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木泉随笔 / 第三章 孔融的孝与不孝

第三章 孔融的孝与不孝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先来分享三则孔融的故事
  一则:孔融让梨
  二则:《御览》二百六十二引《秦子》:孔文举为北海相,有遭父丧,哭泣墓侧、色无憔悴,文举杀之。
  三则:《后汉书·卷七十·郑孔荀列传第六十》:曹操既积嫌忌,而郗虑复构成其罪,遂令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状奏融曰……又前与白衣祢衡跌荡放言,云“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
  孔融幼年以孝出名,并且有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典故,说明其是一个聪明的人。以孝杀人,又以不孝罪名被诛,似乎显得有些讽刺。有些人认为孔融虚伪,但实际上未必。
  三国魏晋时期有一个社会现象,表面上毁坏礼教者,实则倒是承认礼教,太相信礼教。因为魏晋时代所谓崇尚礼教,却是用以自利。(注释:这段话参考鲁迅先生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九月间在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讲)
  (今天,偶然一个机会我看到了知乎上有一条提示是: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请编辑大大,将本章一直都设置为永久公众章节,不进行收取任何费用,我的另外一本书《木泉家书》前言部分,有对著作权进行专门的注释)
  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
  这句话的大意为:父亲对于儿子,有什么亲情可言呢?归根到底不过情欲发作的一种本能罢了。儿子同母亲同样来讲又有什么感情呢?就如同放在瓶子中的一个东西,出来后就分离了,没有任何关系了。
  孔融说的也不完全错,因为这世上还存在着对于自己孩子定位没有明确认知的一群父母,就会出现以上的情况,他们没有一个父母的基本责任心及其义务。
  而对于孔融的这则论断,我们也无法具体去考证其当时的具体真实意识表示是什么了,毕竟孔融当时就是因为这则论断被杀了,所以谁也不知道具体实情是什么。
  不过,
  我想说的是我们中的多数人,他们已经隐约的触摸到了,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的这层含义。这层含义是刻印在人类的基因记忆里的,虽然模糊,但是确实存在。正如我之前所说的,越老才越精明,才更加理解活着的本意。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并不是句玩笑话,血脉,精神的传承才是子女对于父母最为关键的东西,希望各位不要到了老了才明白这个道理。
  如果今天你看到这章小文,请记得,珍惜当下,保护并教育好你的孩子,因为她们是你人生的延续。(朝闻道,夕死可矣)
  至于本章孔融的孝与不孝,我只说数个情况:孔融与祢衡交好,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耿直的人往往会吸引到另外一个耿直的人,耿直的人通常对于自己的言论都是发自内心的,都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他们多数时候行知合一,但是一些特殊情况除外。“一门争死”的典故大家有机会可以看下,孔氏有舍生取义的家风,有如此家风,作为这个故事的主角的孔融亦当为人杰了。
  各位读者根据自己理解,应该也是各有论断。我就不说他是孝还是不孝了。
  。。。。。。。。。。。。。。。。。。。。。。。。。。。。。。。。。。。。。。。。。。。。。。。。。。
  以下为文学小百科: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中“道”指的是儒家的“仁义之道”,“死”是动词的为动用法,意思是“为……而死”。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之,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这就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所包含的深刻的内涵。孔子的“杀身以成仁”、孟子的“舍生而取义”正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的最佳注脚。
  “仁”是古代中国人的伦理观念,因为儒家的发展而成为中国古代重要的道德标准、人格境界及哲学概念。“仁”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仁的产生是社会关系大变动在伦理思想上的表现,是对子与父、君与臣以及国与国关系的伦理总结,因而具有很丰富的内容。(注释:此二则含义参考搜狗百科词条)
  引用此二则含义,是想申明一点,真理它总能经得起考验,是不存在保质期的。
  中国之所以源远流长,历经沧桑而不倒,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历史底蕴,有了这些至理名言。
  古人的智慧我们要善以利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能使国运得以长久,国富民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
  。。。。。。。。。。。。。。。。。。。。。。。。。。。。。。。。。。。。。。。。。。。。。。。。。
  鲁迅先生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九月间在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讲的记录稿最初发表于1927年8月11、12、13、15、16、17日广州《民国日报》副刊《现代青年》第173至178期;改定稿发表于1927年11月16日《北新》半月刊第2卷第2号。
  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国民党政府广州市教育局主办,1927年7月18日在广州市立师范学校礼堂举行开幕式。鲁迅这篇演讲是在7月23日、26日的会上所作的(题下注“九月间”有误)。鲁迅1928年12月30日致陈浚信:“在广州之谈魏晋事,盖实有慨而言”。(注释:本文转载于教育现象学的新浪微博,网址:
热门推荐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