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苏小晃在龙未坡一战中,为救文良身受重伤。后来柳正宏及时赶到,所有人快速回到了易和县。苏小晃得到了及时的医治,索性并无大碍,便被送回家中养伤。
易和县现在只不过是一个空架子,新任县令还需要半个月才能就任。所以青州府衙宋无双与文良两兄弟,便留在了易和县县衙,处理县里的一切事物。
苏小晃的村子叫做“梨花村”,顾名思义,这里的梨树非常多。时至九月,梨树花开的茂盛,徐徐清风而过,漫天飘落,甚是好看。苏小晃虽然受伤,现在休息十几天,已无大碍。闲来无事,便出了房门,来到了梨树林里。一个人静静的走着,任凭清风在身上拂过,梨花坠落在自己的身上。
就在苏小晃看得入神,不知道宋无双什么时候已经来到了他的身边。也许是现在场景让人很是着迷,宋无双并没有打搅。
“现已经入秋了,你还是应该回家好好休息才是。”宋无双对苏小晃说道:
苏小晃转身,看向了宋无双,笑了笑,说道:“出来走走,对身体好。一天到晚都在家里,会长霉的。”
宋无双是一个不喜欢啰嗦的人,索性跟在苏小晃的身后,两人一起开始往回走。苏小晃故意停留脚步,与宋无双并肩,问道、:“无双姑娘,今日怎么得空,陪我来看梨花?”
宋无双听得出来,苏小晃的意思,没好气的瞟了他一眼,说道:“我哪里有这么好的服气,要不是文良文举两弟兄出去办差快半日了,也不见回来。我顺官路而来,只不过你们梨花村就在官路边而已。”
苏小晃知道宋无双好急,喜好亲力亲为。文良两兄弟出去办案,缓慢拖延的话,她自然着急的很。苏小晃立即劝了几句,叫她不要担忧。
为了让宋无双安心下来,苏小晃将宋无双送到了村口。村口是易和县进出的必通之道,文良两兄弟若是回来,就必须要走这条路。苏小晃自然也是在这里陪着宋无双,期间宋无双倒是劝了几次,苏小晃说了几句无妨的话,便继续一起等着。
就在两人等了大概半个时辰,发现虎衙司的张义不知道去哪里办差,现在可能是想要回县城,两人立即双手握拳做礼。张义见到两人,连同后面的两名虎衙到了他们身边,便勒住了马。
“属下见过张大人!”苏小晃与宋无双同声说道:
张义坐在马上,抬了抬手,问道:“你们两人再次作甚?”
宋无双将自己等文良两兄弟的事情,简要的说了一遍:“苏捕头见我焦急,便与我一同等待。”
“原来如此!”张义点了点头说道:“我刚才见文良两兄弟,正在往回赶,不过新任的县令大人,在来的途中可能是水土不服,所以在曲州城落了脚。以我猜测,可能还得几日才能到。”
宋无双连忙说是。之所以如此,那是作为下属在听清楚上级的话的时候,交接之后的应答。上级对下属所说的话,不管是命令,还是传达,都要当做命令来回答。因为上级没有必要告诉你命令之外的实情。
张义说完,便看向了苏小晃。苏小晃立即抬手,做了一个礼。张义用手摆了摆,说道:“苏捕头不必客气!我只是传达柳大人的话。”
苏小晃立即问道:“不知柳大人有何事差遣?”
张义立即说道:“你们有所不知!幽州定远战线吃紧,‘都琅国’这次大举进攻。幽州定远首当其冲,其中前沿哨所已经被攻破。朝廷即将有令,征兵状告立即会下达下来。现在易和县的县令还未到达,即便是到达之后所有的事物处理还需要一段时日。苏捕头是易和县本县人士,况且跟随前任县令多年,对易和县的事物了解的也比较多。所以柳大人的意思是,苏捕头的伤若是没有什么大碍,请早些回到自己的职位上去。”
苏小晃不敢迟疑,立即点头说是。并说好时间,明日便回到衙门办差。张义还有要事,既然事情已经转达,便没有逗留。连同两名虎衙,快马而去。
翌日,苏小晃早些时候,便辞别了母亲,独自一人便去了县里。县城与梨花村中间有十来里路程,刚走到县城门口,天色才开始泛白。苏小晃还没有进入县城,便与文良文举撞了个正着,一问才知,原来两人是为了来接苏小晃。三个人盘说了几句,便去了衙门。
等到了衙门的时候,问起宋无双,才知道宋无双早晨起来,便去接曲州城里来的教头。教头手里有征兵文书,为了防止教头走错道路,昨日宋无双便接到了命令。
这段时间里,自从徐大人遇害,三名衙役除了苏小晃都已经死了,县里的一切事情都没有人来处理。苏小晃养伤的这十几天里,虎衙自然是要继续查案,也就多亏了宋无双三人。毕竟虎衙三四十人每日的生活所需,都需要他们来办。一切跑动的小事也是他们亲力亲为。苏小晃想到这里,觉得也难为他们三人了。
苏小晃知道这征兵通告一旦下来,就得先要查询案册,于是一人开始搬动所有的人员在册。就在此时,柳正宏不知道什么时候到了他的身后。看情形似乎是刚从外边办完事情才回来。苏小晃立即放下手里的事情,柳正宏示意他跟上,至于要做什么事情,苏小晃自然一概不知。
来到房间,柳正宏端起茶壶自己倒了一杯水,喝了一口:“伤势现在恢复的如何?”
苏小晃不敢打怠慢,立即回道:“已无大碍,有劳柳大人费心。”
柳正宏飘了一眼苏小晃的腰间,便站了起来,走到了屋子里的一处刀架。哪里立着一柄七尺长刀,而桌面的到加上,放着一把很精致的佩刀。
柳正宏一把握住佩刀,拿在手里,仔细的看了看上面刀鞘的花纹,微微的点了点头。手里一用力,只见刀鞘之中,雪亮的刀刃寒光一闪,便被柳正宏给拔了出来。上面隐隐约约还能看得到一股青色的光芒。
“此刀名为‘柳叶轻钢刀’,刀长两尺七寸,宽一寸五分,重三斤三两。”柳正宏看着刀面上的青芒,手腕翻转几下,光芒闪烁的青芒随着进入刀鞘的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柳正宏来到苏小晃面前,将手里的刀交到他的手里,继续说道:“这把刀,是我进入布政司,我师父送给我的。现在我将它转赠于你。希望你能够像这刀一样,做到自己心中的‘青天白日’。”
苏小晃一听,立即说道:“卑职惶恐,不知道何德何能,竟让大人割爱。”
柳正宏手一抬,说道:“你我皆为衙门中人,只为天下皆白。没有高低之分,实属同职。”
柳正宏说完,苏小晃还想要推辞,柳正宏便示意其离开。苏小晃知道柳正宏每日事务繁忙,便不再打扰。
“多谢大人将此刀赠与属下,属下日后必当牢记大人教诲。”苏小晃说完便退了下去;
看到苏小晃的离开,柳正宏自己倒陷入了案件的沉思之中。从面容来看,这件案子他还是毫无头绪。
时至中午,宋无双才赶回来,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位叫吴天尧的教头。吴教头本是曲州的校场教头,现在虽然征兵在即,但是新兵的训练问题,一直是个很麻烦的事情。如果各地乡勇全部集结州府,等集结完毕之后,再训练中间耽搁的时间会多很多。所以曲州州府有令,各个县里征兵在县城训练,十五日后全部集结,送完前线。
之后的三天里,宋无双与文良两人负责查看入册人口档案,而苏小晃与文举下乡传达,以及负责登记征兵人员。三天之后训练才开始,一共集结的三百五十六名,而这些乡勇训练时的吃喝又成了他们四个人的事情。
半个月下来,乡勇训练快要结束。柳正宏的虎衙也开始收拾,易和县的案情现在已经查找的差不多,后续的事情也处理完毕。而就在柳正宏快要离开的时候,柳正宏让张义带人押送祝四海前往青州,宋无双与文良文举三人,自然也是同去。
苏小晃特地放下手里的工作,将宋无双一行人送到了城门口。一群人一起生活许久,现在也算的上是有些感情。一些道别的话,说道煽情出,难免心里有些凄凉。
宋无双的离去,柳正宏也带所有人马全部赶赴曲州城。留下了苏小晃一人驻守衙门,等待信任县令的到来。曲州九月是雨季,训练也是一天耽搁一天,信任的县令也迟迟没有到来。
雨一直下了三天,这期间训练自然也就停了下来。苏小晃也抽出了点时间来收拾东西,宋无双的离开,让苏小晃天天忙的焦头烂额。档案室又有点漏雨,便一个人在里面清理。
就在苏小晃清理档案每年的死亡勾画名单时,却看了个人的名字。他的名叫苏三状,他是县衙里面的伙夫,上面写着“宣武”三十一年八月,易和县南山遇害。遇害的时间正是苏小晃当时所在的南山,他很清楚的记得当时徐大人带着他给虎衙送饭。但是他身后还有一人,也是随去的人。那人却苏小晃当时看的比较陌生。也许是生面孔的原因,当时苏小晃并没有多看。之后在进入了树林的时候,也许是对突然发生的事情没有反应,对这个人也就没有了印象。
现在苏小晃也忘记了这个人的模样,要是站在他的面前,也许还能够想起点什么。苏小晃自南山事情以后,就一直都在休养,这里的死亡人员记录是宋无双写下的,他可能是询问的附近的相邻。但是那个连苏小晃都不认识的人,宋无双当然不知道他的存在。
苏小晃想到这里,立即想起了苏三壮。立即起身拿上了一把油纸伞,与其他的人,说了几句交代,便去了苏三壮的家。苏三壮是县城人,苏小晃过了好几条街才到。只见门前本来简陋,现在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收拾的情况下更加的破烂不堪。
苏小晃敲了几下门,没有听到说话声。手里稍稍用了点力,只见门轻轻的便被推开了。只不过这样的木门也许是年久失修,门板活动的吱呀声特别的大。
也许是门的声音太大,苏小晃还没有进门,隔壁的门也被推开了。里面出来一个老人,见势衙门的苏捕头,立即说道:“苏捕头你这会来三壮家干嘛?”
苏小晃立即退了出来,对着老人说道:“老大爷!我有些差事需要过来办理一下。”
虽然苏小晃不认识这位老大爷,但是老人家却认识苏小晃,毕竟苏小晃是衙门中人。要去衙门办点事,怎么都能碰得到。
“苏捕头!外面雨大,不如进来歇歇脚。”
老人说完,便将苏小晃往里面请,苏小晃正好有事需要询问,便跟了进去。进了房门询问了一下,才知道这位老人姓黄。这易和县本来是没有姓黄的人家,只是这黄大爷早年做了上门女婿,便入赘到了易和县。家里有个三个女儿,大的两个都已嫁了人。剩下的小的,黄大爷也是想找一个上门的女婿。
“苏捕头,快喝一点姜汤。”黄大爷从他的小女儿手里接过热气腾腾的姜汤,便招呼女儿进了屋子。
苏小晃道了一句谢谢,便问道:“这苏三壮家里怎么没有人了。”
老人一听便叹息了一声,说道:“苏三壮一个月前在南山被杀了的事,苏捕头比我们知道的还要清楚,我就不讲了。”老人家苏小晃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三壮已经结婚了七年了,媳妇还是梁子弯的。自从这三壮死了以后,他那媳妇便带着两个娃回娘家去了。之后梁子弯那边来人,收拾了一些值钱的物件,全部都带走了。我看啦,这八成是不回来了。”
黄大爷说到这里,不免有些难过,嘴里一直都念叨了几句,关于苏三壮家里的事情。
苏小晃听到这里,便又问道:“黄大爷可知道,苏三壮在死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家里可曾来过什么人?”
黄大爷一听苏小晃问话,嘴里也不唠叨了,用衣袖擦了擦自己的眼睛。想了一会,说道:“什么人?没有人啦?”
苏小晃也不着急,缓慢的又问了一遍,说道:“跟他一起在衙门里干活的?你知不知道?”
黄大爷想了半天,也就是摇了摇头。也许是岁数太大的缘故,老人想半天,还是说了没有。这个时候黄大爷的老伴,慢慢的走了出来。也许是年龄要比黄大爷小些的缘故,老大娘的身体还算硬朗。也许是听到两人的谈话,对着黄大爷说道:“怎么就没有了?我记得当时,就在初二的那天晚上,他们家好像来了个什么远方亲戚。我当时站在门口,三壮的媳妇还叫我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