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历史不外如是 / 17.少康复国

17.少康复国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太康失国之后,有穷氏的后羿与忠于夏王朝的斟鄩氏和斟灌氏等,分江而治,夏王朝的领导者是夏王相和部落首领,而有穷氏的领导者就是后羿。夏王朝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发起反攻,而后羿似乎也没有统一的野心,大家相安无事。
  但随着寒浞的上位,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相不去攻打后羿,一方面是实力不足,另一方面后羿毕竟还是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受许多部落的拥戴,也没有主动发起战争,但寒浞明白,他的声望决不能和后羿相比,一旦上位,如果不能灭掉夏朝,那么等待他的,只有被反攻和清算。
  寒浞很精明,他的力量还不足以灭掉夏朝的时候,便小心谨慎的做好防御工作,休养生息,静待敌人的到来,果然不出他的预料,上位第二年,一支由相和斟鄩氏、斟灌氏领导的夏朝军队,开始了对寒浞的征伐,兵分三路而来。
  然而寒浞早有准备,城池坚固,队伍操练纯熟,夏朝的联军各怀心思,除了相一心要恢复王室,部落方国可没有那么用心,属于出工不出力的状态,这一次也就是摇旗呐喊了一番,不过月余,找不到寒浞的破绽,只能分别退去,第一次战争就这样无功而返。
  不过这一次兵临城下更唤醒了寒浞的警惕,要说寒浞是一个尧舜一般的帝王那是夸奖了,但要说是一代枭雄,他却名副其实。在后羿之下,他隐忍不发,对待后羿之战,他展现了非凡的魄力,而现在面对夏王朝的反扑时,他体现出君主的气度来,在国内实事一系列轻赋税徭役的举措,获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对于募兵操练,也获得了大家的支持,他的王朝,一步步强大起来,一直到他觉得实力已经足够消灭夏王相和支持的部落。
  寒浞十一年,也就是夏王相十九年,他终于完成了战略的布局,开始全面进攻夏朝,而此时的夏王相却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
  寒浞的领军将军是他的两个儿子,寒浇和寒戏,这两个儿子虽然我们现在弄不清楚是寒浞原配姜氏所生,还是正妃纯狐所生,但这两个儿子的能力可不能小觑,据说都是虎背熊腰勇武过人,又有如父亲一般狡诈多智,他们对夏朝的攻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从寒浞的战略之中,看到后世孙子兵法的影子,首先是各个击破,其次是虚张声势。他的长子寒浇被命攻打斟灌氏的弋邑(今天河南太康一带),而自己与次子寒戏则带兵在夏都帝丘和斟鄩氏附近游弋,使他们不敢出兵救援,结果斟灌氏孤军作战,很快就被打败,首领开甲只能收拾残兵退守到自己的都城,弋邑陷落。而此战虽然没能彻底摧毁夏朝,却成就了两个勇武的儿子,长子寒浇被封为过王,而次子寒戏则被封为弋王,就镇守刚刚取得的弋邑。
  这一战摧毁了夏王相的雄心,他再一次认识到自己当初的进攻不过是过家家般的游戏,而眼前的寒浞,才是一头嗜血的狼,让他由衷的感觉到恐惧,接下来的数年,他再也没有发动起一场战争,而是躲在帝丘之内,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日。
  而这几年,却给了寒浞更大的机会,通过战争,他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强大,在他的字典之内,绝不像后羿一样可以容纳对手的存在,对于他而言,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彻底击败对手,统一中国。
  六年之后,同样的进攻路线,而带队的是更为强大和成熟的儿子,以及通过六年休养生息更为强大的军队,再一次兵临斟灌氏的首都,而面对他的依旧是上一次战争的手下败将,开甲。
  这一次开甲再也没有延续第一次的命运,战争之中没有上天眷顾一说,决定胜负的只有实力,即使开甲这次憋足了劲想要一雪前耻,可是无奈实力的差距太明显,何况,开甲是一位勇士,而勇士往往犯下的错误就是冒进,为了报仇,开甲选择冒进,而冒进的代价就是,全军陷入埋伏,换句话说,那就是全军覆没,开甲自己也在突围之中战死,斟灌氏从此成为历史。
  这一次战争胜利或许很轻松,因为寒浞根本就没有再去修养,而是一鼓作气,第二年他的军队已经抵达斟鄩氏的首都,而他们的战场,就位于今天山东潍坊附近,决定性的一场战争是维河水战。
  山东是寒浇的封地,这一战的主角,是寒浇。
  当时为什么会有水战是我最迷惑的事情,山东潍坊附近并没有那么大范围的水域能开展决战,而一条河显然不构成水战的理由,可以岸上决阵,也可以击敌半渡,按照当时的造船能力,从地理条件和科技水平而言,这一战都应该在岸上发生才对。
  然而文献记载的是水战,且有精彩的过程,不好意思,这里我选择不采信,但同样无法提出有力的证据,只能依靠常理推断,那么战斗的过程,我便不能描述。
  维河之战,过程略,胜利方,寒浇。
  斟鄩氏全军覆没,首领木丁战场被杀,夏王相最后的依仗也失去了,夏都帝丘正式暴露在寒浞的面前。
  寒浞与两个儿子的三路大军兵临城下,面对这个并不坚固的城池,他是否想起曾经被家族逐出的历史,是否想起在后羿面前卑躬屈膝的模样,是否想起自己获得了天下却依然赢不得民心的尴尬,我们无从得知,但历史,即将在他手下改变,这个低贱出身的落魄子弟,终于站上了权力的巅峰。
  夏王相失去了诸侯的依靠,毫无抵抗之力,面对蜂拥而至的大军,他无从选择,当时可不是投降就能免死,甚至封官的,寒浞的大军到处,只有杀戮和死亡,投降也是死,抵抗也是死,相选择了后者。
  然而抵抗也只是徒劳,不过短短数日,寒浞就攻破了帝丘,在这里,夏王相以及夏朝的官员们,血流成河,夏朝的百姓被杀戮大半,剩下的也被虏走为奴。
  这一个阶段是夏王朝最黑暗的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夏王朝正式亡国了,夏王相成为前夏的最后一人帝王,如果没有他那侥幸逃脱的儿子,夏王朝从此就结束了。
  事情往往会有一些意外,站在权力之巅的寒浞意气风发,绝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将要发生的意外,而死去的夏王相一定充满了绝望,也想不到还会有怎样一种意外。
  但意外就是这样毫无征兆的发生了,寒浞以为已经杀光了夏朝的子孙,却没有注意到一个怀孕的女子从城墙的破洞里悄悄溜走。
  这个女子叫做后缗,是夏王相的妃子,可是从相死亡的这一刻开始,她再也没有自己的身份,因为身份带来的只有死亡,而她此刻只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子,回到了自己的娘家有仍氏,回到父母的身边,偷偷的将儿子生了下来,并给他取名为少康。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故事一再上演,从夏朝算起,禹、启、太康、后羿、寒浞都没有打破这一规律,而少康演绎的是第六集。
  少康看起来是自幼聪明的,而保护他的这种聪明的背后,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一直到他成才之前,都没有丝毫透露自己的身份,忍辱负重换来的,终究是光辉灿烂的未来。
  可是这种隐忍并没有能保持多久,为了恢复夏室,自幼立志的少康不可能永远沉寂下去,他必须要站出来,做出自己的成绩,展现自己的能力,获得大家的拥戴,才有可能成为有作为的领袖,而永远沉寂,只是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却终将庸庸碌碌的度过一生。
  但出头是有风险的,敏感的身份始终是寒浞欲灭绝的对象,当少康终于当上有仍国的牧正,差不多就是弼马温的小官的时候,不知如何走漏了风声,被寒浞知道了,寒浞马上派儿子前去捉拿,这时候少康表现出极高的情商,他没有依靠自己夏王子的身份振臂一呼,起兵反抗,因为时机不成熟力量太薄弱,他也没有召集支持的诸侯国来保护自己,毕竟斟鄩氏和斟灌氏的榜样还在,一旦再有诸侯国被收拾掉,他将再也没有支持的本钱,何况此时,少康所拥有的威望还远远不足。
  此时他做了一个决定,逃。
  隐姓埋名的逃,少康逃到了有虞,这里是舜帝的后裔,属于东夷一族,也就是炎帝族,我们知道夏朝都是直属黄帝族的,所以寒浞也没想到少康能逃到曾经的对手一方,于是再一次失去了少康的踪迹。
  而少康却用自己的魅力征服了有虞族的国君,而这个国君也有很大的来历,他的父亲叫做商均,而他的祖父叫做舜帝,禹即位后,将商均封在这个地方,成为有虞国的首任国君,从他的本意上而言,将商均放到偏远的地方,是不想他对自己的帝位构成威胁,却不料阴差阳错因为地域偏远,而成就了自己的后人。
  当时有虞国的国君叫做虞思,而他看到了少康这个年轻人心中的梦想和远大的未来,他不计前嫌,不追究夏朝对于舜、商均和自己一族的迫害,就像当时尧将女儿嫁给舜一样,他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少康,还把伦邑(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赐给他,赏他良田兵士和奴隶等等,虽然依旧比较微弱,但少康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
  关键是,他的复国之志,受到了虞思的支持,明里暗里的招兵买马,广交贤人,依靠祖先禹的影响力,使他的力量逐渐的充实起来,而另一个人的到来,则成为这一件事情的转折点。
  伯靡是夏朝老臣,至少从太康之时就为夏朝服务,后羿代夏之后继续在后羿阵营之中,但受到寒浞的逼迫,只能远走逃到了有鬲氏国,历经多朝,沧桑阅尽,但他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忠臣,君主失国,他便服务于新君,如果寒浞重用他也说不定会改头换面也难说,可惜寒浞为了统一权力,将这一批老臣都弃之不用,或杀或流放,孰料最后给自己下了一个套。
  斟鄩氏和斟灌氏被击败之后,伯靡就一直暗暗笼络这些残兵败将,而少康逃到有虞国并成为驸马之后,伯靡率领这些人从山东一路找寻到山西,投奔少康,成为他最大的军事力量。
  两年之后,少康的军力已经成型,有老臣来投,有国君支持,可以看出此人的人格魅力实在不容忽视,等到力量强大之后,很多其他的部落方国,也就纷纷的表示支持,虽说很多只是空白支票,但毕竟给寒浞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而这第一战,少康选择的对手是寒浞的长子,寒浇,这个在击败夏朝中出力最多的对手,少康的杀父仇人,寒浞手下最有影响力的大将,击败他不仅是对敌人实力的打击,更是摧毁对手心志的战术。
  寒浇一生征战,能力出众,几乎没有败绩,对于这个初出茅庐的少康实在没有放在眼里,所以他完全没有向寒浞求援,在他心中,恐怕认为一接战对手就会奔溃。
  多少人败于轻敌,历史上恐怕数不清楚,但寒浇绝对是轻敌取败的早期代表人物。
  战争发生在寒浇的封地过,寒浇成名于此,却也亡于此地,等到他发现形势不对,少康小儿竟然一再击溃自己的队伍的时候,过已经被牢牢围困,想要派人出去求援也冲不出去了,纵然自己有一身本领,却无处施展,被活活围杀于城中。
  寒浇兵败,死于大意轻敌。当这个消息传到寒浞耳中的时候,他终于意识到对手已经成为为一头可怕的巨兽,正对自己虎视眈眈。然而他已经老了,寒浇被杀,他的最后希望寄托在寒戏的身上。
  寒浇大意而亡,相同的故事却很难发生在寒戏的身上,这个二儿子更聪明而谨慎,在弋邑,他苦心经营了几十年,兵精粮足,城池坚固,更重要的是他吸取了兄长的失败经验,少康找不到任何破绽。
  少康无奈,大军到时,寒戏拒不出战,而攻城又没有任何把握,为此一筹莫展。
  幸好,少康也有一个好儿子。
  少康的小儿子抒,按照年龄推算应该也就是二十来岁的样子,少康攻城无望,撤军而走,却派他儿子来攻打。抒从未在战场出现过,带兵也不多,看到少康主力撤走,寒戏认为抒也就是在这里牵制一下,为了给少康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寒戏出城了,区区抒的小股部队,不过是片刻之事,击杀抒,然后回城,想一想少康气急败坏的脸色,寒戏不禁得意。
  可是他遇到了抒激烈的反抗,这一小股部队,竟然将自己的大军拖住,而问题是,已经撤走的少康大军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这是一个圈套,等寒戏终于明白过来,这个叫做抒的小孩,不过是一个诱饵的时候,他已经后悔莫及。
  抒诱杀寒戏,这就是这个事情的结局。
  寒浇禹寒戏都被杀,他们的军队土崩瓦解,而此时,只剩下一个在位六十余年,垂垂老矣的寒浞。
  回天乏力,寒浞精力也衰退,他终于明白权力不过是一场梦幻,而这梦,现在也该醒了,他躲藏在宫中,享着最后的乐趣,大军到来时,他没有做太多的抵抗,就被部下捉住送到少康的面前。
  真正的杀父之仇,亡国之恨,罪魁祸首就是面前这个卑微的老者,少康很失望,或许他完全没有征服天下的乐趣,所以他们之间没有留下任何对话,凌迟处死,寒浞最后的结局。
  从卑微流浪的少年到一统天下的君主,再到沦为刀下亡魂,寒浞走完了传奇的一生,在这一生之中,有他有过起起落落,有过江山美人,有过孤独寂寞,也有过征战杀伐,可是这一切,都已经结束了,所有人,所有权力和财富,最终都逃不过一抔黄土,逃不过千秋功过。。
  而寒浞,历史之上,甚至都没能留下一段名字,即使他在位六十年,统一了夏朝的国土,即使他也曾中兴政治,使夏朝强盛富饶,但这一切,因为名声不好,竟然都被淹没掉,在帝王的名义上被刻意遗忘,这是儒家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所导致的结果,这竟然也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最早案例。
  夏朝,重新回到禹的后人手中,姓后,或者姒,因为与现代姓名称谓感觉生僻,所以我们就称为姓夏。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