这一世的亲戚,他有着复杂的心情,明明是陌生人,却有着血缘关系,如同一个孤儿,见到失散多年的父母,理智告诉他,他应该顺从,可感情上来讲,他又觉得是种负担。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