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神土不二 / 第三章 不吃螃不足以谈人生

第三章 不吃螃不足以谈人生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一天下午,张凯在自己的房里正拿着从河边捡回来的鹅卵石打磨着“刀皇”,突然听到厨房传来一声惊叫,赶忙收刀跑去厨房,只见奶奶手里提着锅盖,正一脸茫然的看着锅里。
  里面四只大螃蟹正张牙舞爪的奋力攀爬,试图越狱,张凯忙抢步上前接过锅盖盖回锅里。
  “这撒?”“螃蟹呀!”
  “我知道螃蟹,整螃蟹干嘛?”“吃呀!”
  “吃?”奶奶似乎大吃了一惊,疑惑问道:“这能吃么?”“能呀!”
  “怎么吃?”“蒸着吃、炕着吃、煮着吃,都行”
  一连串快速的问答后,奶奶还是将信将疑。
  “哎呀奶奶,你就相信我吧,很好吃的”张凯不由得使出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会的撒娇技能。
  “怎么做?”奶奶不确定的问道。
  “锅里添水,大火烧开,放点盐。”张凯回答的很干脆。
  灶台旁边就是水缸,奶奶便再次揭开锅盖,舀了几瓢水倒进锅里,并征询道:“够了么?
  张凯看锅里水位已经没过螃蟹,便答:“够了”。
  奶奶把一只试图爬出锅外的螃蟹拨了一下,倒霉的螃蟹四仰八叉的又跌回锅里,继续跟其他螃蟹作了难兄难弟。奶奶盖上锅盖便转到灶火里去生火,不一会炉灶里就生起了熊熊大火。
  村里人普遍比较迷信,每到初一十五家家户户都拜先祖、拜灶王爷,张凯奶奶也不例外,对于这个孙儿的种种异于常人的表现,奶奶也早已看在眼里,开始以为张凯是星宿下凡,后来发现也没做出什么出格的事,也就慢慢习惯了,但潜意识里也时常不拿张凯当小孩子看,现在就听了张凯的,加水烧火煮螃蟹。
  水开后把螃蟹捞起来稍微晾一下就可以吃了。张凯坐到桌边拿起一只螃蟹,吃给奶奶看。
  先揪掉蟹腿,放到最后再吃。掀掉蟹壳,挑中间的蟹黄来吃,里面有个硬硬的六角型的东西不能吃。把蟹身掰成两半,夹缝里的肉可以吃,腮不可以吃。
  奶奶也拿起一只螃蟹,跟着张凯有样学样的吃了起来。
  吃完一只,奶奶咂咂嘴道:“还挺好吃的,以前怎么没发现。”
  “那您把剩下的两只都吃了吧,我已经吃过了,这都是给您留的。”稍停,张凯又问道:“奶奶,难道之前就没人吃过螃蟹么?”
  “哎呀,这东西那么丑,又凶,关键是看起来又没肉,没事谁去惹它,反正没听谁说过吃这玩意儿。”旋即又关心的问道:“你撒时候吃的?”
  “河边,烤着吃的,您慢慢吃,以后想吃还有”张凯边答边起身找抹布擦手。
  第二天有个小小插曲,一向行动不便但偏偏神出鬼没把握饭点奇准的张凯爷爷准时出现了,看到张凯跟奶奶在吃螃蟹,表现的十分惊奇,然后嗤之以鼻,在按捺不住试吃了一下之后,直呼好香,并难得夸奖了一下张凯。张凯后来发现,爷爷对饭点时间的把握更准了。
  接下来的半个多月时间,张凯每天都去河边抓螃蟹,然后带回家让奶奶煮着吃,直到吃腻了,又改为蒸着吃、炕着吃,再吃腻了,还试过在家烤着吃,结果照样吃腻了。
  前世,张凯曾吃过一道广东客家口味的“豉油蟹”,热锅温油,放鲜活生猛洗刷干净的螃蟹下锅,翻炒至两面金黄,下姜葱蒜爆一爆,再上豉油焖一会,那滋味绝非现在单调的蒸煮可比。
  可惜这个世界没有酱油,没有姜葱蒜等调味料,甚至没有替代品,做饭也基本就是单调的蒸煮,更别提放油了。虽然有盐,但据说是从遥远的海边贩卖过来的,价格不菲,吃不起盐的人也不是没有。植物油还没开发出来,猪油就是个稀罕物,除了村长家因为有点权势,大儿子也在镇上混有出息,家里隔三差五能用猪油炒菜外,一般人家不是年节或者重大日子,绝舍不得去肉铺割肉炼油,况且肉铺也不是天天开,只有一年一度的祭祀日跟年节时段才开门营生。
  以目前的生活水准来说,温饱尚且难以顾及,味道什么的就都是次要问题了。
  附近河沟里的螃蟹已被抓的差不多了,再抓就是蟹子蟹孙了。
  张凯抓蟹回来也没避着其他人,一开始村民们还是观望状态,后来不知道是谁起了个头,一夜之间,村民们也纷纷加入到了吃蟹队伍,时下正是农忙时节,大人们当然不可能亲自下场,重任自然就落到了孩子们的头上,一时间,道旁路左,大人们的问候语都是你家孩子昨天抓到蟹了吗?
  河岸上,抓蟹的孩子三五成群,好不热闹。每天都有因为分蟹不均,恼羞成怒大打出手,被揍的哇哇大哭的。也有一不小心,被蟹武士绝地反击反咬一口,疼痛难忍哇哇大哭的。
  而抓蟹吃蟹的始祖张凯,此时已经把目标重新瞄向了树上的鸟雀,尤其是那些叫声就像喊“姑姑”,体型肥硕丰满一看就很有肉的斑鸠。前世有个说法,鱼的记忆只有七秒,不知道鸟的记忆是多久,之前被利箭支配的恐惧似乎已经忘却,每到清晨、傍晚,周围树上依旧活跃着各种鸟类欢快的身影,耳朵里也传来悦耳的歌唱声。
  张凯并没有一上来就撵的鸟雀上蹿下跳,毕竟有前车之鉴,在准头问题没解决之前,树上的小鸟们暂时还是安全的、欢快的。
  张凯用杂草扎了一个草人,用棍子捅着竖在稻床边。
  村里每家每户门前都有一个稻床,其实也就是一块又大又平整的地坪。
  每到秋收时节,农作物被收割后,要先铺在稻床里晾晒十天半月,脱去水分,倒进木制的谷仓里才不会发霉,收入谷仓的谷物杂粮是一家老小未来一整年的口粮,要支撑到来年秋天。
  当然也不是收进谷仓就万事大吉了,时间长了也会受潮、长米虫,冬季气候干燥尚无大碍,春天雨季一过,日头还没有热烈起来的时候,就要把谷仓里的谷物杂粮倒腾出来重新晾晒,炎炎夏日更是晒谷物的好时候。村民们虽说多少都有点看天的本领,但天有不测风云,刚刚还是烈日悬空,攸忽又乌云盖顶,转眼间就暴雨倾盆,晒在稻床上的谷物往往收之不及就被淋了雨。
  如果不幸赶上连阴雨,一连十天半月,一个照顾不好,谷物杂粮长出芽来也就废了。在长期斗争中,村民们也练就了丰富的经验,除了掌握有观天知雨的技能,分散风险的意识也得到了长足提高,晾晒谷物也都是分批进行,采用多次少量的方式,尽量减少损失。
  现在还未到收割的时候,稻床暂时也是闲置的,张凯就在稻床上练习射箭。
  房前屋后的大树看起来挺高,其实估计应该也就上十米、十多米,是以张凯练习射箭的靶位(草人)距离就设置在十五米。
  张凯前世一时性起,曾以玩票的性质逛过射箭馆,知道射箭不止弯弓放箭那么简单,经过历史的沉淀战争的启发无数先人智慧的结晶,其中已经包含了一整套系统的理论、术语、姿势、甚至呼吸等方面的东西。遗憾的是张凯连皮毛都没学到,只能摆个似是而非的空架子,现在实际操作时,更体会到了里面的难度。
  最难的还是瞄准,三点一线的道理张凯也懂,在不考虑重力、手抖等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只要箭尾、箭头、目标三个点能连起来,那基本就是中标了,问题是张凯不可能直直的把箭尾怼在眼前,开天眼都办不到,除非眼比拳头大。
  张凯甚至以幼稚拙劣的画功在地上画了个简单的几何图形,来分析点与点之间的关系。在实际射箭过程中,三点其实是眼睛、参照点、目标,参照点也就是准星,但在这里不可能有人帮张凯校准准星,连弓都是张凯自己DIY的,工艺不提也罢,对准确度的影响也难以评估。
  经过图形分析以及试射验证,张凯终于摸索出了一套自认可行的瞄准办法。首先,射箭的时候姿势一定要“标准”,开弓后箭尾一定要拉到下巴位置,在弓炳中心搭箭位置往上,取下巴到眼睛的等长距离位置标记一点为参照点。如果说下巴(约等于箭尾)、箭头,目标是一条直线,那么眼睛、参照点、目标偏上一点也是一条直线,两线平行。
  这就使事情好办了,射箭时,只要张凯通过参照点,把瞄准目标定到实际目标的正中偏上一点,运气好的话说不定就能一箭中靶。
  在练习过程中,张凯发现箭靶的位置还是有点过远,十五米基本脱靶,十米距离能有十分之一的命中率,五米距离则能上升到一半的命中率,考虑到目标的身材情况,这个数据还要再削减,最后张凯折中了一下,定下了八米的距离进行练习,料想鸟儿也会高处不胜寒,不一定一直都待在树尖。。
  张凯一直练到胳膊酸痛,命中率也没有提升多少,不由得又开始羡慕其他穿越的猪脚,不仅不用自己做手工耿,还一到手基本就是神器,随便练练又成“神射手”,真是同人不同命。
  ——萌新作者处女作,求关照,求指正!!!——
热门推荐
飞剑问道 无疆 我是仙凡 一念永恒 天影 六迹之万宗朝天录 飞剑问道 无疆 我是仙凡 一念永恒 天影 六迹之万宗朝天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