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考古中国 / 第三章、史前疑案 下

第三章、史前疑案 下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秋雨淋湿了人们的衣和裳,对衣和裳的需要,更怀念瑶姬,也更增加了对蓝田氏的仇恨。人们耐心的等待着去杀人,而雨依然还没有停止,一连多少天的暴雨,临水潼水泛滥,不仅道路原野成了白浪,所有氏族的房屋都淹了。地里正在生长的谷已经全部淹没,包括人都泡在水中,有人竟然被洪水卷走。
  情况万分危急,炎帝不得不放弃了报仇,紧急召开首领会议商讨办法:“看样子,再在这里生活下去,已经是不可能的了,最好是赶紧迁徙。”
  会议的议题几乎没有任何争议,首领们一致同意:“快快的走吧,再不走就会全被淹死了。”
  炎帝习惯性地问赤松子:“雨师,我看这个天好像就要坍塌了。你会看天,那么,有没有不下雨的地方可去?”
  这个问题,给赤松子出了一个难题。他号称神农氏的雨师,喜欢研究观测天上的星月日辰,云雾风霜。能够根据自然变化和四季交替,民间俗谚等,分析预测身边的气象。但是,天下那么大,哪里下雨,哪里不下雨,他没有能力预测。但这时,一大片人在等他指路,实在不好回答一个不知道。怎么办?急中生智道:“日出东方,天炎地燥,向东去,那里无雨。”
  他说的,情理上当然说得通,有人相信。杞葛就说:“是啊,近日则炎,日出之处一定是光明大地,无风无雨。”
  每一个人都被这连天大雨浇得烦躁,淹得恐慌,一门心思快一点离开这汪洋大水就好。人都有趋向光明之心态,想象着日的光芒,日的普照天下,这也是赤松子唯一的选择。
  就在这时,巫男大公出来说话了。
  他也不知道什么地方没有雨,但对赤松子说日边无雨,这个理论性的说法不服气。或者说,他就是不服气赤松子测天,认为自己的龟卜是最灵验:“日出扶桑,扶桑是什么?仅仅是一个古老的传说。有说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有说是一片大海,羲和浴日。倘若真是这样,我们岂不是要住到大海里?”
  巫男的话有一点吹毛求疵,但在传说中确实是这么一回事,人被他说得茫然。赤松子也是一个争强好胜的人,他要以自己的长项来压服巫男:“你这话差了,近日而居,难道就要和日住在一起?东向,是我用占星术测算的,是天道。”
  “你说来我听听。”
  “夜来占测星相,东向青龙岁星灿灿,北向玄武辰星明明,止东止北必见麟鹿,谷兽满盈衣食丰足。东向为日升起之处,日者,众阳之精,人取阳而精盛,生命之本源。所以,东向是必经之路。”
  他说的是天道,有人相信:“敬听神明。”
  巫男说:“天道不如人道,占星术不如天元卜。”
  “你也说来听听。”
  巫男从他的拐棍上取下一块乌龟壳:“天元凡体叫乌龟,天帝使之来人世间,餐天地之精华,历日月星辰之变化。通人畜,明鬼神,长生不死为圣灵。有朝一日仙去,留下这块凡体,使民信时日,决嫌疑,定吉凶,伏羲上人传之千古!”
  又有人说:“敬听伏羲上人。”
  赤松子不服:“天人合一,看天就能知地,看星就能知人。天有五帝,五星为之使。五星日月,记吉凶之象,观天地之会,辩阴阳之气。龟卜怎么能与星象比?”
  巫男坚持:“凭星相占风云月露,山川湖泊,昏暗晦明,昼夜四时,诚可凭借之。但走路不靠天文,靠的是地理。方圆位向,穷通寿夭,财帛子嗣,生死存亡,当用我天元卜。”
  两人争的面红耳赤,众人也不知所以。
  炎帝说:“星占天,巫测地,都有道理。”又对巫男道:“你说了这么多,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到底卜一回,测一个方向让我们知道,是不是啊?”
  巫男认真地说:“测是可以的,但不可以违逆。如果违逆,就一定不吉。”
  他从地上捡了几块木柴,掏出火石烧起来。一会吹灭了火,把乌龟壳放在已燃尽的木炭块上烤,并虔诚的祈祷。一会儿,听龟壳有一声清脆的炸裂,他便拜下去,指着龟壳裂缝的朝向,口中念念有词:“伏羲上人五行八卦,震始交阴而阳生。物盛于震,人盛于震,震位大吉。”
  人问:“什么叫震?”
  巫男说:“震是伏羲八卦方位中的东北,就是我们现在应该去的方向。”
  一个说东,一个说东北,现场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有扈脾气暴躁:“谁信你那乌龟壳子,我就听赤松子的,哪怕到海里喂鱼!”
  有乔看有扈对巫男的态度,正要发话。少典为避免矛盾,接过话题:“他们两个占测的方向大概差不多,东和东北一步之差。路在脚下,先走起来再说。”
  少典实际上是在和稀泥,有乔就不吱声了。炎帝就说:“占卜不如测星,风雪雨露,我们还是要靠天走路的。就按赤松子说的,向东走吧。”
  炎帝说了,大家都不吱声。唯巫男不服,背地里向少典说:“他神农氏就是听有扈的,相信他们自己人。”
  少典说:“不是他们相信赤松子,是因为对你的占卜不太了解。你不见这一次讨伐蓝田氏,人家赤松子一下子就能够测出天要下雨,毕竟天气的好坏,对于我们行路的人更重要不是!”
  迁徙又一次开始了,是按照赤松子指示的方向。
  轩辕再一次去看自己种的谷,依然是一片青芽。虽然没有开花结果,又被水淹没了一切,他还是很高兴。炎帝走过来,说:“籽种种植,这就是谷生长的原理。轩辕,你成功了,可惜我们不能留在这里继续把它种下去。”
  轩辕说:“希望谷就是这样生长的。如果种谷成功,人们将不再迁徙,耕种而食,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走过了许多个日日夜夜,水患越来越小,阳光开始普照。人们长舒了一口气,夸赞赤松子的占星术,巫男暗自不服。
  女娃感慨道:“回首姜寨,似乎远在天边了。”
  附宝喜欢女娃,一直带在身边:“炎帝大人,女娃这个名字好听,就是同名太多。你能不能给她改一个名字?”
  “叫什么?”
  “我还没有想好呢。”
  前面看见一片树林,树木上点点鲜红。大家感到有趣,一起跑过去,走近一看,见树枝上有一个个鲜果。人不认得,问炎帝:“这是什么草木花果呀,好看,不晓得能不能吃?”
  炎帝近前看了看:“它叫山楂,不仅能吃,还药食同源。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他这一说,人人都去采集,树上树下一片沸腾。
  人声惊飞了林子里一群鸟,白嘴红爪,头顶上的羽毛花花绿绿,清亮的叫声。附宝问炎帝的女人:“听訞,这鸟真好看,叫的声音也好听。它叫什么名字?”
  听訞告诉说:“这种鸟在姜寨也有,人都是根据它的叫声,把它叫做精卫。”
  《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听訞,这是炎帝女人名字的唯一记载。
  大家仔细听,小鸟一声声“精卫”“精卫”的叫着。附宝说:“女娃就好像这一种美丽的小鸟,就把她的名字叫精卫吧,愿她永远像精卫鸟那样可爱。”
  大家都说这个名字好听,以后就把女娃叫精卫。夸父问女娃:“以后叫你什么名字?是叫女娃呢,还是叫精卫?”
  女娃说:“我还是喜欢叫女娃。叫精卫,岂不就成了一只鸟。”说了就笑。
  这一天,来到一个地方。这里峰峦叠翠,山清水秀,土地肥美,有一望无际的谷。穿过一片高高的芦苇,在两河汇流处较高而平坦的地方,发现前面是一处村落。房屋有一定的布局,周围有一条围沟,村落外有墓地和窑场。村落内的房屋主要有圆形或方形两种,除了神农氏杆栏式地穴式房屋,这里还有的房屋看上去有墙壁。墙壁是泥做的,泥土中掺杂着草,也有用木头做骨架。墙壁里外呈古铜色,原来是被裹草后燃烧过,以加强其坚固度和耐水性。
  迁徙路上,有扈氏一直走在最前面,现在看这样一个好地方,他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啊呀,走到天堂了吗!这里比姜寨还要好,杀了他们,我们抢下来。”
  和他家族同行的是伊耆氏,他和有扈都是一样性格行为,杀人而占领别人的领地,似乎是天经地义。伊耆亢奋地大叫:“孩子们杀过去,有好吃的谷和肉,还有女人小孩。”
  轩辕和夸父这些男孩子,都不跟从自家氏族在一起走路,有时在前有时在后。这时刚好行在最前面,还没分辨清楚是对是错,男人们已经开始向村里进攻。村里不见有人,大家一拥而入,妇女儿童们也随后跟进。
  一户大屋子里出来两个老妇女,身上还背着小孩。看见许多外来人都杀气腾腾的样子,“哇”的一声大叫拔腿就跑,有扈仰着头哈哈大笑。大家就进了这个屋,看这里原来是一个食堂,有很多箩筐的谷,挂着一串串的肉干,鱼干,菜干。这两个女人可能是正在煮饭,食堂用具都是彩陶。
  女娃看了说:“和苍头画的一样一样。”
  夸父在一个陶钵里,看到这里人家煮的一种食物。有手掌那样大,长着八条腿,还有两个大鉗子,通红通红。他说:“这是什么东西,能吃吗?”
  女娃说:“煮熟了的,一定能吃。”
  看一边的一个树条子编的筐栏里面,还有许多活的,正横行霸道地四处爬着。说:“我认得,在我们姜寨的临水河里有,看着怪怕人的。这里的人真大胆,竟然敢煮熟了吃,也是一个英雄不是。”
  伸手去碰了一下,手指就被鉗住了,吓得大叫起来:“怪兽,怪兽,咬了我了。”
  大家“轰”的一声往外跑,跑出门了还惊悸不已。
  轩辕没在屋子里。此刻,他站在门前场地上四处一看,立即对有扈说:“快离开这里。”
  有扈说:“又是你那一套和睦相处的大道理,是不是?要这么想,走到天边也没饭吃。”
  “不,那两个女人是去报信的,这个部落的人马上就来了。”
  有扈不怕:“来了就来了,不杀了他们,怎么能抢占到这样的好地方。”
  轩辕不再和他谈道理,直截了当地说:“打起来我们赢不了,他们的人比我们多得多。”
  有扈不相信:“你怎么知道?”
  轩辕指给他看:“你看这里的房屋,比我们在姜寨的多了许多,这就说明他们的人数多。你再看一看,那远处还有村落,应当和他们是一个联盟。”
  “是吗?”
  氏族战争,在武器条件对等的情况下,打的就是人多人少。有熊氏迁徙来姜寨时,几个首领想发动战争,巫男根据谷地面积大小和房屋的多少,分析居住地有比自己更多的人。后来的结果,证实了这一判断的准确。如果说轩辕生来是一个天才,那么这个天才首先植根于向生活学习,发现生活,研究生活,提高生活。此刻他就是学习巫男的经验,而认为此地居住着比自己更多的人。有扈一开始不相信这个少年的话,正在这时,看到远远近近来了许多人,那两个老妇女在前面带领着,指指点点地。就有点相信:“是采集的人被那两个老女人喊回来的,人还真不少。”
  一时间,远处村落里的人也向这边跑过来。伊耆说:“那几处也是他们联盟的人。”
  轩辕催促着:“最好的办法就是赶快撤离。”
  有扈好勇:“我自封氏以来,还从来没有过不战而退的。再说,这样一个好地方岂能放弃。”
  伊耆正如有乔所说,是一个强势好战的人,这时几乎迫不及待:“好地方都是打出来的,打!”
  嘴里这样说,但明显看到对方人多势众来势汹汹已经到了面前,也不敢上前。轩辕为了拖延时间,就叫放箭,两个人这才想起,一边叫人放箭一边指挥老弱病残撤退。一阵箭如飞雨,许多人中伤,吓得趴在地上不走。有扈本来正想离开,这时看人射得不敢动,反而来劲了:“我们有弓箭,他们没有。大家冲上去,杀死了他们。”
  伊耆也是这样想,就叫族人再打。
  轩辕说:“弓箭往往适用于先发制人,连续使用,对方就会采取防范措施。”
  但没有人听,都随有扈冲上去。
  夸父看得高兴,也要上手。轩辕说:“氏族战争小孩和女人不参加,不要坏了这个规矩。今天神农氏一定输,有扈不听劝,你快回去喊后面的人来救援。”
  正如轩辕所料,远处村子里的人也参战了。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地,他们视死如归,临时采取防范措施。有的拿着木板,有的顶着草席,还有的拥着一捆秸秆步步为营,缓慢的向前推进。这样,弓箭的作用就发挥不了。有扈他们顾得了东顾不了西,一会儿就短兵相接,打在一起。
  近距离作战弓箭用不上,对方明显强势,轩辕无可奈何。只见一个为首的大叫:“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头颅来。谁敢来侵犯我仰韶氏的领地,叫他有来无回。”
  伊耆家面对着的敌人,正是这个大呼小叫的一方。伊耆是为首的,当然冲锋在前,对方人多,几个围着他一个。他被打得没头没脸都是血,还奋勇拼杀,最后又被中了一斧,才倒地而死。蛇无头不行,族人害怕,纷纷往回逃跑。这时,厮杀的人群中站出一个大少年,挺身而出,大叫一声:“谁跑我就杀了谁。从现在开始,我就是伊耆氏的首领。大家跟我一起上,杀了仰韶人。”
  他是伊耆的儿子,还没有结婚。按照规矩,未成年的男人不可以自立姓氏,更不可以成为氏族的首领。但这是特殊情况,族人一致认同:“你就是伊耆氏的首领,我们跟你杀回去。”
  精神不能代替力量,对方人数越来越多,战势越来越失衡。可能发现有扈是为首的,几把斧头一起砍去,他的又一只耳朵被砍掉了。正在危急的时候,后面的氏族赶来了。人生第一要义就是生活,在生存面前,活着就是硬道理,都投入了战斗。看仰韶氏支援的人不断增加,一股一股的汉子们手拿着石斧,木枪或者长棍短刀什么的,从一块块谷地里滔滔不绝拥来。轩辕着急:“炎帝大人,再打下去,我们就会被葬送在这里。”
  炎帝就下令撤退。
  有熊氏的男人在少典指挥下排成一路纵队,一动不动地站立着,既不向前也不后退,每一个都张弓搭箭。对方一旦有人上来就放箭,掩护着所有人撤退,并带走了死者和伤者。
  对方被压住了,他们没有弓箭,不敢追击。
  迁徙中,会和其它氏族发生战争,人们都习惯了。向东的路走不了,神农氏只有改变方向,转身向北。巫男大公得意:“谁说占卜不如测星,向东就是不吉。”
  仰韶遗址位于洛阳市西80公里,渑池县东北的仰韶村。仰韶文化是距今约七千年左右,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彩陶文化。1951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小规模发掘,专家们认为,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帝喾等大的部落的真实的经济生活和文化活动,都可以以仰韶文化为依据来进行探讨。1997年3月,河北省考古研究所在涿鹿黄帝城对城墙发掘时,割断城墙剖面,发现大量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震中认为:“仰韶文化就是炎黄文化,是炎黄在东迁的过程中,把仰韶文化传播到黄河流域。”
  时间回溯到数千年前,炎黄二帝,他们都曾经踏上过仰韶这块土地。
  站在厮杀场外的轩辕,默默地望着这一场人与人之间的战斗。尽管这一次的战斗是自己这一方挑起的,但血淋淋的战事再一次使他沉思。战争使双方都死伤很多人,死了的暴尸旷野,伤了的痛苦忍受,或者奄奄一息中等待死亡。
  埋葬死人后,巫男祭祀祈祷。他默默地走过去,静静地站着,问:“巫男大公,您在向谁祈祷?”
  巫男说:“向神灵。”
  “你说,怎么样才能避免战争死人?”
  “人为物死,鸟为食亡。为了领地和领地上的谷,战争永远都是避免不了的。”
  轩辕哑口无言。
  炎帝去采集了草来,给有扈和其他人治伤。有熊氏这边人好奇:“炎帝大人,这是什么草药?”
  炎帝就手把手的教:“这就是我跟轩辕说过的当归,叶脉及边缘有白色细毛,叶柄有大叶鞘,茎上部叶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它的根茎和枣树皮合剂,捣碎了,可以治疗外伤。你们都去采吧,伤的人多,我这里不够用。”
  女娃责问刑天:“如果不是轩辕他们这么多人,你恐怕早就被打死了。人多力量大,知道吗?”
  刑天不以为然,翻着眼道:“胜败兵家常事,与人战争也是一大快事。”
  女娃听不懂他的话:“你这个人怎么这样?打仗有什么好的,莫名其妙!”
  路上,轩辕问炎帝:“和仰韶人战斗时,听他们说过一句话,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我想,此路是我开,就是说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地方开辟道路。此树是我栽,说明仰韶人一定也在研究草木生长的事,也知道移植。”
  炎帝说:“是这个意思。我之前没来过仰韶,但采药时走过邻近的地方,教过一些氏族移植药草。至于仰韶人是自己发现的,还是向别人学习来的,不好说。”
  “由此我想到了种谷,氏族与氏族之间的战争,看起来是抢领地,实际上是抢谷地。如果种谷成功,大家都有一块耕种的土地,划疆而治不再迁徙,战争就一定能够避免。”
  “为了生存,人必须寻找谷地,浪迹四海天地无疆。你所说的划疆而治,我还想不到,但愿你的理想能早日实现。”
  各个家族一边走路,一边清点人数。赤松子过来报告:“岐佰不见了。”
  炎帝回想道:“战死里的人没有他呀,怎么会不见了呢?”
  听訞说:“我看到他的,一个人走在最后。这孩子,经常不和大家在一起,我们等一等吧。”
  一会儿,追上来一个小少年,精精神神的样子。因为跑路,气喘吁吁,身上也有一个背篓,一脸的汗。人问他干什么了,也不回答,听訞说:“岐佰,你怎么了,又掉队。小孩子家不和大人在一起,会有危险的你知不知道?”
  那个叫岐佰的,不管人问什么,充耳不闻,似乎还在沉思什么。轩辕注意看他的眼睛,有一种掩抑不住的满足。
  人来了,大家就放心,继续赶路。
  连续两次失败的战争,有扈两只耳朵都没了,夸父说他的脑袋像一个葫芦。他心情烦躁,几乎神经质了,所谓怒于室而作色于市,一边走着一边愤怒地骂,几次还要回去和那些人拼。把愤怒变成了一个动力,就寻找发泄的对象。走在路上,别人一边走一边采集食物,他左右两手各拿一柄石斧,左一斧右一斧挥砍着那些野树紫藤。他的疯狂举动,反而引得部落里许多人夸赞,特别是女人。
  青阳就是这样的人,她在青沟没有死于蓝田氏,非常感激自己的首领。有扈血战蓝田,身负重伤还不顾一切来救自己,在她看来虽败犹荣。虽然有扈没有了两个耳朵,头像一个葫芦,在她的眼里就是神勇的化身。看有扈一路疯疯癫癫的乱砍,砍进了一片树林,她尾随过去。正在这时,有扈斧下打草惊蛇,砍出了一只老虎。有扈认得这是一个吃人的兽,但是他没有逃跑,而是勇敢地和虎搏斗了起来。老虎终于被他打死了,自己也成了一个血人。
  后世有武松打虎,被人传说为英雄。武松打虎时,手中拿的武器是一根大木棍,叫哨棒。有扈这时拿的是两柄石斧,也就是两根木棒,在它的一端绑上一块石头片而已,功能也和武松的哨棒差不多。武松打虎成了英雄,有扈打虎没有被流传下来。
  青阳看到有扈一个人奋勇杀死一只猛兽,她控制不住自己的激情:“不仅能够打败强敌,还能一个人杀死一只猛兽,我的首领,你真正是一个勇敢者。我太崇拜你了,看到你就热血沸腾,有一种青春的欲望。”说着,脱下自己的衣和裳,美丽的胴体迎向有扈:“给我一种男人的力量吧。”
  有扈一开始还不明白,问:“你什么意思?”
  看到青阳睡在草地上,张开两腿扭动着身驱,就明白了。不仅大怒:“我虽然喜欢女人,但绝不碰一下自己家的女人,也不允许自己家族的男女违反族规。氏族内男女不许结合,那是要活埋的,你知道不知道?竟然敢这样,找死啊!”
  说着,拿起一根树枝朝青阳的身上抽打:“胆敢犯族规,我打死你。”
  这时来了一个成年妇女,一看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说:“有扈首领,请理解她。是女人,都崇拜你,就是我,一样想献身于你。”说着,也脱下自己的衣裳。
  有扈就不打青阳,同意了这个女人:“你不是我们氏族的女人,你是神农氏的人。”
  这时候的神农氏,已经进入到父系氏族社会,婚姻制度不是群婚和族婚,而是对偶婚。就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氏族相互配婚,不允许氏族内部通婚。婚姻的具体行为就是男女交配,氏族内男女交配等同于婚姻,当然也在禁止范围。有扈遵循了这一规则,因为青阳是自己家族的女人,而这个女人不是。
  炎帝把虎肉分配给各个家族,把虎皮奖励给了有扈。
  赤松子看了看天,对大家说:“不要走了,不要走了,今天夜里要下雨,各家快建屋。迟了,糟一身的雨不说,连个睡觉的地方都没有。”
  巫男大公自己也会看天,就不服气他:“算了吧,青天白日的,哪里来的雨?还说过什么东向大吉,大吉了吗?几乎被仰韶人杀了个万事大吉。”
  小伊耆因为老伊耆的死,也对赤松子不信任:“就是,天边红日照着,晚霞烧着,怎么就要下雨了。”
  赤松子说:“秋雨不盖天,信不信由你。”
  小伊耆还要继续向前,但神农氏的人相信赤松子,开始停下来着手建屋。谁知道赤松子就有他独特的看天技能,一阵乌云过来,那雨淅淅沥沥就下了起来。有熊氏这才赶忙砍树,小伊耆一边在雨中搭屋,一边夸:“这老小子有两下,天他妈的还真的就下了。”
  匆匆忙忙的,好歹也都造了一棚两棚,胡乱做了一些晚饭,草草挤在一起就睡下了。
  有扈氏从来都是走在最前面,因为赤松子的天气预报第一次被人怀疑,所以没有人通知他们。等到反应过来就迟了一步,一个家族只搭了一个大窝棚,男女老少挤在一处。迁徙路上经常是这样,没有条件男女分开房屋睡觉,也习以为常。
  可是这一夜,少女青阳的心却不宁静了。白天,她在一个男人面前动了春心,又看到了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激情,此刻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同屋睡觉,规矩是男人一边女人一边,刚巧这天夜里睡在她身旁的是一个少年叫青芒。两个人两小无猜,从小就相互喜欢,在一起玩,看过对方的赤身裸体。她就把自己的身体贴了上去,干柴烈火一触即发。身边酣睡着的族人,一天的走路和采集已经疲劳不堪,没有人发现得了他们的行为。反而一个一个翻身的动作,掩盖了两个人的疯狂,全然地忘却了严酷的家规。初尝禁果,那一种甜蜜的感觉,以后两个人就欲罢不能了。
  第二天早起,雨停了,大家又走在路上。有扈因为在姜寨相信了赤松子的话,走东向这一条路,被仰韶人又砍了一只耳朵,就莫名其妙地仇恨他。这时候骂赤松子,为什么不告诉下雨的事情:“我们和杞葛家都睡一间房,挤得人与人几乎层叠在一起。”
  巫男实事求是说:“别怪他,是我开始不相信的。”
  赤松子不理会有扈,和巫男说:“让你不相信的事情还多着呢。”巫男问什么事?他说:“你说占卜不如测星,向东不吉。我告诉你,前面的路是向东北,就是你所说的震位,我也叫你走不通,看你怎么大吉?”
  巫男不懂:“怎么一回事?”
  “你看,前面的天空雾气蒸腾,连绵成漫长的一卷长云状,下面当是一条大河。没路可走了,你信不信?”
  巫男不信:“你能看天象,还能看地理?昨天下雨的事,我是佩服了你一回,现在前面如果真是一条大河,我就永远相信你的占星术。”
  说了,就一个人向前:“先去看看再说。”
  他真看到了一条大河。
  这就是黄河。
  黄河的名字是多少年以后轩辕黄帝取的,这时候人们都叫它“大河”,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河,人都望洋兴叹。炎帝问赤松子:“怎么办,还是向东走吗?”
  赤松子的心里也不能保证方向,炎帝给他出了一个难题,已经摆脱雨涝了,新的居住地是哪里,他不知道。又害怕有扈和小伊耆反对,正犹豫不决时,其他人这时都想够过河,看看河那一边的世界:“巫男说向东不吉,那就东北吧。”
  “向东北,就得过河,伐木造筏。”
  这是一个不现实的事,首领们都不同意:“要凭石斧石刀砍断一棵大树,需要很长时间。等着把筏造好,饿就饿死了。”
  “那怎么办,也不能走回头路。”
  “水从西边来,我们沿着水源,找到河流的分支。或者,还能够涉水过河。”
  处处是家,只要有吃的,哪里都一样。炎帝同意了,大家就转身向西沿着大河南岸,一边寻找食物,一边伺机渡河。走了一段时间,发现一个地方,这里山水相连景色特别。拦河石壁巍峨而立,几个石洞峡谷如刀劈的大门,鬼斧神工,让人叹为观止。没有闲情逸致去欣赏,重要的是,这里发现了一片谷地。虽然不大,但使人兴奋:“吃了这么长时间的野菜花果,终于有谷吃了。”
  谷地太小,不够这么多人长时间食用,就不再建筑房屋,在河的南岸边山洞里住下。采集尚未成熟的谷,一部分吃着,一部分放在山石上晒,留着路上吃。
  在等待晒谷的时间里,轩辕三个人每天去大河边看水。女娃一到河边就要游泳,洁白光滑的身体在水里翻腾。夸父提心吊胆:“过去在小河里看你像一条鱼,在这大河里看你就像一只虾。女娃,这么大的水你也敢下去,吓死人啦。”
  轩辕欣赏这里的壮观景色,说夸父:“在地上你什么都不怕,怎么就怕水。这里的山水太好看了,这几块石壁像不像几堵门洞,几座石门?”
  女娃晚上也住到有熊氏的山洞里,三个人睡觉在一起。天气依旧炎热,山洞虽然凉爽,但是夜晚蚊虫太多,没有办法睡觉。赤松子说:“这叫秋后热。”
  炎帝给各个氏族一种半灌木状植物:“这是艾蒿,大家记住它的模样,叶子有香气,熏蚊虫。”
  这天早上,女娃早早醒来要去游泳。见夸父旁边睡着一个人,身上穿着的是黑毛衣裳,看不见脸长什么样。伸手拍拍,说:“喂,你谁呀,怎么也睡在这儿?让开,让我走过去。”
  那人把头抬起来,女娃大叫一声:“哇,什么东西。”
  人都被她惊醒了,看它原来不是人,而是一只熊。那熊也醒了,望望山洞里的人,摇摇摆摆的走了。夸父惺忪着,抱怨:“我还没有睡醒呢,被它闹的。”
  有扈知道了跑过来问:“为什么不杀了它吃?”
  夸父说:“好大一个家伙,谁有那本事和它打斗?”
  有扈骄傲地说:“一龙二虎三霸王,虎我都杀过,还怕它霸王?”
  少典说:“罢了,它是我有熊氏的祖先神,不允许人杀它。大清早的来,或者是一个吉祥。”
  少典在这里所说的,自己家族的祖先神是熊,这一图腾崇拜,今天的学者有论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教授、中国神话学会会长叶舒宪认为:“中国的图腾神话,有着八千年的历史,比文字记载的历史要长一倍以上。我们自称是龙的传人,但古代没有这个说法,在古代,熊才是东亚大陆的神。”
  叶舒宪先生在这里所说的值得探讨。首先,所谓“古代”,这个时间概念就不准确。有熊氏信奉熊为图腾,之后的轩辕氏信奉龙为图腾,他们都是“古代”。且原始人图腾崇拜不是一致的,各个氏族有自己的崇拜物,种类繁多,不是熊一种。龙的传人是后世的说法,源自于炎黄二帝都以龙为图腾。黄帝之后他的家族数代为帝,一代代信奉传承,形成了一种意识形态。但在当时,神农氏已经奉龙为氏族的图腾,轩辕立氏后也是这样,不是有熊氏的熊图腾。
  这时,女娃依旧来到大河边,还想下去游泳。抬眼看去,昨天还是滚滚滔滔的河水没有了,河床上竟是一望无际的沙浪。一夜之间,那石壁下堆沙如丘,几于平陆。
  她大叫一声,急忙回来叫上轩辕和夸父。大家都被他们欢呼声惊醒了,所有人都跑了出来,高兴地在这踏沙上走来走去。都说:“少典首领说的没错,真的是今天早上来了吉祥物,是他们的祖先神保佑,把路都打通了。走呀,为什么还不走?难道还要等大水来了,再把我们堵在这里。”
  这个联盟就这样轻易地渡过了黄河。
  巫男最后一个人在流沙上作法,轩辕问:“巫男大公,你又在向谁祈祷?”
  “我在祭天。”
  “你有时祭天,有时祭神,有什么不同吗?”
  “向天祈祷,祭的是天时地利;向神祈祷,祭的是人和。”
  黄河断流积沙平陆,这是有事实依据的。作者为此去询问地质学家,人告诉她,黄河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携带主要来自鄂尔多斯高原库布奇沙漠的泥沙,和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以后,又携带了黄土高原的泥沙。年输沙量最大达到44亿吨,平均年输沙量16亿吨,除有12亿吨被带入海口,入海口每年向海中推进3公里。如果不是渤海不断下沉,黄河的泥沙早就把7.7万平方公里的渤海填平了。其余4亿吨就沉积在河道中,使河床不断提高,后人说九曲黄河万里沙,一碗水半碗沙,就是这个内容。研究表明,千万年来黄河河床高出地面超过十米,使黄河有“悬河”之称。
  “这么跟你说吧,石博士。这些泥沙如果用载重量4吨的卡车来装运,每天运一次,110万辆卡车运输一年才能运完。”
  神农氏联盟被堵在的这个地方,就是三门峡。因为岸边有岩石阻隔因素,河沙易于沉积。
  炎黄二帝最早的生存之地,是渭水流域,之后迁徙到涿鹿和阪泉,在地理上,路线必经黄河。当时还没有发明青铜器,不可能凭石头刀斧制造舟船,甚至砍大树做木筏也难以实现。所以,这一次渡黄河,他们幸运了这个机会。
  这里曾经积沙平陆,有史料可证。《开天传信记?古铁铧》载:“天宝中,玄宗以三门河道险厄,乃令傍北山,凿石为月河,名曰天宝河。皆凿坚石,匠人于坚石之下,得古铁铧,长三尺余,上有‘平陆’两字,皆篆文也。玄宗异之,藏于内库,遂命改河北县为平陆县,旌其事也。”
  作者郑綮,字蕴武,是有名的善作歇后诗的人,后为礼部侍郎。他自序创作原则:“搜求遗逸,期于必信。”
  此记载,当为信史确认。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