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巨星1997 / 改了一下

改了一下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故事发生在平行空间,所以。。。)
  枪声阵阵。
  顶着一头棕毛、瞪着一双蓝眼睛的梁栋靠坐在柱子上,左手捂着胸口,右手抓着手枪搭在腿上,嘴里艰难喘息。
  他不知道自己现在叫啥,也不想知道,因为他马上就要死了,死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洛杉矶的一场警匪大战中,死在重生没几秒后。
  悲催吧?
  所以,他要做一件事。
  重生的美梦啊,被卧底的死条子一枪就给击碎,你不死谁死!
  梁栋继续艰难喘息,耐心等待对方爬起来。
  他连动动手腕的力气都没有了,胸口挨的那一枪太让人绝望了,好在那个死卧底、反骨仔一定会爬起来并撞到枪口上的,英雄嘛,总要露脸,在镜头面前。
  谢谢啊,火线出击的记者先生,你太敬业了,赞一个先!
  梁栋默默向那个扛着摄像机的白人胖子致敬,内心兴奋莫名。
  “Cut!”
  刺耳的大喊从身后传来,梁栋不为所动,他知道这个词有好几个解释,此时大概是住手的意思。
  那么,主角光环?
  别特么做梦了!
  梁栋暗骂着,扣住扳机的手指蓄势待发,话说此时的角度太给力了,一秒,最多两秒,爆头!
  “非常棒!这条过了,休息二十分钟。”
  伴随着这句明显是通过扩音器传来的指令,正前方刚刚被扭断脖子的那货竟然站了起来,而整个现场,分明活了。
  拍戏?!
  梁栋目瞪口呆之际,那份潜藏的记忆终于彻底苏醒——保罗.戴维斯,男,十九岁,来自纽约,孤家寡人,高中肄业生,从业经验一年多的好莱坞临时演员。。。
  “该死!保罗你在干嘛?”
  有人跳着脚怒吼,正是那位“火线记者”、《派与玛蒂尔达》剧组的副导演、出租车司机贾森.布朗。
  “你以为呢布朗先生?当然是入戏太深了,还有点回味无穷。”
  前梁栋、现保罗.戴维斯试探着说道,越说他的心里就越是有底。
  重生太突然,进度还因为确确实实的入戏太深而有所迟滞,但两个灵魂的融合貌似很顺利,一口地道的纽约腔就是完美的开始。
  至于贾森的明显找茬,太弱智了,通过摇臂掌控主摄像机的导演都说过了好不好?
  当然了,直接怼回去是不合适的。
  虽然,他在一时之间还没决定是不是继续混好莱坞,因为貌似没前途,但这是他的最后一场戏了,而剧组还欠他六百美元的片酬没结呢。
  所以,稍稍调侃的同时,保罗坐在原地,并尽量保持着原来的姿势,尽管他不认为需要补拍或重拍。
  “你——”
  贾森顿时一滞,一张胖脸憋得通红。
  “好了贾森,我承认这是个恶作剧。”
  保罗不耐烦的瞎掰了一句,而后又补充:“但谁让托尼欺骗了我大半部戏呢?所以,分别之际我想送上祝福来着——砰!很有纪念意义,不是吗?可惜让你这个该下地狱的出租车司机给打断了。”
  托尼是这部电影的主演即死卧底,这货听了他的话后洋洋得意的翘了翘下巴,还竖了竖大拇指,而后才走到旁边补妆。
  保罗知道这既是捧他的场,也是拆贾森的台,话说发际线奇高的副导演先生的人品真的不咋滴。
  “嘿伙计们,你们很闲吗?尤其保罗,你这家伙不是等着我给你开送别派对吧?”
  导演布莱克.道尔顿调侃着走了过来。
  他能看出这两个人之间的火药味,但拍摄计划很顺利,他的心情很好。
  而且保罗.戴维斯给他的印象不错,作为剧组十来个角色演员之一,这个阳光帅气的男孩把男花瓶的工作顺利完成了,至于其它,比如水准线之下的演技以及潜力之类,很重要吗?
  那么,还是好聚好散吧。
  “布莱克,这是个事故,这一组镜头恐怕都得报废!”
  贾森不依不饶,示意布莱克看他手持的摄像机的显示屏。
  布莱克.道尔顿不禁皱眉,事故?这个词太不友好了,既是对他的权威的挑衅,也是对保罗.戴维斯的可耻刁难,但他还是耐着性子看向显示屏,大局为重嘛。
  保罗继续坐在原地,人畜无害的样子。
  他并不担心贾森的控诉,说到底他不过是没咽气罢了,但那是远景的拍摄,即便主摄像机捕捉到了他胸口的起伏,那也只是微不足道的穿帮镜头而已。
  要知道,这部电影不过是投资二十来万美元的小制作,注定要直接进入录像带市场,粗制滥造再正常不过了。
  关于这一点,保罗很确定,他混过二十几个剧组,那些表面上的门道并不陌生。
  而且最不济也可以补拍一条,用辅助摄像机拍摄个他猛然耷拉脑袋的镜头即可,都不用补妆,左手沾满的特制番茄酱短时间内不会凝固,肯定不会影响后续的拍摄进程。
  可是,贾森那王八蛋为啥抓住自己不放呢?是矬穷丑面对高穷帅的内心写照吗?
  保罗一边思索,一边看着剧组人员补妆的补妆、调光的调光,整个现场可谓井然有序。
  这大概就是好莱坞工业化的一个缩影,哪怕最不入流的剧组,都自带一套相对完善的机制。
  也因此,像他这种除了一副好皮囊外别无长处的人很难混好莱坞,因为这里最不缺的就是帅哥美女。
  但也不用发愁,重生诶,自带金手指好不好?
  比如,梁栋同学可是混过乐队的文艺青年,网络时代的神曲绝对一抓一大把,其中不乏欧美乐坛的,尤其霉霉大姐她们的。
  更何况这里是1997年3月的美国,用遍地是黄金来形容不为过吧?
  “哇哦,贾森你干的太棒了!这个镜头一定会让我们的观众感受到啥叫跌宕起伏!那么来吧贾森,请扛起你的摄像机。
  还有亲爱的小保罗,我需要你继续装死,记住,死之前你的食指要重新伸到扳机上,那必需是个特写!”
  布莱克.道尔顿突然大呼小叫,随后要来扩音器,吼道:“注意,第121场,第17条,或许是第18条,总之是加拍,其他人肃静,灯光准备!”
  保罗有些恍惚,因为,他仿佛看到一行汉字——【获得导演的赞赏,奖励鉴定术】。
热门推荐
夜的命名术 吹神 夜的命名术 吹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