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烟雨画河山 / 第14章 如愿

第14章 如愿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时近黄昏,天寒地冻,等刘承祐一行人快近颍安乡时,天色已然显得越发阴晦,刺骨的寒风吹过破落乡村,呜呜的响......
  从村口朝里望去,灰暗的天色下,远近尽是一座座残破萧条的草木烂屋,没有一丝的烟火气,使人没来由得生出一股悲凉感。
  “黄花开未,白衣到否?篱落荒凉处。”
  这还是刘承祐重生以来第一次来到乡野,他原本以为这大明江山经过张居正十年的经营,民间百姓即便是再穷也不至于穷到饿死人的地步,可今日一见,却发现自己还是太过想当然了......
  这颍安乡属湖广境内,位于长江以南,也算是江南富庶之地,可一逢长冬,竟也荒败至此,由此不难想象,边境那些物资更为贫乏的地区,此时又该穷困到什么境地!
  想到此处,刘承祐不再耽搁,朝身旁的叶鹰点了点头。
  叶鹰见状,沉声朝车队中的一名家丁喝道:“鸣锣,派粮。”
  “铛铛铛~”
  声落,自有随车家丁鸣锣高喝:“颍安乡的乡里们,蔴城刘家来派粮了,每户可领一斗白米,家中有老人和幼孺的,可多领一份腊肉......”
  锣响三声,只见原本死寂一片的颍安乡各门各户内,立时便有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老老小小往村口不断涌来,不过半刻钟的功夫,村口处便已混乱不堪。
  “真的有白米,还有这么多的腊肉!”
  “是哪个刘家,竟舍得白送出这么多的米粮?!”
  “不要抢,不要抢,一个个来......”
  一口气涌出百户颍安乡的百姓,一时却直将那数十名刘府家丁忙得手忙脚乱。
  颍安乡正东处的一间篱院为此乡里里长之家,听到乡内动静,只见那篱院正房内快步行出两名老者,其中一名拄着枯木拐杖的粗衣老者,是颍安乡里长康冶,另一名布衣白发老者,却正是那客居于此的李时珍。
  刘承祐骑于白马之上,远远的见着了李时珍,心下微动,叮嘱了护粮的护卫一番后,便径直下马带上叶鹰往那篱院处行了过去。
  “学生刘承祐,见过此间里长,见过李太医。”
  稍顷,只见刘承祐领着叶鹰来到二人身前,作揖施礼道。
  “我道是谁,原来是刘家的少公子。”
  不等那里长发话,只见李时珍便率先淡声应了一句,随即又摇头失笑,伸手指了指村口处的粮车,朝刘承祐说道:“公子这又是何必,老夫早已是一介布衣,并非御史,无权给圣上递折子,公子今日这场戏,怕是要白演了。”
  “这李时珍果然是坦荡君子,丝毫懒得做作。”,刘承祐闻言心下暗道一句,面上却作色微微一楞,苦笑道:“先生何故此言......是否对学生有些误会了?”
  “误会?”
  李时珍哂然笑道:“公子一路追着老夫来此颍安乡,难道不是为行这沽名钓誉之事?”
  此言一出,不等刘承祐回话,一旁的叶鹰便已急忙开口解释道:“李太医当真是误会了,派粮之事是我家公子一早就吩咐好的,只因府上的刘管事不准,这才拖延到了今日。”
  “我家公子命人准备米粮时,还不知道您要来蔴城县,而且这十来车的米粮也非仅仅是派给颍安乡的,还有七八座乡里要送呢。”
  “难道竟是巧合?”只见李时珍闻言微微一楞,沉默片刻后,也不去理那叶鹰,只是看了眼刘承祐,道:“公子,可否借一步说话?”
  “学生愿听教诲。”刘承祐应声道。
  随即,二人自向里长康冶施了一礼,而后行至院前的老槐树下对座,而叶鹰与康冶则一同去了村口,帮着维持派粮秩序。
  “方才贵府护卫所言,可是事实?”方一落座,只见那李时珍便朝刘承祐开门见山的问道。
  刘承祐闻言淡淡一笑,也不正面回话,只是说道:“俗语有云:得意浓时需接济,受恩深处胜亲朋。先生又何必对学生如此相疑?”
  “派送百石米粮对学生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这蔴城县四方十里八乡的百姓们受了此番恩惠,保不齐当中就会有人念着此番好处,将来因缘际会之下能助我刘家一助......先生若认定学生此行是为功利,那么这便算是我的功利之心了吧。”
  “退一步说,即便没有任何好处,这百石米粮送出去,对我刘家也不算什么损失。”
  “如此,又何乐而不为呢?”
  这一番话,却将李时珍问的不知如何回应才好。
  只见其沉默半响后,又看了看面前年纪尚显稚嫩的刘承祐,心下暗道:“是了,此子不过舞勺之年,值此寒冬腊月之际能有这等善念已属不易,又哪会有那么重的心机和城府?”
  “倒是我自己先对锦衣卫的世家子弟有了偏见,说不得,方才还真是误会他了。”
  这李时珍本是个坦荡的人,在知道是自己误会了人家后,也不会端着长辈的架子,便欲起身朝刘承祐作揖致歉......
  “先生不可!”
  刘承祐见状急忙起身拦住,随即打趣笑道:“若是让家母知道学生逼着先生行礼致歉,只怕要将我给撵出家门去。”
  “不过是一些误会罢了,先生实不必放在心上。”
  李时珍闻言,上下打量了刘承祐一番,摇头苦笑道:“你这小儿和你那位执掌锦衣卫的父亲,可真是有些个不一样。”
  听李时珍无心之下又出言暗讽自己的父亲,刘承祐也只能无奈的回了一句:“先生权当学生是在为家父积德了吧。”
  解除了误会和偏见,二人自是重新落座交谈,而刘承祐前世本就混迹在官场之中,且又比李时珍多了五六百年的见识,所以自然有的是办法讨这种心性耿直的人欢心并得其看重……
  至两人交谈完毕时,夜已漆黑,刘承祐顺势便邀请李时珍同行,以表愿聆听教诲之意。
  如此,接下来的几日,二人同行于蔴城县各方乡里,一人派粮,一人行医,一路上,刘承祐对李时珍皆执礼甚恭,如此这交情便愈发深厚,而刘承祐的品行和各种超前的见识,也愈方让李时珍欣赏,这样一来,这位刘公子此番的目的也就算是达到了。
  只是有一样,却连刘承祐也始料未及......
  这李时珍今年已经六十有二,这一辈子医治过的人只怕比他刘承祐吃的米还多,这当中有如布衣百姓者,自然也有那身居高位之人,比如当朝首辅申时行,便是李时珍的忘年之交!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