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霍郎 / 太公兵法

太公兵法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这个故事卫青当然知道,他曾经多次听到侯府门客议论这事,这些门客都把张良奉若神明,希望自己有张良的成就。不过张良知进退,功成名就之后就和赤松子云游天下,更有传说已经羽化成仙。
  “你可知道,黄石公给了张良一本什么书吗?”卫青问道
  “我努力把故事记下来,想给大哥讲。也好炫耀一下,后面的没有再看。大哥知道这个故事吗?”
  郑川道。
  “我也是听侯府门客说起过,门客们都想建功立业,所以都把创造不世之功的张良封为楷模。”
  卫青看到了霍郎,也在认真的听,也不知道他这么小的年纪能不能听懂什么意思。继续道:
  “黄石公给张良的书叫《三略》,传说是在《》的基础上,加上了自己的感悟写成。”
  “哦。”郑川若有所思然后问卫青道:
  “大哥也和侯府门客一样,成为像张良一样的人吗?”
  “不是。”
  卫青坚定的答道。
  “那大哥如此酷爱兵法。为了什么?”
  郑川疑惑的问。
  “我所敬重的人,就是平阳侯!我一生都以其为楷模!”
  “君侯曹寿?”
  郑川张大了嘴巴,连孟红也不解的望着卫青。他们都无法理解,卫青在他们心中不仅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更重要的是心胸宽广,低调爱人的师尊,长者。
  平阳侯曹寿虽然地位高,但现在侯府大小事情都是公主幕后操办。曹寿不过安详太平而已,在他们心中位置并不比卫青高。
  “呵呵呵呵”
  卫青笑了笑。
  “平阳侯曹参!”
  郑川恍然大悟,原来大哥敬重的是曹寿的祖上开国元勋曹参。
  “曹参和张良同为开国功臣,汉高祖很多重要的事情都由张良谋划这是不错,但有几点曹参却更领我佩服。”
  卫青解释说道。
  郑川和孟红安静的听着。
  “第一,武功高于张良,曹参小吏出身却善使刀枪,精通马术和射箭。他攻下一百二十二城很多时候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此乃大丈夫之所为!”
  卫青倒了碗水一口气喝完,继续说:
  “第二点,善于治国。张良在我看来可为乱世能臣,在乱世中运筹帷幄天下第一。但这种人在国家稳定之后不一定善于治国。”
  卫青停了一下,向外看了,没有人。才继续说
  “如此乱世之臣,即使高祖皇帝能容他,吕后也不能容他。”
  郑川和孟红面露惊讶之色。
  “曹参则在以后一步步显露治国的才能,先是辅助齐王刘肥做齐国丞相,后来萧何临死前对孝惠帝言讲:汉朝第一贤人就是曹参。萧何死后曹参被命为相国,为汉朝以后六十年稳定江山打下基础。如此治国能臣才是百姓之福啊!”
  卫青感慨的说道。
  “大哥你要立志成为曹参那样的人吗?”
  郑川问道
  卫青看了一眼郑川,语重心长的说
  “小弟,马上能安天下,提笔可定乾坤。这才是大丈夫!不仅为兄要如此,你也要如此。”
  “那不是要有张良那样的奇遇才行?”
  孟红失望的问道
  “黄石公的《三略》,“武库”中就有。书虽然一样,但也要看悟性和为人。不然黄石公也不用三试张子房。”
  卫青笑着看着孟红说。
  “大哥看到书了吗?过几天我也去读读!”
  郑川兴奋的说道
  “书是有的,不过被人锁起了。想是君侯不愿让我等看到?”
  郑川一下火冒三丈,说道
  “曹寿既然是这种人,那我们干脆把书盗走,远走他乡。”
  “小弟,我们都有家人,能走到哪里去?另外我们如果做出如此鸡鸣狗盗的事情,就算是有书也悟不透其中真理。”
  卫青有点哭笑不得的说道。
  孟红在一边也望着郑川咯咯的笑了起来。
  三个人又聊了一会儿,各自归家。
  公孙敖一直也没有时间去“武库”,他和卫青一样渴望去那里,但是他身负侯府的守卫之责,当然曹寿和公主平时外出也需要他的跟随。这几天尤其忙,前日曹寿把公孙敖叫到侯府内堂,悄悄掩上房门。轻声对他说
  “公孙将军,过几天有一位“大人物”要驾临平阳侯府,本侯有几件事需要你去办一下。”
  “君侯请吩咐。”
  公孙答到。
  曹寿点点头,递给公孙敖一方印信道
  “这是本侯印信,你去城外军营密调五百精锐入城,乔装打扮住在侯府四周。另外侯府内侍卫处了本部亲信外,全部安排到平阳城外,没有本侯同意任何人不得回府。”
  曹寿想了想继续说,“最近一月要加强平阳城守卫。外来商贾一律不得进城,本地商贾要严格辨认,不得有差。”
  “另外,侯府门客全部外出游学,此事务必有序而行,不要引起猜疑。要内紧外松,避免不必要的慌乱。”
  公孙敖有些惊讶道:“本侯门客也要全部外出?”他想确认一下。
  “嗯,抓紧去办吧!”曹寿不再讲话。
  曹寿心想:这些门客都是为我增加名声收在府上得的,门客里面良莠不齐。自己都不放心,圣上要来,怎么可以让他们留在侯府。当然这件事不可以和公孙敖说明。
  公孙敖向曹寿躬身施礼后,后退两步转身出了内殿。
  这件事情卫青不知道,公孙敖知道曹寿如此安排,定然是事情重大也不可以给卫青说。
  到了时间卫青又来到“武库”,虽然不能看里面的兵书,但这地方对他仍然有非凡的吸引力。
  卫青在“武库”里面转了又转,坐在案牍里面。顺手拿起离案牍最近的书架上的一卷书,打开锦缎,拿出里面的竹简书。《盖公策论》上面写着书名,卫青打开书册,第一行写着:曹参书盖公论六韬。
  卫青惊讶了一下,卫青当然知道盖公是何人:相传,孝惠元年,曹参为齐丞相。曹参管理齐国七十城。天下初定,曹参召集长者,和有威望的学者怎样安抚百姓,治理国家。但是齐国数百学者,长者人人都表达自己想法各不相同。曹参何等聪明之人,他知道这些学者都表达自己的想法,都站在自己的情况而言,大多数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或者目光短浅,不足治国安邦。曹参听说胶西有位盖公,精通道家学说。曹参命人带着厚礼把盖公请来,向盖公请教。盖公对曹参说“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曹参很受教。把盖公让到正堂,听盖公细讲治国之法。
  后来,曹参为汉相,便把盖公带到平阳。在平阳城外十里建了一座“御水观”,让盖公在里面继续研习道家之学,以便随时向盖公请教。
  如今虽然曹家已经过了四代人。但仍然和“御水观”中,盖公的后代弟子联系紧密。
  现在“御水观”的观主:宇清道人,每逢过节便被曹寿请到家中做客。
  卫青从小就在平阳侯府,也就多次见到:宇清道人,关于盖公的事一直被曹家人视为祖上:礼贤下士的美谈。卫青已经不知听了多少遍了。
  卫青把关于盖公的事情想了一遍,曹参不管是为人还是做事都让卫青敬佩。
  卫青看到曹参写的书当然兴趣大起,继续认真看起来:
  六韬者另曰:,为万书之祖。上卷可齐国治天下,下卷可行兵治万军。。
  卫青看到这里,眼睛里漏出了光芒。这是曹参写的关于盖公的的解释。这不仅是,更有盖公作为老师给他解惑释疑。
  卫青禁不住一阵阵激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