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汉家长歌 / 第11节

第11节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如果说姬昌刚开始灭商的想法只是星星之火的话,那么只要加点油就会成为燎原之势,而这个加油的人正是商纣王,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说,成就姬昌和周的也正是此人。
  又是老把戏,纣王听信谗言,将姬昌召来囚禁在了羑里(今河南汤阴),但一直没有对姬昌下手,这并非纣王不想杀,而是毕竟人家爹刚死在我们手里,现在又杀儿子,实在影响王室的形象,先看看周人的反应吧!最好能趁机捞一笔。
  周族中从来都不缺高人,投纣王所好,周人送来了大量的财宝和美女,纣王大喜,甚至感觉自己错怪了姬昌,不但马上放人,为了表示诚意,还赐给姬昌弓箭斧钺,以示授予征伐大权。
  太好了,真是意外收获呀!也正是我想要的。扩张,名正言顺的扩张,与其说这是纣王的昏聩,不如说这是姬昌和族人们努力的结果。
  至此,新仇加旧恨,灭商正式成为了姬昌的终极目标,此生若不成功,子孙继之……,除了复仇的烈火,更是为了拯救万民于水火,因为他彻底看透了纣王的无药可救。
  姬昌回去以后,首先要做的当然是表面工作了,割点地送点钱什么的,一样都不能少,同时,伐纣大业也正式开始。
  姬昌继续推行其老爸和爷爷的仁政,以德治国,以民为本。一时间征服的征服·,归附的归附,同时地盘和势力也不断扩大,与商的统治已形成鲜明对比。
  同时还广纳贤才,前面说过,明君身边从不缺贤臣,此时一个让姬昌相见恨晚的人出现了───姜尚,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
  姬昌和姜子牙的故事虽然没有电视剧里面说的那么神,但确实也很神奇,他们二老是如何相识的,在这就不介绍了,总之在以后的灭商工作中,姜爷爷起了重要作用。
  一时间,小邦周已然是人才济济,随后自然是名正言顺的东征西讨,开疆扩土,最后三分天下已得其二。虽然没这么夸张,但至少说明,在经过长期的积累之后,周已经具备了与商对抗的实力。
  在此期间,姬昌在坚定灭商目标的同时,也从未懈怠:发展,再发展;低调,再低调。高手一般在亮剑之前,都会低调得让对手忽略自己的存在。然后再致命一击。
  商的末日已经不远了。
  很不幸的是,当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姬昌去世了。很幸运的是,他有一个优秀的儿子叫姬发,姬发在顺利继承了父亲伐纣大业的同时,也最终成为了商朝的终结者,这就是后来的周武王。
  日期:2019-02-2322:36:19
  【决战牧野】
  
  姬发即位后,并没有急于伐纣,而是继续着父亲的仁政,继续由姜尚辅佐,继续准备着一切,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灭商。
  经过多年的积累,准备得也差不多了,还是先测试一下吧!
  姬发为了检验这些年的成果,同时也可以看看纣王的反应,更是可以看看有多少支持者,所以决定进行一次试探性的军事行动。当然,名以上是伐纣。
  姬发率军来到了离商都朝歌不远的孟津。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前来响应的诸侯竟达到八百多个,且士气高昂,看架势似乎要一举灭商,而姬发却出人意料的以未受天命为由撤军了。演了个习,开了个会,各回各家吧!此次行动史称“孟津观兵”。
  
  孟津观兵后的姬发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窃喜,因为伐纣本就不是这次行动的目的,他此次的目的很明确:检验军队的战斗力和各诸侯的支持率,还有纣王的态度。
  这次行动算得上是大获成功,军队的士气自不必说,诸侯们也是空前的支持,最最重要的是纣王无动于衷。
  孟津,我还会来的。
  其实此时的军事准备已经足够了,目前只差东风,所谓的东风就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东西───信心。
  
  因为在此之前,除了成汤推翻夏朝之外,没有多少造反成功的案例可以参考,所以准备的再充分,始终都有点底气不足。为了确保伐商的一举成功,必须得谨慎的一步一步来,先孟津,再朝歌。
  那么纣王此时在干什么呢?这位老兄仍然沉迷于酒色之中,他早已忘记了当初的理想,但他对周的崛起也并非一无所知和毫无警惕,主要是商军的主力都去东征了。
  还有一点就是他始终认为:我乃承受天命,尔等小邦周成不了气候,待我东征大军平定东夷之后,再来收拾你们。
  这只是纣王的一厢情愿,因为姬发不会给你这个机会。简单地说,纣王除了轻敌,还有点力不从心,毕竟自己的部队还没回来,而对手已经厉兵秣马,蓄势待发。
  公元前1046年,也就是孟津观兵两年后,纣王的暴虐已经到了极限,残害贤臣,亲近奸佞,臣民的忍耐已到了极限,老天的忍耐也到了极限,所以都准备抛弃他。
  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周国大计,不能再等了。
  更为紧迫的是,此时商对东夷的战争已经取得了全面胜利,东征军队一旦回援,变数太大。所幸的是,纣王沉浸在战争胜利的喜悦之中,继续没把小邦周太当回事。
  此时不战,更待何时,姬发带着父亲的遗愿和姜尚等一批老班底,将去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王朝,出发。
  周军先与各诸侯会师于故地孟津,目标直指朝歌。但姬发并没有急着进攻朝歌,而是先率大军来到了离朝歌不远的牧野。
  牧野,有说是个地名,也有说是朝歌郊外的旷野之地,不管怎么说,反正是一大片可以容纳双方大军的空地,周军陈兵于此,以逸待劳,以纣王的性格一定会出来应战的。
  一切都准备好了。
  纣王已经得到了周军逼近朝歌的情报,可商军主力部队东征未返。即便如此,我也可以打败你。以纣王自恃勇武的个性,绝不甘于固守城池,于是他决定主动出击,随后便临时组建了一支十七万人的部队,由纣王亲自率领,直逼牧野。
  终于等到你,等到疲惫的你们,决战开始。
  先看看双方的实力对比,周军五万,商军十七万,讲人数商军有绝对的优势。人数对战争来讲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有时候人多反而成了一种累赘,特别是没有战斗力的部队,比如商军。
  商军虽号称十七万,却都是临时由奴隶、囚徒和普通老百姓组成的杂牌军(关键都是强迫性的)。而周军虽只有五万人,但却是由三百战车、三千精锐和四万五千名披甲步兵组成,是一支由优秀统帅率领的有着充分准备的精兵。
  还有态度方面,前面说过纣王轻敌,轻敌很严重,关键是自己实力还很弱,那就更严重,如果还被对手高估,那就是灾难。如此一来,高下立判,周军想打败仗都难。
  此时的周军已誓师完毕,按照当时的惯例,两军对垒先要摆好阵型,然后派代表到阵前,说一些什么受天命的话,然后再把对方数落一通,以表明己方的合法性。
  
  需要说明的是,周军明明是造反的队伍,硬是被商军衬托成了仁义之师。管他的,胜者为王,开打。
  没有任何的战略战术,战争过程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一触即溃,速败,惨败。当然说的都是商军,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双方一接触,商军开始大量倒戈,这哪里是来打仗的,分明是以打仗的名义来向周军投降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