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却说商都闻太师谴张桂芳伐西岐,引得阐教中第三代门人哪吒下山辅助姜子牙,阐、截二教道术之士在商周战场上初次正面碰撞,结果是截教不敌阐教,张桂芳及其麾下先行官同样是道术之士的风林均被哪吒杀得大败。“(张桂芳)只得差官,用告急文书,往朝歌见闻太师求援不表。”那边朝歌城闻太师一见战报,赶紧运筹帷幄,准备邀请三山五岳中截教同门前往西岐助阵。这边西岐城姜丞相同样在深谋远虑,暗自思量对策。“且说子牙在府内自思,哪吒虽则取胜,恐後面朝歌调动大队人马,有累西土。”姜子牙心里着实有点慌,因为朝歌已然将西岐引为心腹大患,并且出动了“道术之士”张桂芳这样的大商底蕴前来讨伐西岐,虽然张桂芳的道术暂且被前来增援的同门中人哪吒所败,但大商立国六百余年,底蕴深厚,被这样的庞然大物盯上,保不准后面前来攻伐西岐的又有什么厉害人物。纵使姜子牙昆仑山道德之士,也是心慌。“恐後面朝歌调动大队人马,有累西土。”我想让姜子牙心慌的主要还是商都有闻太师坐镇,主要心慌的是以闻太师为主的截教供职大商朝堂的众多弟子。前章已有分析,闻太师执掌大商朝政中枢,截教众多弟子供职大商,截教俨然是大商国教。作为与姜子牙背后的师门阐教实力相当的截教同样实力恐怖,而闻太师作为截教杰出弟子,截教在大商朝堂中的代言人,他是要捍卫殷商的,那么他背后的截教肯定不会坐视不理,正是截教与殷商千丝万缕的联系,才是姜子牙心里最大的恐慌。
难掩心中的恐慌,于是姜子牙决定上山,上昆仑山,姜子牙也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在家靠父母,打架靠师父”。姜子牙这心里一慌,也就马上想到这个道理,要去找元始天尊这个老师父增强一下信心和底气。其实阐教自封神大计确定后,一直暗暗布局,自殷纣七年起,殷商天下就成了多事之秋,其间阐教多少布局已成,这才让商都闻太师不再在外面疲于奔命(其间征北海、东海,前后历经十六七年光景),回到朝歌全心应对西岐大患,这是要以闻太师为支点,再以这个支点带动截教的基本面,要在商周争雄的舞台上先收罗一大帮截教门人进封神榜。所以闻太师谴张桂芳伐西岐,明面上是因为闻太师引西岐为心腹大患而做出的主动出击,其实暗地里还是因为阐教布局完毕,封神榜早已功成,就等收罗天下神魔,是阐教认为时机已到,才让西周这条潜龙“潜龙腾渊”,主动让闻太师感觉到危机的,是阐教觉得是时机可以让闻太师心悬西岐大患,然后调兵遣将,邀请三山五岳截教同门共伐西岐,从而以闻太师这个点带动整个截教的基本面得以收罗截教诸多门人弟子。所以张桂芳伐西岐,阐教马上就作出反应,阐教高层十二金仙之一太乙真人谴门徒哪吒下山辅助姜子牙。所以明面上是闻太师发动了封神第一战,其实是阐教认为布局已成,是时机发动封神之战了,于是才诱使闻太师发动封神之战。但姜子牙身在局中,他作为道门中人,又是阐教封神大计的执行者,自然知道封神之战一旦开动,截教中人势必要纷纷登临西土,他又知道截教的恐怖实力,所以难免心慌,这才上昆仑山找老师父元始天尊,元始天尊却正要封神之战启动,所以当姜子牙回到昆仑山,“元始点首:“正要他来。””“子牙至台下,倒身下拜:“弟子姜尚,愿老师父圣寿无疆。”元始曰:“你今上山正好,命南极仙翁,取封神榜与你,可往岐山造一封神台。台上张挂封神榜,把你的一生事,俱完毕了。””诸君可见,可不是元始天尊认为封神时机已到吗?老师父光交代任务了,并没有给姜子牙增强底气和信心,姜子牙心里还是慌啊,“子牙跪而告曰:“今有张桂芳,以左道旁门之术,征伐西岐。弟子道理微末,不能治伏,望老爷大发慈悲,提拔弟子。””姜子牙也圆滑的很,以当下张桂芳伐西岐说事,并不提及心中对截教中人的恐慌,诸君要知道,举个不恰当的职场例子,姜子牙就好比一个项目的负责人,项目都还没开始,就开始抱怨项目今后的执行难度,诸君觉得老板会怎么想?那肯定至少会是一个负面的评价吧?所以姜子牙也聪明,我们来看姜子牙“跪而告曰”的一段话,姜子牙明说的就是张桂芳伐西岐,其实已有哪吒下山败了张桂芳,张桂芳已经被“治伏”了,但姜子牙为什么还要提这茬呢?他其实是以张桂芳伐西岐说事,间接的点出对今后截教中道术之士的担忧,过滤姜子牙的装饰之词,我们再来看这个“跪而告曰”,就是“(今后恐)有左道旁门之术征伐西岐。弟子道理微末,不能治伏,望老爷大发慈悲,提拔弟子。”元始天尊何等人物,怎会不知道姜子牙的恐慌,“元始曰:“你为人间宰相,受享国禄,称为相父,凡间之事,我贫道怎管得你尽?西岐乃有德之人坐守。你怕左道旁门,事到危急之处,自有高人相辅,此事不必问我,你去罢。””元始天尊也矫情了一回,调侃了一下姜子牙:“你为人间宰相,受享国禄,称为相父,凡间之事,我贫道怎管得你尽?”就是说姜子牙你都是人间宰相了,还受享国禄,称为相父,我只是个贫道,哪里管得尽你凡间之事呢?此处倒也可见元始天尊对姜子牙这个弟子的严肃中透着一丝亲切,读来令人忍俊不禁。调侃完了,元始天尊还是给姜子牙底气和信心的,“西岐乃有德之人坐守。你怕左道旁门,事到危急之处,自有高人相辅。”话已至此,“子牙却不敢再问,只得出宫。”然而这刚出了门口,就被元始天尊喊了回去,接下来就是元始天尊跟他的大弟子南极仙翁也就是姜子牙的好师兄互相配合一路调戏姜子牙这个老实人了,“元始曰:“此去但凡有人叫你,切不可应他。若是应他,有叁十六路征伐你。。。。。。你去罢。”子牙出宫,有南极仙翁送子牙。。。。。。南极仙翁曰:“。。。。。。(路上)有人叫你,切不可应他,着实要紧,我不得远送你了。””元始天尊和南极仙翁反复强调路上有人叫姜子牙,切不可应,应了的后果就是有三十六路兵马征伐姜子牙,结果姜子牙回去的路上,遇上申公豹,不仅应了申公豹,还差点被申公豹的道术迷惑,是南极仙翁令白鹤童子破了申公豹的道术,这才让姜子牙缓过神来,却令申公豹恼羞成怒,发下了让“西岐血流成似海,白骨积如山”的毒怨,个中细节,此处不表。元始天尊和南极仙翁反复对姜子牙强调路上有人叫他,一定不可应他,其实主要提醒的是什么呢?就是前半句,路上一定会有人叫姜子牙,反复提醒强调,这让姜子牙心中就十分留意,至于不可应他这是不要紧的,总有办法让姜子牙应他不是?就像申公豹在后面喊“姜尚你忒薄情而忘旧也;你今做丞相,位极人臣,独不思在玉虚宫,与你学道四十年,今日连呼你数次,应也不应。”子牙听得如此言语,只得回头。而南极仙翁嘴上说不远送姜子牙,其实一直在玉虚宫前关注姜子牙一路的情形。“且说南极仙翁送子牙,不曾进宫去,在宫门前少憩片时。只见申公豹乘虚赶子牙,赶至麒麟崖前,指手画脚讲论。”遂让白鹤童子前去破了申公豹的道术。元始天尊与南极仙翁有此一出,就是要让姜子牙和申公豹有此一番遭遇,就是要惹得申公豹恼羞成怒,发下让“西岐血流成似海,白骨积如山”的毒怨,待闻太师伐西岐归天后,让申公豹成为另一个支点,来收罗截教中其他门人弟子进封神榜。此是后话。
且说姜子牙在昆仑山上领了封神榜,也从老师父元始天尊那里找回来一点底气和信心,又在回西岐的路上,收了清福神柏鉴和五路神,随即择吉日在岐山起造封神台,阐教主导的封神榜终于出世。而封神榜一出,神仙道中人纷纷现身西土,西岐城风云际会,风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