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黎明,朝曦 / 第四章

第四章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也就是喜根走后的第二年头,正是百废待兴、万物复苏的季节,小产数次的郝氏终于怀上了自己的第五个孩子。得知这一消息,可把李茂堂乐坏了,他一直希望在养一个儿子,可是郝氏的肚子不争气,老是大不起来。
  老天爷好像故意为难这个老实的人,在生下第四个孩子后,就在也怀不上。而如今看着郝氏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眼看就要待产,李茂堂心乱如麻,如热锅上的蚂蚁。
  而他把这一切归功于喜根,认为是在天上的喜根显灵了。喜根活着的时候,俩人有过君子协定,当李茂堂在生下儿子,就认喜根当干爹,名字喜根都已经替李茂堂想好了,就叫李彦。
  日子一天天过去,离郝氏的待产期越来越近,作为本村的唯一接生婆麻婆更是日也不离的守候在郝氏身边,生怕错过什么,一个新生命的降临是多么美妙的时刻。
  自从郝氏怀孕以后,务农的这个重担子就全落在了李茂堂的身上。毕竟家中少了一份劳动力就少一份粮,而家中还有五个张嘴等着吃饭的人儿,如果李茂堂在不努力的话,一家人真的要喝西北风了。
  每天李茂堂天不亮就出发,伴着月色才归,面朝黄土背朝天,在田间地头,一呆就是一整天。不过在辛苦、在劳累,李茂堂觉得这一切也是值得的,一天天盼望着,盼望着……
  毒辣的太阳高挂天空,正值中午,劳种的人儿也需要休息,三五成群的躺在树荫底下乘起了凉。可李茂堂却是个例外,顶着烈日,耐着酷暑,在田垄收割着麦子。今年是个大丰收的季节,在战火纷飞的时代这太不容易了,李茂堂必须在降雨之前,全部收割完麦子,这关乎到他们明年整整一家人的口粮。
  李茂堂手持镰刀,一深一浅上下挥舞,他的动作是如此娴熟,仿佛一个在田野中迎风起舞的舞者。
  “茂堂叔你咋还有心情在这干活,你家娃快生了,还不赶快回去。”
  一个气喘吁吁的少年跑过来,左瞅瞅右瞧瞧,终于在一片金黄的麦子下找到了李茂堂。
  李茂堂认出了眼前的少年,少年正是村中有名的“飞毛腿”。
  “飞毛腿,你说的可是真的,可不要诓俺!”李茂堂神色激动,声音有些颤抖。
  那个被称为“飞毛腿”的少年翻了翻白眼,由于自己个头高跑的快,在村里边担任起了传话员,这么多年哪次传错过话。
  “是真的,婶快要生了。麻婆说,羊水都破了,就是那一使劲的事了。”
  听到“飞毛腿”的话,李茂堂不再犹豫,扔下镰刀就往家中跑去,脸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笑容,佝偻的腰似乎在那一瞬间也直了起来。
  当李茂堂跑到家门口的时候,早已经是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上了年纪不服老不行,没跑几步就已经脸红气喘了。
  “哇哇哇……”隔着老远,李茂堂就听见屋中传来了阵阵哭闹声,声音充满了朝气与活力。
  李茂堂深呼一口气,尽量平复一下内心激动的心情,颤颤巍巍的伸出双手,推开了门环。
  不如所料,邹氏生下了一个三斤大的白胖小子,当李茂堂从麻婆中接过孩子的时候,他永远也忘不了那雪白雪白的小脸蛋和那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
  说也奇怪,前一秒还在嚎嚎大哭,被李茂堂抱在怀中,突然小嘴一噘,停止了哭泣。这更是让李茂堂觉得自己的这个小儿子聪慧,将来一定会有大出息,那小模样是多么的讨喜。
  相比李茂堂的合不拢嘴,郝氏却是眉头不展,她不喜欢小儿子,也就是李彦的到来。家中本来就不富裕,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靠那一亩三分田,养活四个孩子已经是极限了。现在李彦的出生,代表着每天又多一张嘴吃饭,多一张嘴就多一份粮食,粮食哪里来?兵荒马乱,粮食有多么金贵。
  为何要把李茂堂的妻子称呼为郝氏。这也是李彦后来才知道的。郝氏不是名字,古时候女性地位低,贫苦人家是不给女娃娃起名,只以姓加上氏,简简单单当做称呼。
  喜得贵子,自然而然前来恭喜的人就多了,李茂堂来回招呼着,做了一辈子忠厚老实、勤勤恳恳的农民,哪懂的什么人情世故,李彦一出生倒是为他这个父亲出了一个大大的难题。
  话说回来,这小儿子李彦出生了,不能光着屁股吧!太不像话了。还是李彦的俩个姐姐扯下来一块炕头上打满补丁的粗麻布把李彦包裹了起来,别管怎么样总算是遮体了,也就将就了下来。毕竟是自己掉出的一块肉,就算在不喜欢那也是自己的儿子,久而久之郝氏也就接受了李彦的存在。
  李彦过满月的时候,李茂堂把他抱到了喜根的坟前。
  荒野,干山,孤坟。时间的流逝并没有改变什么。
  李茂堂兑现了自己当初的承诺,带着喜根的干儿子来看他了,可惜盼星星盼月亮想要一个儿子的喜根永远看不到了。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李彦一天天长大。
  那个年代穷是真穷,被嗜血的虫子榨干,仅剩下皮包瘦骨。连年的天灾,颗粒无收是常有之事,在加上“那些人”大肆的收刮,日子当真是苦不堪言。李茂堂家中种的是山药和莜麦,收成仅为上年的一半,攒下来去集市变卖当做一家唯一的生计。
  那时候有个山药蛋子加瓢凉水也能活下来,营养不良是肯定的,但是李彦是个例外。李彦八岁的时候,已经快有一个大人高了!郝氏整天骂骂咧咧,“你都快长成马杆了,穿了苔,怎么下地干活。”老话说的好,下地干活,还是个低瘦小的好,务农那就是把头栽了黄土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
  可李彦不这样想,八岁的李彦,在院中叉着腰反驳道:“俺不,俺要拿笔头,学文化,不想俩眼摸黑当个睁眼瞎。”娃娃说出的话是稚嫩的,但是不影响他的决心。李彦是个非常拗的人,劲头上来了像一头牛,谁都拉不回来。
  “啥,你还要学的当个文化人。”
  在房屋外洗衣的郝氏瞪着眼。
  “咋。”
  抄起笤帚把子追着李彦四处打。在一个农村妇女心中,只有棍棒教育好了,孩子才能成器,所谓棍棒底下出孝子就是这个道理。。
  坐在门槛上的李茂堂看着颇有戏剧性的一幕,嘴中吧嗒着旱烟锅。“三小志气大,想学文化哩!以后肯定有出息。”
  最终还是以李彦整日的吵吵闹闹起了作用,李茂堂在卖掉家中地窖紧剩下的俩袋山药蛋儿才凑够了李彦读书的费用,从此李彦在距离村十里地外的一个私塾读起了书,而李彦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一家七口中唯一一个有文化的人。
热门推荐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