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明月是星星的宇宙 / 第四章 1982年 1

第四章 1982年 1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1982年,立春。
  村里刚刚建起的大喇叭,一大早,便响起了向耀斌的声音:乡亲们,今天是立春。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的桑树种植苗子已经发下来了,请各村迅速组织人员开展培训,抓紧时间把新苗子栽下去......
  向老太太得意地看了看孙媳妇,孙儿出息了,大喇叭的每天都能传来他的声音。“这小子嘴皮子越来越利落了,比他老汉强多了,他老汉念个文件都结结巴巴的。”
  向耀斌的媳妇,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肚皮,肚子里的孩子已经怀了两多月了。看样子是个男孩,她一贯习惯吃甜食,这段时间却害喜害得厉害,老是想吃酸的。
  果然不出向耀东的预料,年前生产队退出了历史舞台,大队改为村,各生产队也都改成了社。老岳父也就成了社长。
  从广播站里出来,广播员涂兴业神神秘秘地拉着他低声问道,你家的老汉,把文件给你们读过没有?
  “啥文件?为啥要给我们读?”向耀斌一脸的茫然。
  “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啊?”
  向耀斌这才回过神来,一脸的诧异地看着他。“你咋个知道的?不是还没有下发下来吗?”
  “下来了,区上已经组织乡干部进行了集中学习,马上就要下发到乡镇上,启动包产到户的事情了,各村都要组建工作组。清凉寺的组长,估计就是你。”
  包产到户,前些年一直在传。隔壁县的一个镇,比较大胆早已经在开始分地,搞起了包干到户、到组。向青云多次在家里提到这件事情,每次向耀斌都听得心欠欠的。“啥时候才能轮到咱们啊?”向耀斌心里很清楚,农民没有地,吃大锅饭是吃不饱肚皮的。
  向耀斌乐呵呵地笑了,笑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良久,他才喃喃自语道,今年是个好年头啊!
  涂兴业也感叹地点了点头道,是啊,风调雨顺的,是个好年景,但愿今年不会再饿肚子。
  “饿不了,有了地,想饿肚子都饿不成。”向耀斌其实一直不太瞧得起,这个走后门进来的同事,这家伙油得很,平常都喜欢说半截话,做事情也都藏着捏着。这回大方,估计也是这事情已经定盘,才肯跟他透点信息。
  向耀斌眨巴眨巴眼睛,长长地松了口气。“还是儿子的命好,遇上了好时候。”
  自家媳妇的肚子自家知道,看媳妇那架势,多半是个大胖小子。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向耀斌本想去收发室给向青云打那部红色电话,再问一问。但想了想,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到了这个时候,向青云多半也没有时间来听他磨叽。一旦包产到户的事情决定下来,他啊,肯定会满脑子都是地的事情。
  他啊,他太知道自家这个老汉,这一辈子就没有离开过土地。虽然大小算是个干部,但这一辈子忙来忙去也都是跟土地和农民打交道。早些年,家里靠着当小地主的佃户过日子,现在能分到地,那就是又给他一条命。向青云这个老汉的眼光,他这个做儿子的还是很佩服的。单凭他独断地把大哥送去进厂当工人,这份魄力,就已经是极其超前的想法。
  那时候,地区要建水泥厂,配套三线建设,很多人都很顾虑,都不愿意去。都愿意守着土地,跟着生产队吃大锅饭,旱涝保收,不骄不躁。唯有他,始终坚持认为,大锅饭的日子长不了,还是得调动生产积极性。五草树的蚕桑,能有这样的规模底子,也都是他当初一意孤行,强行推动下来的。他看得很明白,农民归根结底是要穿衣吃饭。人民渠的修建,将都江堰的岷江水从千里之外引来浇灌这片古老的旱山区,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信号:“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每次向老太婆在嘀咕吃不饱肚皮,他都乐呵呵地一脸笃定。“等着吧,好日子快来了!”
  人民渠,是向耀斌这辈子亲身经历过的最为浩大的重大水利工程。他和媳妇那时候正是壮小伙、女青年,也都参与过建设。那时候,数万人成年累月地驻扎在工地上,挑着萝兜扁担,扛着钢钎土炮,吃着梅干菜喝着白开水,逢山开渠,移山填沟,仅凭鲁班湖就淹没了两个公社,建起了上亿立方米的大水库。更不用说,那横跨山坡之间的,动不动就高达几十米高的渡槽。
  山上引来了水,沟渠满塘,大河不满小河满。改土改田,又轰烈烈地干了好几年。山上二三台土,成片成片地开挖出来,山下沉水田、冬水田、旱田也都种上了庄稼。除了交公粮,生产队也都有了余粮,虽然分到每家每户多少还吃不饱,但总算是不再苦哈哈地叫天叫地。
  下午,乡上果然召开了动员大会。
  会场上,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这是那么多年来,向耀斌第一次那么热烈的鼓掌。每个干部都笑着,眼眶里都鼓鼓地晃荡着一汪泪水。
  拿到那个用油印机印出来的《纪要》,向耀斌回到办公室,心潮起伏了好一阵子才平静下来。他小心翼翼地从兜里掏出向青云送给他的墨水钢笔,这支笔是向青云被表彰为县上的先进个人获得的奖励。很长一段时间,乡上的人都很羡慕。
  向耀斌当上了蚕桑员,向青云才几番纠结之后,才狠下心来送给他的。他拧开笔帽,一笔一划地在《纪要》上仔细地划着,生怕掉了一个字。“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向耀斌手中的笔,不时的发抖。他太知道这份文件的分量。
  没等他把文件读完,涂兴业大大咧咧地敲开门走进来。鲜有大方地扔给了他一支烟,“耀斌,你娃鬼点子多,你得帮帮我出出主意。这回,朱书记也让我下去当驻村工作组的组长。我是一点爪拿都没有。”
  向耀斌接过烟,站起身来冲他身边凑了凑。涂兴业连忙殷勤地给他划燃火柴,给他点燃烟。向耀斌使劲地抽了一口,三角牌的纸烟劲头足,但向耀斌却很少能够抽得起。他摊开手,嘿嘿一笑,涂兴业愣了一下,苦笑地指了指他,有些不乐意。“给,都给你!这么点细粮,都还惦记,你有点出息不!”
  接过涂兴业扔给的一包三角牌纸烟,向耀斌得意地笑了起来。“我这是劫富济贫!”
  “你少来,我们村的事情我可就都指望你了。到时候,你拿第一,我拿个第二总成吧?”涂兴业讨好地说道。
  “一包烟就把我打发了,还得帮你挣个先进,美得你吧!”
  涂兴业顿时鼓起了鱼泡子眼睛,“你娃别太过分了啊!”
  向耀斌坐回自己的椅子,翘起二郎腿,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涂兴业见他一这副模样,只得拉过一把椅子,坐到他身边,苦着脸说道,要不,我把奖金都给你,总成吧?
  “我呸!你把老子当成啥了!我会稀罕你那点奖金!”向耀斌听了他这话,腾地一下子站了起来,一脸的铁青。
  涂兴业也知道,这话说得有些过分。别看向耀斌平时闷闷呆呆的,不多言不多语的,但跟他的老汉一个样,原则性极强。“那怎么办?要不我多安排几场广播会给你?”
  广播会,不是哪个干部想开就能开。得书记和乡长点头同意才行。而且乡上的任务重,不但乡上领导要开,其他的八大员也见缝插针地找机会开。但口子,还是掌握在涂兴业的手中。他要不点头,谁也开不了。这小子培训过,懂技术。没有他开机调试,谁也弄不好。
  这小子脑袋瓜子不简单,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愣是把一个不起眼的广播,弄成了香馍馍。一般的八大员都得看他的脸色,求着他才能排出时间来。更关键是,这家伙还掌握着评分。每年底,他都要向乡上报送一份考核清单,谁的广播会开得咋样,都凭他的印象打分。乡上每年续聘,还得看他这个考核。
  向耀斌自然不敢过分地得罪他,见好就收。“这还差不多!”
  “早说啊,就这事啊!小眼巴气的,我啥时候卡过你的脖子啊!你娃不地道!”
  “嘿嘿,这不是没办法的!我的工作不敢干啊!”向耀斌一脸的苦笑。
  乡上除了计生员,涂兴业也清楚,就数他这个八大员的工作不好开展。蚕桑虽然是老产业,但人的思维观念是有局限性的。养蚕看似简单,其实学问深着呢。费工费时,稍微不小心,一个月就白干了,都成了脓包蚕。再说了,乡上、镇上的收花站,也都在跟他嚼着劲。棉花既能卖钱,还能做被子,家家户户都少不了。以前各生产队都在种,早已经养成了种植习惯。而蚕桑大规模的种养殖,还是新鲜事物,能接受的人并不多。虽然能卖钱,但损耗太大,远不如种植棉花划得着。
  “你小子啊!要是县上早点建起丝绸厂就好了!”
  向耀斌点了点头,一脸的默然。丝绸厂一天建不起来,乡上的蚕茧站一天都不会得到重视。
  俩人正说着话,商量着怎么打开局面。冷不防,朱书记朱滨海敲门进来,见他俩都在当即乐了。“你两个家伙,找你们半天了。”
  俩人慌忙地站起身来,连忙给他让坐。
热门推荐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