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铭花0a / 七十五

七十五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张姥爷带着张三姨来绿洲。上次曹大壮带着一众人,去水坡乡三姨夫家要钱后,三姨夫家人把张三姨俩孩子从闹店张家接走,但并没有接走张三姨。张三姨在娘家住几个月,水坡三姨夫家不闻不问,现在又接走孩子,这明显不要张三姨了。
  张姥爷身体刚刚好,想想之前还好曹大壮在,才得以及时治疗,如若再病倒,恐怕没有可能再指望曹大壮了。狠狠心,不再纠结水坡三姨夫家的事,领着张三姨来绿洲住几天。
  张姥爷和张三姨住曹家。张三姨叫张秀荣,今年三十岁,身高有160左右吧,人长像普通,脸色在田间劳做晒成暗红,是那种放人堆里找不出的,力气很大,长期做农活的事吧,和上辈子张三姨的样子一样。
  张家的五个女儿也就曹妈裹了小脚,张三姨大脚走路快,过来便替张小姨看孩子,整天抱着张涌很喜欢。张三姨并不怎么去张四姨家,看来也是和张四姨不怎么合得来。
  曹铭花想起来上辈子张三姨的命运,可却没了改变什么的心劲。刚重生那会,她以为她有上辈子的经验,完全可以掌握她的命运,甚至因张遂生和张小姨来绿洲的事洋洋得意,庆幸她是有能力的人。
  可自从曹大壮闯入生活,很多事偏差太多,尤其是这次去东北,之前她是胜卷在握的模样,想想多幼稚可笑。只不过两个月的时间,不仅仅留在东北,还因为物质生活的原因受不了绿洲的日子了。曹铭花现在都不知道明天是什么样子,不一样的人生轨迹,谁又是谁的救世主呢?
  张姥爷只待一天,闹店所在的乡也在推广成立公社,他要及时回去。张姥爷和张姥姥一起回闹店,也不知道怎么沟通的,反正是张姥姥走的时候很不高兴。
  小东轮休的时候,来一趟绿洲曹家。曹妈去东北,张遂生告诉小东,不要邮寄钱了,母女俩回来的时候,也跟他说了一声。
  小东人也长高了一点,壮了一点。很腼腆的什么样子,把南阳买来的点心,放在饭桌上,低着头不说话。
  曹铭花想想,他既然来了,就是客人,那就请他吃顿饭吧。喊了刘氏兄弟一起,和曹妈张三姨小东,去徳化街的饭馆吃烩面。
  烩面是一种荤、素、汤、菜、饭兼而有之的河南传统美食,以优质高筋面粉为原料,辅以高汤及多种配菜,类似宽面条,以味道鲜美,汤好面筋,经济实惠,营养丰富,享誉中原,遍及全国。有羊肉烩面、三鲜烩面、五鲜烩面等多种类型,是豫省三大小吃之一。
  徳化街口的这家烩面馆,53年曹家搬到绿洲后开的,口味很不错,一人一大碗热腾腾香喷喷的烩面,吃的浑身暖呼呼的。
  曹铭花很珍惜在绿洲的每一天,再离开恐怕此生都很难在绿洲生活了。她决定回一趟梁城,原以为很多机会去梁城,重生六年,也就转了车站附近。此去鞍山,路漫漫,想回一趟梁城更是谈何容易。
  曹铭花和刘氏兄弟,周日凌晨去火车站坐车去梁城。
  天气已经深秋,曹铭花穿着在安山买的深灰色毛呢大衣和黑红方格毛呢半裙,和火车上人的穿着打扮特别不相符,不停的有人看她,她开始后悔怎么穿了这身衣服。
  刘振山感觉出来曹铭花的局促不安,安慰道:“没事,我能打架,我会和潮哥一样保护你。”
  刘振山已经是十五岁半大小伙子的,正是愣头青天不怕地不怕的年龄,加上他从小就野惯了,更加桀骜不驯。如果不是遇到张潮这样的妖孽,让他佩服的五体投地,他早就发展成了大院里一霸。
  到梁城时,早上七八点的样子。乘火车的人不多,出站口检票员孤零零的站在铁护栏旁边打瞌睡,应该是夜班吧。
  三人出车站,车站广场也没了以往的闲散人群。车站对面的国营饭店,只有营业员孤零零的站在门口看风景,并没有招揽客人的意思。过去随处可见的骡马车车把式也不见了,估计是藏在哪个角落,有悄悄问“坐车不坐”的揽客人。
  曹铭花领着刘氏兄弟向东走,他们是第一次来梁城,左看看右看看,还是挺新鲜的。
  三路汽车公交车站,就在火车站售票大厅前面的人行道上,三人站着等公交车。
  梁城一片灰蒙蒙的天空,和车站周围的灰砖瓦房浑然一体按,树木上还挂着顽强残存的发黄树叶,人行道和马路相连的路沟,堆积着和尘土搅拌在一起的落叶,曹铭花感觉好凄凉。她想起来《2002年的第一场雪》
  ……
  停靠在八楼的二路汽车
  带走了最后一片飘落的黄叶
  ……
  三路公交车从车站到铁塔公园,貌似从她知道这趟车,线路都是如此。
  刘振云问:“桃妞姐,我们这是去哪里?”
  曹铭花笑笑,搓搓手,搓搓脸,哈口气说:“去喝回民做的羊肉汤。”
  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是认为理所当然的事偏偏不一样,东大寺不能随便进,门口并没有羊肉汤饭馆。看着一派肃杀凋零,没有人气的空旷街道,曹铭花也囧了。后世这里人声鼎沸,街道拥挤不堪,两边的羊肉汤馆比比皆是,想有个干净整洁的街道都不可能,到处都是飘散着羊肉味道的汤锅。
  询问路人,按指引三人沿街往南走,走到大街拐角,看到一处羊肉汤店。
  两间房的门面房,一间支着羊肉汤锅,一间放着桌子板凳。一如往常的汤馆,油渍很多,锅碗瓢盆,桌子板凳,甚至连地面都是油渍。曹铭花现在早已锻炼的心很强大,看到这些也不会再反胃。
  汤碗很大,三人要两份肉汤,又取一只碗分开吃,只有汤没有羊肉酥肉等的加料。汤是浓汤,买三块锅盔,吃的浑身热乎乎。
  曹铭花下定决心去老李家看看,曹德章都已经易主,她想知道,此生还有没有李振山这个人?她要去东北了,也就是说此生即便是有老李这个人,她也不怕了。相隔千里之外,老李这种没有任何本事走出梁城的人,还指望他追到安山找她吗?
  按年龄推算,老李比她大六岁,该十八了,应是去当兵的时候。
  曹铭花安慰她自己:“不怕,有刘氏兄弟在呢,刘振山也很会打架。”
  曹铭花和刘氏兄弟,出汤馆一直向东,顺着学院门大街到惠济河,顺河向南继续走。
  惠济河古称汴河,北宋时曾是中原通向东南的主要河道,河源于梁城郊区黄汴河口,流经梁城市区。清乾隆初年,为排泄梁城城内雨涝积水而凿,乾隆六年(1741年)皇帝赐名“惠济河“,取“恩惠济加“之义命名,别称沙河。
  惠济河河床长满青草,这时青草已经枯黄,河水清澈见底,河边有洗衣服的妇人,远不是后世的污浊不堪臭不可闻的样子。八十年代因为城市人口急剧增涨,河道被各种生活垃圾塞满,完全变成臭气令人作呕、各色垃圾和肮脏的泡沫覆盖水面的臭河,人工清淤挖河清淤劳民伤财已不现实,惠济河市区内护城河段被政府填埋,地面修成内环路。
  此时梁城城区内人口大约36万人(同期,绿洲市区人口为七万人,洛阳市区人口为3万人),所有的生活下水都是依靠惠济河排出城外,每年冬天,政府都会组织成千上万的人来挖河排瘀,这些挖河的人员来自梁城各个单位。
  曹铭花上辈子就是在这里挖河,得了疟疾病,差点葬送性命。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