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傲娇郎君之承情愿 / 收获

收获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除了阴雨天气,周氏每天都和小早两人,往后山跑,申时才回家来。这时家里的鸡,满院子飞。猪也在圈里,饿得直叫唤。听到周氏和小早的声音,猪在圈里更是叫的欢,它现在已经长的很大了,两只前蹄往猪栏上一搭。好像小早再不来喂,它就要跳出来了。小早喂猪,扫院子,周氏清洗草药根。烧水,做饭,
  洗澡,忙上一圈下来,天都黑了。
  累是累点,不过看着日益变多的药根,两人都很高兴。周氏决定赶集的时候带去卖了。这天,一天凉似一天。前些天,路上还看见霜了。这霜降过去,立冬就要来了。卖了草药,买些肉回来包些饺子也是好的。
  阿文上次回来,还给她带了一盒洗牙粉。早上,用小刷子蘸点,刷刷牙齿。一天的口气都清新了不少。阿文说每天都用,可以让牙更白呢!
  也不知房子的事,哥打听的怎么样了。她最近忙着去后山,也没空去一趟。村长家,她也没再去过。只是在路上碰到丁瑶。硬是塞了些她自己做的糕点。除了这个,她现在也没什么能拿的出手谢人家的。
  阿文还小,一个人走去书院她是不放心的,只能先厚着脸皮搭村长家的牛车了。草根也不是很重,她勉强能背起来。小早也带去,路上也有个照应。
  赶集那天,周氏和小早天不亮就出发了。整整走了一个半时辰,才到了镇上。周氏去了卖包子的铺子,买了两个包子,两个馒头。向老板要了一碗热水,和小早就算是吃了一顿了。问了老板药房在哪,就继续背着草根走了。
  从包子铺往前走,有一条大街,穿过大街,走过一条小巷,到了临河的后街上,沿河往上走,周氏看到一个很大的店门,门两边的屋檐下挂着一个大的幌子,上面的字周氏认得,是个“药”字。右下角还有一行小字。右上的字周氏也认识,是“石家药铺”。下面的是什么民药铺,什么什么三不欺。大门的上方是一块匾额,是四个字,字是什么就不知道了!周氏整整头发,背着草根,招呼小早就进去了。店内抓药的人不多,大概还早,镇上的人应该都没有早起的习惯。
  “这位夫人,可是要抓药。如是就诊,小店有大夫坐诊。”店里的一个伙计看到周氏进来,热情的介绍。
  “不不,我不是来抓药,看诊的。”周氏涨红了脸,赶紧摇头。
  “哦。那夫人有什么事呢?本店只就诊卖药。不做别的营生啊!”小伙计也是疑惑。
  周氏赶忙说道:“店家,我是来问问你们买不买药材的。”
  “夫人,本店药材皆是精挑细选的从各类药材的产地直接晒干,切好,然后才运到小店出售的。小店可还没有从本地买的药材呢!”店伙计看周氏不是抓药,就诊。笑脸也就淡下几分,不过也还是耐心的解释,他店里不收药材的原因。
  “我听说镇上的药铺会收的!”周氏都急了。
  “镇上的药铺有好多家呢!夫人是不是走错了?您往前走,前面的王记大药铺应该会收的。要不您去前边看看。”伙计带着周氏出来,指着前面给周氏看:“夫人,你往前走到条街的尽头,往左拐,穿过小巷的左手第一家就是了。”
  周氏谢了店伙计。背着草根,出了小巷,周氏就傻眼了,这不刚刚她们来的时候的大街吗?也怪自己没有跟人打听清楚,走了这些冤枉路。
  左手第一家门面,比刚才的药铺小上许多,也没有那么气派的匾额,就是在门口贴了一副对联。周氏认了个大概,上联是:集千方值千金保老幼女男康健,下联是:采百药除百病使春秋冬夏安宁。
  进了门,没有了前面那家的富丽堂皇,因为是在大街的尽头,基本没什么人来,药柜前就一个老人家,正拿着笔写些什么,后面还传来石磨滚动的声音。那老人看到一个妇人带了个小女孩进来,便放下手里的笔:“这位小娘子,可是有什么事?”
  “大夫,我是郑家庄的,听说您这里收药材,是吗?”周氏对着老人一拜,问到。
  “嗯,即是卖药,那让我看看娘子的药材品相,可否?”说着走出了柜台。
  “可以,可以的!”周氏听到这里收药材,高兴的坏了。卸下背上的包袱,打开了,让老大夫查看。
  那老大夫,挑了几个,认认真真的看了:“嗯,这是重楼的根,根块还是不错的。这样你带着药材去后院,待药童称了斤两,我再给你结账。”
  “唉!谢谢大夫!”
  “不必言谢。小图,出来帮忙搬了药材进去。”老大夫喊了他徒弟出来搬了药材。
  周氏告别了老大夫,出了药铺。身上怀揣着八百八十文钱,带着小早,在大街上逛着。初冬的太阳,照在街道两旁的屋顶,瓦片反射出了耀眼的光芒。像极了她现在怀里的那些铜钱。准备去买些过冬节的食物。猪肉不知道能不能买到,镇上的人应该是不吃猪肉的,羊肉太贵买不起。算了先买些油盐酱醋什么的,村里王大娘家虽然也有,可是比镇上的贵上许多。她现在来了镇上,就买些回去,上次的布料,虽还没用完,但小早和阿文都该做冬衣了,应是不够的。纸墨家里还有秀才剩下的,阿文应该还能用一阵子,就先不买了。
  一圈逛下来,也快晌午了。周氏数了二十个,准备带小早去吃点东西,早上只随便对付了,中午吃了就得赶路回去了。早上的包子铺周边好像就有卖吃吃食的。周氏拎着一大包的东西,就去了镇上的大桥头,包子铺。这些小商贩都是在进镇的桥头,搭个棚子,棚下放上座椅板凳,旁边搁上自制的灶台,摆上锅碗瓢盆。就开始做吃食了卖了。镇上的大户人家是不屑来这里的,他们嫌这里吵闹脏乱,大街上的茶馆酒楼比较安静,一般都去了那里。
  这桥头就是这些进镇里来做些小买卖,走街串巷的小贩们的聊天休息场所。镇上人一般都起的晚,一般的人家,早饭也会来这里解决。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