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长河落日之亭台楼阁 / 第六章先生说“亭台楼阁”

第六章先生说“亭台楼阁”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木就这样跟在先生后面,像犯了错的小孩子一样,出现在了正打算上饭的马威面前,马威的眼睛尽是询问的意味。
  马威心中纵是有千万种疑问也没有当着先生的面开口,只是吃饭的时候多给第木加了几次菜,第木看着他不断询问的眼光,只是用双眼中的一片茫然回应他。
  马先生一切看在眼里,但也只是自顾自的不快不慢地夹着菜、喝着粥。
  生在乡野孩子们饭量都不小,马先生也早已适应,他自己饭量也挺大,只是吃得不快让人觉得吃的没那么多而已。
  ……
  ……
  ……
  饭罢,第木帮着马威收拾了后,两人便在先生招呼下坐桌旁。
  先生并没有问他们想听什么,依然是自顾自地,开始讲了起来。
  一股修仙界那种,存在于两个小少年心里的,神秘的气息慢慢散发了出来。
  “修行者古来有之,至于开始那要追溯到很久以前。相传天创之始,先民便通过逐兽获得了强健的体魄,而追逐和猎杀兽群的过程中,先民的行动能力和猎杀本领不断变强,兽的血肉则不断催生着先民的体魄不断强大,那时的先民被我们成为始祖。他们中有许多人得天之命,天赋异禀,甚至获得了,等同甚或超过自然伟力的强大力量。
  最初的那一代获得了伟力,二代也还能获得遗泽,三代开始便有人力衰为凡人。这种衰竭的现象一出现,就引起了比较大的恐慌,因为逐兽之功已经完成,获得伟力的环境已经不复存在了,这一代、下一代,乃至以后的世世代代该何去何从呢。
  这成了当时一度困扰着人们的最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倘若克服不了,当下或许不会面临困境,但终有一日强大的初代先民都随风而逝,后代又无天赋强大的英豪来继承的时候,时代的巨轮就会碾压过来,无人能够承受,最终这人类族群将会化作尘土,飘扬在别的族群奔驰的土地之上。
  但先民经过上百年不懈的努力,更有智慧超绝、灵根奇异之人夺天地之造化,洞察乾坤运转、阴阳演化之规则,始创下修行之法门。
  当然,那时的法门需要的条件非常多,也很严苛,但也给了芸芸众生以希望。
  后来再经过数代天才人物呕心沥血,不断改进,又有道祖隔世而来,指点教化,让人们基本上克服了面临的困难,修行开始能够普及。但这种普及却依然跟不上人们体魄的衰竭和天地之间灵蕴的淡化,所以修行依然只是少数人能够触及的,这些人无一不是天选之子、天之骄子。
  道祖还建立了完整的修炼体系,划分了修炼境界,这也是道祖为什么被后来人倍加推崇,奉为始祖的重要原因。
  如果是一般的小孩子问我,关于修仙和修仙界,我大概还会讲讲奇闻神话和传说,但今日情况却是不同,你俩既然同时对比颇有兴趣,我便以平常那些修行者对待门下弟子一般,将这修行诸般向你们尽数诉说,你们可听好了。
  修行一道,若要四个字来形容,无非“亭台楼阁”,为什么这四个字就能够概括呢,因为这域内,能成为修行者的人大多处于这四字之境,就是说这四个字也是对修行者中坚力量的概括。亭台楼阁,为什么是这四个字,这四个字有是什么意思呢,且细听!
  亭——结庐境,结庐人境始显不凡;
  台——通雍境,登台通览方得雍正;
  楼——启昏境,楼上启昏望而清明;
  阁——神应境,阁中神客合应道蕴;
  这是这四境之精髓,你们好生记住,且行且悟。我纵是欲解其中意,也不敢妄言。
  再说,这四境之前还有两境,相当于入门之境。这两境是基础,但修行一事,虽说基础越好则大道越平坦,常说“绘事后素”便是说好的作画要在良好的基础上面;但我还是觉得修行大事主要看天赋,有道是时来天地皆同力,异禀天赋与日增。但也不一定,我难以到达道祖他老人家那样的地步,所以可能还依然是井中相窥,难以见到整片天。
  入门的两境被称为窥初境和元问境。
  窥初境——门境,隔门轻窥修仙路,步履维艰走走修行;
  元问境——窗境,探窗问向元始,方知滴水穿石;
  这两个境界因为太过初始,所以我能够讲的比较详尽一些,之后的一些境界由于数百代以来,修行逐渐贵分派别而不注重统一,所以每一个派别对于亭境之后的几个境界的认识都有区别,况且修行又是因人而异之事,所以我不好用自己认识强行灌输。
  窥初境,顾名思义,就是要透过道门去看修行最初的样子,这就需要有高于门槛的眼光,不然是看不到东西的,也就无从涉及修行。窥初,要害在一个“窥”字上面,细讲可以分为两点,一是“向内自视”,二是“向外求索”。
  向内自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修行之始,必须洞察己身的内部联系,这样才能做到有自知之明,修行方可开始。
  向外求索,则是对向内自视的延伸。修行之始,除了要懂得自身内部的联系之外,还要能够建立同这广阔天地之间的联系,因为人力有竭而天力无尽。据说越强大的修士就能够同天地建立越强大的联系,更有传说中的携天地同力的顶级超绝强者,能够崩碎时间和空间,煞是惊人。
  要讲元问境的话,就不得不提到一个极为强大又有趣的古人,那人名叫“元好问”,听了这个名字,你们可能就能感受到他和这一境界之间的关系了,这一境界相传正是因他而名。相传道祖划分修炼境界时,亭台楼阁四境之前的初境只有一个,名为窥初。数代修行下来,并没有明显感觉到窥初境和亭境之间有太大鸿沟,只是感觉窥初晋升亭境确实难度比较大,失败率会很高,甚至十不存一。但修行本就是夺天地之造化,逆阴阳之分合,这种晋阶的难度往往只是阻碍了天赋平平的人,天赋高的人无所谓这种境界之间的跨度,跨阶晋升于他们并不算难事。
  元好问其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祖上有好几位大儒,他本人也是一手诗书趁手,当时颇有名气。学而优则仕,元好问做了几年官,解除了不少修行之士,慢慢就对修行产生了浓厚兴趣,甚至干脆辞官回家,一心沉于修行。当然,他家里肯定非常反对,但这位元好问先生那会管这些,干脆闭门不出,但他幸得一位贤妻,不辞劳苦毫无怨言地给他料理着诸般事宜,所以他修行之事还算顺利。
  这位元先生,也是位天赋逆天之人,修行月余,便入窥初,再过三月便达到了当时所谓的窥初上境,他更是一夜结庐,成为一位亭境的真正意义上的修行者。
  但是这位先生入亭境以后便发现,亭境和窥初之间又明显的隔阂,而且他非常坚信,他没有顾及外界一直以来的固有想法,
  只是思考了几日之后便自行堕境,又到了窥初,
  之后他又两日入亭,再堕境,
  然后三日入亭。
  而后花费数年之功写下一篇文章和一本书,便是“亭下之境论”和《亭下之境修行法》。元好问的探索是备受关注的,他遭受过不少非议,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支持他。他的文章和书一经流出,便被许多强者拿去研究,也有许多窥初之境拿到了这本书。
  半月之后,数名绝世强者于元好问家门站立拜访,无果。
  一月之后,亭境强者激增,窥初晋升亭境的概率从十不存一到接近五之存三,整个王朝,整片大陆陷入疯狂。因为元好问,因为他的书。相传王朝之主也曾登门,欲聘元好问为当朝国师副,他年便可成为真正的国师,成为国之巨擎,元好问婉拒。不日王朝之主诏,封元好问之父为不周郡之不周候,世代承袭。
  再后来,修仙界便约定俗成地将窥初于亭境之间的境界成为,元问境,既是元好问书中所说“问向源始,问向初元”的简化,也是以元好问名字中的两字表达对他的纪念。
  据说后来这位元先生成为了夺天地之造化的绝世修行者,破空而去,不知所踪。
  而他就给后人的一首诗“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之心莫轻友,
  且教桃李闹春风。”。
  成为了元家家法的第一条,他的理念得到了后辈的不断传承,他的身影激励着后人不断追赶。
  这是不周元家的历史,不周元家后来强者辈出,乃至建城立朝,也就是现在不周城的帝王之家。
热门推荐
飞剑问道 无疆 我是仙凡 一念永恒 天影 六迹之万宗朝天录 飞剑问道 无疆 我是仙凡 一念永恒 天影 六迹之万宗朝天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