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乱世情长录 / 第十五章 太子的国事

第十五章 太子的国事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翟若杨得了王长卿的举荐信不日兼程赶路到了长安,给王太尉的门房塞了礼敬以后,被引荐入内。不过那日王敏博不在府中,由太尉府管事王林接见。王林也是洛阳王家的远亲,他知道翟姓也是洛阳一地的大姓,虽然不比从前也不敢怠慢。翟若杨这次不仅带了举荐信也带了不少礼,他为的是这次三甲之列而来。王林也是个领情的,翟若杨回去之后,王敏博回府他就把洛阳翟公子的事和他说了。王太尉旁的没问先问那小子孝敬了多少。王林伸出五个指头,不敢有私。“五千两?不够啊。这次开科虽说是太子筹备,可皇帝毕竟也在那看着呢。也罢,都是洛阳子弟,打断骨头连着筋。太子那边我想办法引荐下。对了,我不日将要提兵出征,这一去便是连年累月;我不在长安,你要约束下人,捅了娄子我也是边长莫急。”
  这边王太尉宽衣沐浴,王林在一边小心伺候,那厢有人敲门,府中书记简兴华求见。简兴华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名为书记亦为心腹。他躬身来到王敏博沐浴的屏风前,侧身而立。“太尉,请调潼关林将军的兵马随太尉出征一事陛下可曾答应?”
  “没有。你又不是不知道咱们的这位当今皇上,凡事都要深思熟虑。不过我想来不可能,林国豪统兵潼关,潼关是何所在?我要是他会调上阳或者襄阳的兵。哦,对了,正好。你明天把来京的一位公子带给太子瞧瞧,太子问起来就说那公子是洛阳一带的世家子弟。”
  简兴华应下,提醒王敏博道:“若陛下让林国豪带兵随太尉一起出征,问起接替潼关守将的人选,太尉切不可提太子或是我们的人。”
  “为什么?难道我当朝太尉提个人都不行了吗?”王敏博见简兴华欲言又止,让王林出去备些酒食,王林识相的把丫鬟仆人都喊了出去。“你说吧,是不是有听到什么风了?”
  王林把近来宫内的调动和王敏博一说,“怕是陛下心中对太子有所不满了。从近来宫中的调动来看,下一步就是侍卫统领梅青燕了。”
  “简先生多虑了吧。梅青燕在大明宫深耕多年,八面玲珑,他没那么容易动的。”
  简兴华见王敏博如此,只得说:”若是如此甚好。”
  不日,皇帝颁下谕旨,为保一方太平,王敏博加少保衔领兵出征,经潼关会同林国豪一同出征;空缺潼关将军由梅青燕单任,这是简兴华没料到的。大内侍卫统领由莫家门生王福成担任。所需一应粮草军饷由户部会同各地调拨。
  太子因自己心腹梅青燕接任潼关,兴奋异常。又因兵家为生死之事,拿了不少贴己的银子给了大舅子,希望他凯旋而归。正因为淘了不少银子出去,总要想个法子挣回来。仕子的功名前途不就是最好的法子么?
  所以翟若杨见到太子,太子一团和气的说这次是为国举贤。而太子府詹事则在翟若杨怏怏而回时和他说太子为国操劳不仅要主持国家人才大典,就是王太尉出征的军饷他也要负责筹措,谁让他是诸君呢。
  最后一句话让翟若杨听出了个大概,可银子即使是五谷也讲究个一秋一收不是。翟若杨回到所在驿馆唉声叹气。老仆田固得知少主的心事后拿出两张大号的银票来,恭恭敬敬递给翟若杨,这银票是夫人临行前交给田固的,夫人知道自己这个儿子赚钱无方、花销无度所以交给了在翟家三十年的老仆人。
  翟若杨拿了银票隔天又去东宫走动。太子这会正和进京赶考的众位才俊在宫里聚会闲坐,太子此举无非是想显得亲和些。约有小半个时辰太子送走了众人,打个哈欠,“我瞧这些人里面,还有些机灵的。可惜都不明事理。哦,王太尉推荐的人又来了?哦,是嘛。那,他就是个明事理的嘛。准备几样点心,总不能太央朝的文曲星说我东宫缺了礼数。”
  果然太子知道翟公子如此明事理,一改昨日的公正言辞;换了一套颜色。“翟公子聪明瑞达,我想即使没有王太尉的保举今科也是在三甲之列的,将来定有个锦绣前程。”
  翟公子听到太子亲口许诺,满意而去。谋臣马春华在一旁提醒太子,开科是因为推举孝廉时舞弊,莫丞相都因此被陛下疏远了好一阵子。太子听闻,微微一笑,“马先生,我父皇你还没有参透,他老人家不在乎这些琐碎的事。是,我外公是被父皇训斥了,可我父皇更气他的一毛不拔。朝廷缺银子,外公他装作不知,他但凡拿出来些我父皇都不会训斥他,还会说莫丞相当国不易。我把银子捐了当军饷,父皇知道后对我这点事是不会放在心上的。我这个外公啊,八面玲珑,听说还让浩宇攀崔家;倒也是未雨绸缪。就是于钱财上看不开。”
  皇帝知道吗?当然知道。但他默许了,毕竟凑军饷比言官的奏章来的实际。太子在特旨恩科这事上办的还是比较让皇帝满意的。太子亲自取士,像李隆誉这样有才学的还是排名靠前的,是这一科的传颅。翟公子呢果如太子所言是这一科的探花前程不可限量,毕竟他如果想可以直接去王太尉处历练嘛。
  李隆誉可不这样想,他自认为人才文章不输历代状元,可就是排到了第四。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可他内心愤愤不平。他在南庐内当着好友汲士同李释义的面言语激烈,“事关国家社稷却如此儿戏长此以往如何得了。”
  南湖先生煮茶,魏返焚香,众人相劝。越劝李公子嗓门越高,当然他也只能这样了。与他同榜的各自寻自己的门路去了,他还留在原地;给他安排的去处比当年的南湖先生还惨。南湖做了图书保管员好歹还在京城内,风吹不到,雨淋不到;他则被“发配”到边关做个驿丞,他打听下来那地方离匈奴不过一箭之地。这下他更是满腔怒火,而在外人看来他这是满腹牢骚。本来嘛,与其在这大谈社稷不如去东宫走动走动,没钱孝敬写篇文章写首诗也不会吗?太子要培植羽翼,偌大个东宫养个清客还是没问题的。而他却在这仰着脖子,京城虽大能仰着脖子说话的却也不多;要么位极人臣要么清贫狂士。既然你一副狂士派头那那些个官场老油子自然对你“公事公办、以诚相待”了;驿丞虽小但好歹也是太央朝的一员官吏嘛。
  南湖也不相劝,没什么好劝的,说命也好,说本来如此也罢都只是嘴皮子上的事。他都没了前程又能说什么呢。
  这时,南庐外传来清脆的女儿声。“魏返,魏师弟快来。”
  魏返如闻军令把手头线香往香炉里一插,飞也似的窜了出去。“说了多少回了,我是你师兄,我比你入门早。崔师妹。”
  “哼,我可不管入门先后,我比你大。小魏子,这时我刚钓上的两尾鱼;赶紧做饭去我有些饿了。”
  “好的。”小魏子见网兜里的一尾黑鱼一尾草鱼,很是鲜活。“李小姐也在呀,你要怎么吃?”
  李泓浵不在意,轻摇折扇,一副雅士做派。“既然慧文说饿了,这鱼的做法当然是越快越好,免得饿着你这位小师妹。”
  “我还没说你呢,我在那钓鱼你在那看,瞧我这新鞋上的泥,你也不来帮忙。你没的吃。”
  “魏师兄心善,不会饿着我的。”
  崔慧文一面那手绢擦擦脸上的汗,一面数落小魏子。“他这人没出息,见到妹妹你这模样的耳朵根子就软了。哎,你比他大,叫什么师兄。和我一样叫他小魏子。”
  小魏子一听师妹说他没出息,本想争辩几句,可又想到了什么,看了她们一眼耳朵都红了,自提着鱼到后院去了。
  崔慧文不问政事,倒是李泓浵把汲士拉到一边问哪里有缺给李隆誉安排下,毕竟大家是读书人同气连枝。汲士点点头,然后去后院帮厨,他记得李小姐喜欢喝鱼汤。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