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大秦自述者 / 十六、一朝妄言,十年追命

十六、一朝妄言,十年追命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入夜,五位紫袍大监同时向陈王,楚王,赵王,晋王以及东宫太子五位皇子府上发宝座召见口谕,于是于御书房内,在嬴川遣散了周边的宫女仆从之后,有这样一个场景,五位皇子拜礼与御前,低着头不敢看宝座之人。
  “你们五个小子,今日殿上,是什么意思啊。”嬴川抿了一口茶,然后把茶杯放到一旁的茶桌上,然后看向下面五个儿子。
  “父皇您消消气。”晋王晋天烨小碎步走到嬴川身边,又给他倒了一杯茶,“父皇,我们这么做,可都是为了您着想呀。”
  “为了朕着想?朕再过两年就去找你们皇爷爷了,还为朕着想。”嬴川虽然嘴上如此嘲讽道,心里却是很想知道他们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三皇兄,你逻辑好,你把迁都的好处给父皇一条一条列出来。”晋天烨推了推三皇子赵天泽。
  “看来真是你们串通好来算计你们父皇的。”嬴川继续嘲讽。
  “父皇,要不您听三皇弟给您讲讲,这迁都的妙处所在。”陈王陈天钦说道。
  “讲不好朕可是会生气的。”嬴川说道。
  “父皇您就放心好啦,首先您看,大秦咸阳定都千年,在这千年之中,在咸阳之地,出现了无数大族,这些大族基本上以前基本上只是作为地主在农业上有所垄断,商业的垄断还不是那么明显,这些垄断很大一部分是不能被政府掌控的。如今工业发展起来,大族凭借其原有的资本,能够比其他小族或者个体户更快更好地抢占市场,形成新的垄断地位,而这些垄断对我大秦总体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并且如今并非过往,工业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同时,劳动力并非属于某个人,而归劳动力自身所有,就连我大秦咸阳宫的任意一个仆役都有工资,他们是自由的,但这自由对大族来说便意味着可以使得劳动力是需要租赁的,租赁的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而在咸阳,政府难以对其造成干预,所以劳动力的权利并不能得到保障,会被市场剥削,也便是会被大族剥削,久而久之便会形成民怨,自古民怨生乱世,这对我大秦的长治久安来说是不可取的。”赵王赵天泽缓缓说道。
  “这你是如何得知的。”嬴川心里突然一凉,想不到大食国工业革命的成果流通入大秦会有这样的影响。
  “这便是大食国工业革命之后的局面,大食国如果再不改变,之后可能会发生的不是工业革命,可能就是人民起义了。”陈王陈天钦说道。
  “而我大秦迁都之后,政府便可以在金陵城重新构建新的经济体系,扶植一系列新的企业,对于原本在金陵的企业加以皇权特许,使得在金陵,形成一套政府可以宏观调控的经济体系,使得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政府可以随时对不合理的发展趋势进行调控。至于那时,金陵成为都城,咸阳的大族便失去了原有的经济中心之位,因为此时劳动力向南方迁移,北方劳动力便不会如此廉价,这正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而金陵因为大量劳动力的到来,发展会更加迅速,继而带动整个大秦的发展。”赵天泽说道。
  “这点朕觉得有道理,你且继续说。”听完这个,嬴川醍醐灌顶,心说真不愧是朕的儿子。
  “除了转移政治与经济中心,削弱大族垄断地位,另外一点就是为父皇您着想的。”赵天泽说道。
  “哦?迁都还有朕的好处?”嬴川好奇。
  “这个儿臣觉得由我们太子弟弟亲自跟你讲比较好。”赵天泽说道。
  “那太子,你说吧。”嬴川心说这还有什么讲究。
  “父皇,还请恕儿臣直言。”此刻太子嬴天堃发话,“敢问父皇,您如今治国廿载,虽恪尽职守,使国泰民安,但真切的说,父皇您在这二十年里可有什么功绩?”
  “天堃你这话说的,朕的功绩,朕的功绩。”嬴川思来想去,感觉这二十年过的真平凡,北方边境十分安定,西部大越的关系也没调解好,不过将西方工业革命成果成功引入大秦倒算的上一件功绩,“那驰道列车,你们的四轮车,那蒸汽船,这不都是朕引入大秦的技术吗?”
  “可是大皇兄之前说了,这些成果即将带来不好的影响。”嬴天堃又说,“可能在某些地方已经发生了。”
  “那还就真没有了,你们看朕这皇帝当的。”嬴川叹了一口气。
  “就儿臣看来,一年之内,儿臣登临大位之前,儿臣向您保证,迁都事宜,必定可以完成,这功绩是算在父皇您身上的。”太子缓缓说道。
  “这么说,朕还得非迁都不可了?”嬴川说道。
  “还请父皇早做决断,国家安危,系于父皇今日一念之间。”说罢五子一同行了一个跪礼。
  “朕明日即颁布大秦迁都诏书,昭告天下,另外朕现在就修旨一卷,火速发往金陵城,命太子主持一应事宜,你们四位做哥哥的多多帮忙打理,即刻动身吧。”嬴川不再犹豫,便如此下令。
  次日,大秦昭告天下,迁都金陵。若干年后,秦帝嬴川被史官庙号为正,称为秦正帝。
  那年文理无双卷榜首周正旗作《大秦正都赋》,名动天下。秦帝嬴川下嫁安阳公主嬴念予无双卷榜首周正旗,但二人不入咸阳,却回故乡,更是传为一段佳话,在坊间流传。
  但秦帝嬴天堃即位五年之后,号称“五载国宴”,请众戚归都封赏,国宴之后,周正旗夫妻二人却留在了金陵,周正旗留在金陵作为兵部尚书,而之前作为兵部尚书的王名扬出畿,作了那宁城城主。
  有人说是原因在周正旗,新帝不想埋没人才,但只有我知道,那五年之内,王名扬与新帝多有政见不合之处,加上当初王名扬对太子迁都的旧账,所以就不怎么待见这兵部尚书,周正旗也是我向宝座之人提到的,不然他就一辈子呆在宁城吧,无双卷榜首,也不过不曾有人记得。
  你说周正旗的女儿一直在宁城?我想在当初国宴的时候,周正旗可能知道了什么,所以没有带上吧。
  值得称道的是,在王名扬接替宁城城主之位后,不出两年,宁城发展盛况空前。可这时候他做了一个愚蠢的决定,他向宝座之人请旨,将宁城易名为宁昌,含有昌盛之意,这与当年的反对迁都在含义上不谋而合,都含有不满金陵作为都城的意思,宝座之人当时非常生气,竟然公然在大殿之上向众臣询问打压王名扬盛气的方法。
  于是我向宝座之人提出了一个方案,让王名扬去攻打一个魔种部落,如果能够剿灭,就满足他的要求,我们知道王名扬的性格,那王名扬必定不会为了一个名字而做出有害于宁城发展之事。
  但最后不知是何原因,王名扬并未招惹长城之北的魔种,但依然有大批魔种入侵长城祁宁关,那一战宁城全民皆兵,死伤惨重,最后跟当年旧事有关系的,就只剩下三个人,新城主王名扬,文书官唐致,以及老城主沈懿薇。
  那件事之后就有大臣指责我勾结魔种,说那魔种入侵与我有关,弹劾我,要将我驱逐出境,我向宝座之人说明我并未离开金陵,自然不可能勾结魔种,宝座之人允许我乞骸骨,于是我便出了庙堂,入了这天都商会。
  之后我听说第二年皇帝便下了诛杀令,要将宁城旧部全部诛杀,但那次诛杀失败了,所有刺客在前往宁城的列车之上,那列车在距离宁城不远处脱轨了,那列车上也没多少人,但几乎全部遇难。
  再之后是两年之后,也便是新帝十年,下了第二道诛杀令,可是那年发生了一件事,红雨降世,天道坠落,这个你们都知道,宝座之人派去的全部修行者成为废人,废人前去刺杀,自然是被反杀。
  第三道诛杀令便是在今时此刻,我对你所言周正旗假装乞骸骨,真为刺杀宁城旧部,表示理解,其实那宝座对所有人都挺好的,就独独对王名扬,连下三道诛杀令。至于周正旗,你说,在经历了那么多年的朝堂洗礼之后,他还是那个只身一人入咸阳,答尽文理无双卷,少年意气,忠孝两全的周正旗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