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水润珠华 / 三十七

三十七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之前我提到过,我所申请的美国大学中只有麻省理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没有给我“Offer(录取信)”,其它我提交了申请材料的所有大学则全部都向我抛出了橄榄枝。在这些寄给我录取通知书的大学当中,综合排名在美国前五十名的就有三所:乔治亚理工大学、华盛顿大学和宾州州立大学,迈阿密大学和雪城大学也处在五十名左右的水平线上面,而雪城大学、俄勒冈大学和伊利诺伊理工大学还纷纷向我提供了不同数额的奖学金给予鼓励。说到这儿,大家可能会猜测——我最后也许会在乔治亚理工大学、华盛顿大学、宾州州立大学和雪城大学这四所院校之中做出一个选择,最有可能的则是雪城大学,因为雪城大学称得上是一所名气和实力享誉世界的美国一流学府,综合排名和前面几所大学相差不大,还提供了奖学金——可是,我最后却决定前往被我在申请过程中拿来垫底的大学:伊利诺伊理工大学。
  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的名气并不是很大,好多留学生甚至闻所未闻,而我最早接触到这所大学的有关信息,是因为自己在北京和大连参加的连续两次海外大学展上面都看到了这所学校的宣传,也连续两次遇到了伊利诺伊理工大学中国地区招生负责人——瞿华女士。第一次遇到瞿华女士、听到“IIT”这个学校,是在自己“北漂”的那一年在北京国贸参加的世界大学展上面。因为参展的院校众多,展会就像是街边的菜市场一样喧闹,大小不一的展位和五颜六色的宣传广告更是晃得我眼睛都要花掉了,我觉得在这样乱糟糟的环境里面也不太可能静下心来好好挑一挑适合自己的学校,于是便拉着妈妈准备离开。就在距离展厅出口不远的地方,有一个不大的展位,虽然这个展位归属到“美国院校”的分区里面,但却并没有站着那些金头发、蓝眼睛的“老外”前来助阵捧场,而是只有一个年纪看上去三十多岁、长着一张标准中国面孔、端庄秀丽的女士静静地坐在展台后面。
  “这位同学和家长,想不想了解一下我们伊利诺伊理工大学?”
  看到我和妈妈走了过来,这位女士站起身微笑着打了个招呼,一身黑色的职业装衬托之下,她的举止非常得体,看上去比其他那些装腔作势的“洋鬼子”有素养得多。
  “不知同学准备学习什么专业呢?”
  这位举止得体的女士微笑着从桌子上面拿起一张名片递给我,我于是便知道了她叫做瞿华,在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的国际部任职,专门负责中国地区的招生和宣传工作。听到瞿华女士没有像其他展台后面的那些招生老师一样上来就对自己这所学院夸夸其谈,而是选择先问问我感兴趣的专业和方向,这让我想起了之前在选择留学机构的时候,“厚德”的马丽丽老师也正是如此。回忆起之前的经历,我便对面前这位优雅的瞿华女士产生了一些亲切感,对于她代表的这所叫做“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的陌生学校也准备简单了解一下。
  “我准备去美国学建筑学。”
  我对瞿华女士说道,顺手操起了一张大学的宣传单翻了几下。听到我的回答,瞿华女士的脸上突然做出了一副很奇怪的表情——只见她先是愣了一下,紧接着看了看我,皱几下眉头,双眼瞪得溜圆,嘴巴也长成了一个“O”型,好像很吃惊的样子似的对我说道:
  “这位同学,你以前听说过我们学校吗?”
  见我迷惑地摇了摇头,她显得更惊讶了——但是惊讶中还好像带有一丝惊喜般地说道:
  “你既然准备学建筑学的话,那太应该来我们学校了!我们学校规模不大,只有八个专业,所以综合排名一直不靠前。但是我们的建筑学专业可是绝对一流的,别说是在美国了,就是在全世界的建筑学院里面名气都很大!哦对了!密斯凡德罗——”
  她激动地指了指我手中宣传册子里面一个正叼着雪茄、脑袋有点谢顶、还长着一副“双下巴”的老头儿给我看。我仔细看了看,这个老头儿的照片是黑白两色的,看样子已经过世了,可是他相片下面的一段介绍却牢牢吸引了我的眼球——原来这个叫做“LudwigMiesVanDerRohe(密斯•凡•德罗)”的德裔美国建筑师不但是上个世纪风靡世界的“包豪斯”建筑风格的创始人,更和美国的“FrankLloydWright(赖特)”、法国的“LeCorbusier(勒•柯布西耶)”、德国的“WalterGropius(格罗皮乌斯)”并成为现代世界四大建筑大师。最重要的是,这位密斯前辈居然曾经担任过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院长,他创立的“用钢作为框架、建筑外表覆盖大片玻璃结构”的独特建筑结构更是在上世纪美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被大量应用。不仅如此,在1871年那场伤亡惨重的“芝加哥大火”之后,整座城市化为废墟,正是这位密斯前辈带领着他手下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学生们重新设计规划了整座芝加哥城。因此,芝加哥这座城市也保留了更多密斯的作品,可以说密斯的脚印已经踏遍了芝加哥的大街小巷。密斯最经典的设计之一——“CrownHouse(克朗楼)”不但入选美国建筑协会(AIA)在1976年评选的美国二百座国家建筑成果,还同时作为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主教学楼而沿用至今!这样传奇般的建筑大师和他的作品,平时只能在百科全书和电视里面看到,没想到如今就这样被瞿华女士活生生地带到了我面前——虽然密斯老先生已经去世了,但是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的建筑学院还在呢——怪不得她刚刚听到我准备赴美学习建筑学之后会那么激动了。
  后来在大连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的一次海外院校展上面,我又一次碰到了瞿华女士,和第一次一样,她还是以白衬衣搭配一身黑色正装、梳着一头干练的马尾辫。看到瞿华女士远远就认出了我,跟我打着招呼,我笑着走了过去,对她说道:
  “瞿老师,您放心,我已经提交你们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的申请表和材料了!”
  的确,虽然我在所有申请的大学之中,把IIT作为“兜底”的大学放在了最后一位,但是无论是妈妈还是我自己都很清楚,事情已经“八九不离十”了,IIT很有可能成为我最终的选择。毕竟对于一名想要进入美国建筑学院的孩子来说,还有什么比现代世界四大建筑师之一——密斯和他的“CrownHall(克朗楼)”更有说服力呢?虽然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综合排名还没进全美前一百名,可是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我们自己要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比如同样发给了我录取信的华盛顿大学:即便这所大学挤进了全美前五十名之内,名气和实力都很强大,可是华盛顿大学的建筑学不但只是这所学校“艺术设计学院”下属的一个分支,还因为仅仅四年的本科课程规划,让我在华盛顿大学“建筑专业”本科毕业之后仍然无法取得美国建筑协会颁发的“美国建筑学学士”学位认证——只有本科五年制的建筑学院毕业生才会拿到这样的证明。因此,如果我选择了华盛顿大学的建筑学院的话,虽然“就读于美国华盛顿大学”这样听上去确实更好听一些,可这样名不副实的留学经历并不是我想要追求的结果。除了密斯、“克朗楼”以及后来IIT提供给我的巨额奖学金以外,促使我选择这所学校的还有其它一些生活方面的原因——我是典型的“怕热不怕冷”的北方人,无法忍受南方夏季酷热的气候,考虑到美国和中国的气候差不多,所以一定要选择美国相对凉爽的北方地区;就读的大学一定要坐落在美国生活相对方便、能吃到中餐的大城市里面,绝对不能去到所谓的“大农村”而在漫山遍野的玉米地里熬过我的大学生活,等等。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建在美国北方的大城市——芝加哥市区,校园范围内就拥有两条通往芝加哥市中心的地铁线路——“红线”和“绿线”,交通还算便利,校区西边不到一英里的距离就是芝加哥中国城,这些几乎满足了我的所有要求。所以当我和妈妈抱着自己收到的那一份份沉甸甸的录取通知书翻来覆去地欣赏的时候,虽然在那一瞬间心里面也产生过矛盾和犹豫,但并不难作出最后的决定——IIT,就是你了!
  之后的工作就很简单了——回复给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的招生办公室,拿着学校寄来的“I-20”表格去到美国大使馆签证,当收到大使馆寄回来的那张印有美国签证页的护照的时候,一切都已准备就绪,我和爸爸妈妈便开始兴高采烈地为我收拾行李、上网查机票了。2011年暑假之后的那个学期,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的开学时间是8月22日,正好是我过生日的前一天——我的生日是8月23日,也是狮子座和处女座交界的日子。第一次去到西半球那个陌生的国家,考虑到自己需要一些时间调整时差、提前适应一下那里的生活,所以我预订了比开学日期提前两周多的机票,算是个自己预留了两周的时间熟悉美国的生活。我订的机票是美联航“UA836”航班由上海“浦东”飞往芝加哥“O’Hare(奥黑尔)”机场,单程票价六千多,后来几次往返美国和中国之后才知道当初这张机票自己实在是买贵了,在一些机票打折的网站上面,用这个价格完全可以买一套往返的机票!可是那时候我们一家三口都沉浸在我升学的气氛中,哪里还顾得上去琢磨机票价格的问题呢?时间很快就来到了八月初,七、八月份正是出国留学的高峰期,在爸爸妈妈陪着我一同来到浦东机场国际航站楼为我送行的时候,入关的地方已经挤满了看上去和我一样年龄、学生模样的孩子们,还有那些一边为他们推着装的满满的行李车、一边擦着眼泪和他们拥抱道别的父母,一看就知道他们和我一样都是准备出国留学的留学生们。我的爸爸妈妈并没有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像是要“诀别”了那样跟我道别,因为该嘱咐的早就都已经嘱咐过了,于是他们俩只是笑着简单跟我说了一些例如:
  “飞机上会很冷,别忘了在睡觉的时候盖上毯子!”
  这样的话,我便一边随口答应着,一边提起了行李箱准备入关。正在这时候,我眼角的余光似乎看到了爸爸妈妈想要伸出手抱我一下,但是当时身后同样准备进关的队伍已经黑压压地扑了过来,再加上他们脚下那些巨大无比的行李箱磕磕绊绊,我只看到了爸爸妈妈俩脸上那突然间怅然若失却又强颜欢笑的表情,还没来得及回给他们一个拥抱,就已经被后面的人群连拥带挤地推了进去。回想起来,自从我出生之后,还没有踏出过家门半步,而爸爸妈妈将我放在襁褓之中精心呵护了这么多年,似乎也是在那一天才真正品尝到了孩子离开他们身边的滋味。爸爸妈妈留给我最后的影像就是他们依偎在一起、站在外面拼命踮着脚往里面张望的样子,想到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日子里我只能和他们相隔在地球的两边,再也听不到他们做饭的时候那熟悉的“嘟嘟嘟”的切菜声、“哗——哗——”的炒菜声,再也闻不到饺子开锅的时候满屋子喷香的蒸汽、还有每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的那些絮絮叨叨…走在去往登机口的路上,一股强烈的孤独感从四面八方向我围了过来,让我突然间对那个未知的国家感到非常害怕,甚至还打起了退堂鼓,想要在那一瞬间扔掉手中沉重的箱子,一路狂奔着跑出航站楼,扑回爸爸妈妈的怀里抱着他们尽情大哭…
  对于美国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西方国家,紧张和期待多过自己对未知的恐惧,这也让我在飞往芝加哥机场的美联航“UA836”航班上兴奋得整整十三个小时没有合眼。航班上那位黑人“空姐”——其实是个中年大妈——发给我的一种叫做“Cracker”的小零食让我恶心得差点隔夜饭都没吐出来,没想到第一次真正接触到了来自美国的食物,就给我留下了如此“恶劣”的回忆。后来我才知道“Cracker”这个词在美语中是对所有饼干类小零食的统称,并不仅仅是指我当时吃的那种又硬、又咸、又干、又涩、长得像头尾相连的蚯蚓一样的家伙,这种零食在美国的各大超市里面经常看到,但是几年前在飞机上尝过它的味道之后,我至今也没有兴趣去记住它究竟叫做什么名字。芝加哥机场是美国中部的航空枢纽,学校坐落于“美中”地区的留学生们也都会选择先乘坐飞机抵达芝加哥,之后再由芝加哥机场放射状地“发放”到中部其它各个“村镇”里面去。飞机上坐在我旁边的就是一位来自山东、被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ofIllinoisatUrbana-Champaign)录取的男孩儿,由于同是美国伊利诺伊州的“老乡”,我们两个一见如故,手舞足蹈地聊了整整一路。他对我说,他之前也从来没有去过美国,在网上大概查了一下,知道了他这所大学所处的城市——香槟市在伊利诺伊州算是面积和规模较大的城市,满以为他未来在香槟大学就读本科的这几年生活应该会很丰富,而我也在抵达芝加哥机场和他道别的时候拍手约定,如果有机会去香槟市的话,一定联系他云云,兴奋之余却忘记了我们当时连美国的电话都还没有呢。说起来,我后来还真去到了这座城市,但是那已经是我住在芝加哥三年之后的事情了。实际来到香槟市之后,我才发现,用“城市”这个词形容香槟市还不算很准,因为整座香槟市仅有不到四万人,这其中还包括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所有的师生人数。香槟市的十个人里面有八人与香槟大学有关,这座大学也支撑着整座“城市”的经济——可以说,正因为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才有了所谓的香槟这座“城市”。伊利诺伊州本身只有芝加哥这么一座大城市,州内第二大城市——“Peoria(皮奥里亚)”虽然被称为“伊州第二大城市”,可是其城市规模还比不上我们国内一般的乡镇,所以别说一般人对这座城市很陌生,就连好多生活在芝加哥几年之久的留学生们也闻所未闻——因此,得益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巨大无比的校园面积,香槟市在州内还算排的上号的城市也就不难理解了。
  我猜当时和我坐在一起的这个来自山东的男孩儿还满以为,既然香槟在伊利诺伊州算是比较大的城市,那么就应该和济南、青岛、烟台、威海等等这些城市在他们山东省的地位差不多。结果没想到,香槟市的全部人口加在一起甚至还比不上国内一座面积大点的住宅区,最高的建筑物是“市中心”那栋几层高的立体停车场,而“城市”里面除了“麦当劳”、“赛百味”之外,还有一家四张桌子、仅能容下十个人左右的韩国餐馆能让那里的留学生们打打牙祭,要想买一些中国味的小吃零食、油盐酱醋,就只能自驾两个半小时来到芝加哥的中国城才行——这样的生活,估计是香槟大学的这些留学生们之前完全想象不到的,然而并不是只有香槟,美国其它地方还有着好多类似香槟这样因为一座大学才兴起的所谓“城市”,比如:密苏里大学(UniversityofMissouri)坐落的密苏里州“Columbia(哥伦比亚)”市、普渡大学(PurdueUniversity)坐落的印第安纳州“WestLafayette(西拉法叶)”市、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分校(IndianaUniversity-Bloomington)坐落的印第安纳州“Bloomington(布鲁明顿)”市、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UniversityofMichigan-AnnArbor)坐落的密歇根州“AnnArbor(安娜堡)”市、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ofIowa)坐落的爱荷华州“IowaCity(爱荷华成)”,等等。这些大学所在的地方就是传说中荒无人烟的美国“大农村”,日常生活那真称得上是枯燥乏味,要想在自己单调的日子中插入一些娱乐的话,只能纷纷自驾跑到距离最近的大城市了——比如刚刚提到过的密歇根州、印第安纳州、密苏里州、爱荷华州等等,来自这些地方的“农村人”们闲暇时间基本上都是在芝加哥度过的。我至今还记得自己在大连枫叶同宿舍、一个申请到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IndianaUniversity-Bloomington)留学的朋友第一次来芝加哥的时候,我带着他去中国城附近的一家东北饭馆简单吃了顿饭餐,没想到他却感动得涕泪横流,一边用筷子大口大口地扒着米饭、一边含糊不清地跟我说道:
  “我去!我来美国这么长时间了,终于吃到中国的东西了!你说之前咱们在枫叶的时候怎么就没发现原来米饭和炒菜竟然这么好吃呢?!”
  不仅仅是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无法适应美国农村的生活,就连我们伊利诺伊州的上一任州长也是个不老实的家伙。和国内每个省的省会城市一般都是省内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完全不同,美国每个州的“州府”往往是一些甚至不能称之为“城市”的小镇——比如我们伊利诺伊州的“州府”就是一座叫做“Springfield(斯普林菲尔德,或直译为春田市都可)”的小镇,人口不到十万,镇里除了州政府大楼、州警察总局等一些办公机构大楼之外,就只剩下一些破破烂烂、年久失修的木头房子,甚至连一个像样子的餐馆都没有。这样的小镇,堂堂伊利诺伊州的州长怎么能住得下去呢?这位前任州长显然也是一个喜欢大城市的普通人,他将家安在了芝加哥,每天从自己的宅邸乘坐私人直升机往返于芝加哥和“Springfield”之间——当下我们中国官员们的座驾最高不能超过“大众”品牌轿车的档次,但是人家美国一个州长居然能够冠冕堂皇地配备私人直升机,并且每天花费数千美元的油钱,只是因为人家更愿意居住在城市里面,我不知道这和我们国家的那些官宦们相比,算不算是一种“腐败”行为。纵观美国五十个州,只有少数几个州的州府设在了本州最大城市,比如马萨诸塞州的州府是波士顿、印第安纳州的州府是印第安纳波利斯、乔治亚州的州府是亚特兰大、科罗拉多州的州府是丹佛。为什么绝大多数的美国州政府都建在那些“鸟不拉屎”的乡镇里面,我自己的分析便是这样的。
  首先,这个现象涉及到两个问题:
  1.为什么每个州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没有被选作州府?这是因为美国州政府所在地一般都是由每个州的议员们在议会上选举得出,而议员的名额在每个州里面是按地区平均分配的——就拿伊利诺伊州来说,虽然芝加哥地区聚集了全伊利诺伊州一半以上的人口,但是芝加哥市并不能因此而拥有更多的议会席位。举个例子:比如伊利诺伊州一共有100名议员,按照每个选区10名议员的名额来分配的话,那么芝加哥和其它或大或小的城市、小镇一样,只能获得10个席位——因此,在众议员选举州政府所在城市的时候,当然纷纷本着自己的利益来考虑:
  “离我的选区太远可不好,我老要往返自己家里和州政府,岂不是要白白浪费自己的时间在路上!”
  “最好州政府就设立在自己家所在的选区就好了!这样一来不但我不用经常跑大老远的路,而且只要州政府就在家门口,那么对于我自己在议会上的地位就太有帮助了!”
  因此,拿之前的那个例子来说,就算芝加哥的10名议员都投票希望州政府建立在自己居住的芝加哥地区,也肯定会受到另外90名来自其它地区的议员全票否决。所以为了照顾到各方议员们的共同利益,每个州的州政府往往只能建立在一些距离谁都不太远、可又不太近的那些三不沾的“不毛之地”了。
  2.为什么那些被选作州府的小城市最终没有发展成为大城市?对于这个问题,就不得不说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固定思维在作怪,因为在中国,是政治主导经济和文化活动——也就是政治永远被放到了第一位。所以在我们国家,一旦哪座城市被设立为省会,那么这座城市就很容易发展成为本省的经济文化中心,城市规模自然也非常大了。近代新晋升为省会的几个城市——比如石家庄替代保定成为河北省省会、合肥替代安庆成为安徽省省会、郑州替代开封成为河南省省会,等等,都无一例外出现了老省会城市迅速衰落、而新省会城市则飞快地崛起成为了省内绝对的中心城市的现象。相比较国内的情况,美国各州的首府城市被设立为州政府所在地之后,和之前相比变化基本不大,有的首府城市——例如加州首府“Sacramento(萨克拉门托)”市的地位不升反降。更何况,华盛顿特区已经作为美国的首都几百年了,可是华盛顿的城市规模仍然勉强挤进全美前十五名,与之相比,中国在民国时期首都南迁至南京之后,北京的地位迅速下滑,可是建国之后,北京又从总人口不及上海一半再度成为了与上海并驾齐驱的大城市,不能不说在我们国家,政治的影响力是其它因素望尘莫及的。。
  这只是我自己对于美国大多数州政府建在小城市的一些看法而已,当然也会有一些例外——亚利桑那州的首府“(Phoenix)菲尼克斯”市原本比“Tucson(图森)”市要小得多,是被设立为州府之后才慢慢发展起来而成为亚利桑那州最大城市的;马萨诸塞州的首府波士顿则从始至终都是本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内华达州首府“CarsonCity(卡森)”市、加州首府“Sacramento(萨克拉门托)”市出现在本州版图的“边边角角”,是因为当时这两个州的南部都是未经开发、荒无人烟的荒漠,所以州政府所在地自然会被选择在人口密度更大一些的偏北地方了(内华达州如今的最大城市虽然是南部的拉斯维加斯,但是拉斯维加斯是1931年内华达州开放博彩业之后才迅速繁荣的,而首府卡森城早在1858年就已经建市,今天拉斯维加斯所在的地方当时还是一片沙漠。)。虽然美国的“州”类似于我们国家的“省”,但是却又有着很大的区别,即使在美国数一数二的大城市,要是放到我们国内可能连二线城市的规模都达不到。所以我建议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也就是老爹老妈愿意给掏钱的情况下,未来准备留学的那些学弟学妹们在选择学校之前,还是先买张机票飞过来实际看看再做决定不迟,毕竟是一个需要定居几年之久的地方,一旦选错了真的是一件特别郁闷的事情。我自己居住在芝加哥,虽然在其他终日呆在美国大农村的留学党眼里看来羡慕不已,称得上是“泡在蜜罐子”里了,可是一想到纽约“Flushing(法拉盛)”那些遍布中国城的各地小吃、还有加州阳光下金灿灿的海滩和漫山遍野的各种国家公园,我经常还是会质问自己:
  “当初我怎么就会选择到芝加哥这个破地方呢?!”
热门推荐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