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桃源小农民 / 第二章:古墓

第二章:古墓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一路舟车劳顿又爬了了几里地山路的韦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终于到了小岗村村口。
  小岗村座落在河平县最偏僻的地方四周环山,六月正是小岗村丰收荔枝的时间。在河平县因为地理环境的因素整个河平县也只有小岗村适合种荔枝。
  所以说整个河平县的所销售的荔枝有一小半都是小岗村种的,甚至周围几个L县小商贩超市那种销售场所的荔枝都有小岗村种的,不过少的可怜。
  不过因为地处山区,没有平坦的公路小岗村每年种的荔枝都是村民们自己一袋一袋往外背的。
  纵然小岗村有这么好的种植资源,因为运送的原因小岗村一直处在中下等的经济水平,如果有时遇到连下几天的大雨这荔枝就只能眼睁睁的看这坏掉。
  “吆,小天回来了!”正蹲在村口大树旁抽着烟袋的四爷爷看到从远处走来的小天打招呼道。
  “嗯,回来了,四爷爷您吃了没?”韦小天放下手中装着被子的麻袋擦着头上的汗说道。
  “还没呢,来把被子给我我帮你提回去”四爷爷站起来把放在韦小天旁边的被子提了起来。
  “不用不用,我自己拿就行”韦小天赶紧伸手抢着提。老头七十多了,虽说身体还很健康。可韦小天也不想让这位老祖宗出啥闪失。
  “咋,嫌我老了,觉得我不行了”四大爷生气道。
  “怎么会呢,四爷爷您还年轻着呢”韦小天赶紧说道。
  “想当年我和你爷爷他们进山里面……”四爷爷抽了一口旱烟说道。
  “四爷爷咱们赶紧走吧我这都累了一天了”听到四爷爷又要开始讲他那讲过不下几百遍的长篇大论赶紧打断。
  “行,走”四爷爷将烟袋锅挂到了背上说道。
  “不过我当年和你爷爷他们……”四爷爷。
  “唉!”韦小天一脸苦逼的默叹了一口气。
  一路上也有不少熟人打招呼,都是一些老人和孩子小岗村一小半人姓韦都是本家。
  一盏茶的功夫一个标准的农家小院映入眼帘,青砖黑瓦,小菜园。
  “爸妈我回来了!”韦小天推开大门喊到。
  “唉唉,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急性呢”四爷爷看到韦小天着急忙慌的跑了进去说道。
  “也对这都几个月没回家了”四爷爷自言自语道。
  “没人?”韦小天看没人答应纳闷道。
  “你爸和你妈在地里给荔枝树打理呢”四爷爷对叶枫说。
  “这都几点了还没回来,四爷爷您坐我给你倒杯茶,晚上就留在这我去做饭”,从四爷爷手中接过被子韦小天招呼道。
  “不了,我那羊还在地头拴着呢,我待去看看”四爷爷磕了磕烟袋锅。
  “那行,四爷爷您路上慢点,有空过来玩啊”韦小天到门口说。
  “嗯”四爷爷扬了扬烟袋锅回应。
  四爷爷走后韦小天喝着茶歇了会儿,就开始淘米洗菜做饭。
  在学校呆了那么长时间,韦小天早就非常想念家里的饭了。
  虽说家里做的饭没有学校的饭卖相看着诱人,但是吃不腻呀。都是用自家小菜园里种的菜没有任何农药残留,都是纯天然无污染的有机蔬菜。在县城还吃不到这样的菜呢,最重要的就是家里的这口大黑锅了。做出来的饭菜可比那些燃气灶,电饭锅做出来的香多了。
  记得有一次学校餐厅一楼就有人吃面条的时候,扒出一直半个小手指那么粗长的白色肉虫。
  可把韦小天恶心坏了,虽说韦小天不经常去一楼吃饭但每个星期也会偶尔去个几次。从那以后韦小天再也不去一楼吃饭了。
  半个小时候左右韦小天饭也做的差不多了,灶堂里的柴禾还红红的亮着。
  照亮了韦小天心中的往事,想起两年前为了她从新走入校园。发现她早已不是那个她,倍感失望的韦小天早已没有在高中待下去的欲望了,这次放假回来打算跟父母说不上了。
  “小天回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传了过来。
  “爸,妈”从厨房出来的韦小天满脸笑容的看着头上有几个花白发丝的父母,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流下来,韦小天赶紧扭了下头掩饰自己的柔弱。
  “在学校咋样?都瘦了”将工具放到门后的母亲满眼心疼的说道。
  “瘦了不可能吧,我咋吃都吃不胖您又不是不知道”对于这一点韦小天也是有些无奈,每次串亲戚那些姑奶辈的都要拉着小天的手说道“看这胳膊瘦的,多吃点”时不时的还往韦小天碗里夹肉。
  然后就开始埋怨韦小天的母亲,该吃的时候就吃别那么省,有啥困难就说都是自家人。
  韦小天的母亲对于这点也颇感无奈。
  “爸,妈你们先洗手我去盛饭”韦小天对父母说道。
  “来咱爷俩喝一个”韦父把酒盅满上对韦小天说。
  “喝不了那么多”韦小天对父亲说。
  “喝不完我喝”韦父夹一口菜吃着说。
  “喝不了就别让他喝了,孩子还上着学呢”韦母对韦父说。
  一直以来韦小天的父母对他的学习非常看重,因为他们和普遍的农村孩子的父母观念都一样认为只有上学才能有出路。
  “没事,少喝点也没啥,早点锻炼锻炼以后早晚都要喝”韦父说。
  “嘶,这酒可真烈”一口入肚,酒精的刺激让不常喝酒的韦小天稍感不适。
  “吃点菜压压”韦父说道。
  “嗯嗯,爸我不喝了你喝吧”
  “嗯”韦父拿起酒瓶把酒盅添满。
  韦父和大多数父亲都一样在子女面前不善言辞,只能用行动来表达对子女的爱。
  “嗯,这玉米粥熬的香”韦母喝了一口对韦小天夸道。
  “熬了半个多钟头”韦小天。
  …………
  晚饭在一家人的交谈中过去。
  农村的夜晚是静谧的,没有汽车的鸣笛声,没有机动车的尾气味,更没有城市里的喧嚣。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偶尔的传来几声犬吠。饭后散步的韦小天非常享受这种惬意的生活。
  田边的小溪的蛙叫和不知名昆虫的嗡鸣声。勾起韦小天儿时的回忆,每到夜晚和村里的孩子们一起去池塘里下网、地龙逮鱼捉虾。第二天早上会收获满满的一大桶。有时一个桶还装不下,几个孩子一分拿回去让自己娘给糊点面炸一下就成了平日里的小零嘴。
  走着走着韦小天不知不觉的走到了村里的大墓这边,听村里的老人说这墓是古代哪个郡王的墓。民国的时候被人盗了,墓被掀了个地朝天。文革的时候墓碑啥的也被砸的零零散散。
  后来政府也派有考古人员过来,在这边捣鼓了将近两个星期。没发现啥也就走了。现在这个地方早已杂草丛生,不过也怪了这边的草长的特别好,村里人牛羊啥的都好经常放到这边散养。
  去年韦小天看了几本盗墓类的小说一时兴起还来这边捣鼓过,看能不能捡个漏还能卖俩钱。
  现在想想还感觉那时候自己还真傻,如果要是还有好东西的话早就被考古队那帮拿着放大镜的家伙们给拿走了,还能让自己捡个漏?
  正满脸惬意边走边回忆往事的韦小天一个踉跄差点摔个狗啃泥,“我靠!”。
  “啥东西?”转身看了下是啥东西差点绊倒自己。
  一个石质的长方形石块露出半个头,上面的纹路引起了韦小天的注意,韦小天迫不及待的挖了出来端详起来。这石块正面有一个阴阳两仪图正中镶嵌着一枚铜钱,而两仪图旁边又位列着五个小圆,圆内又分别刻着金木水火土五个繁体字。
  “这铜钱应该值俩钱吧”说着韦小天便动手扣了下,没想到没扣下来还把手给划伤了。
  
热门推荐
夜的命名术 吹神 夜的命名术 吹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