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汉家长歌 / 第7节

第7节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少康之后,过了几代太平日子,末世景象开始显现,亡国之君们也开始登场了,一个昏君王朝可能还扛得住,如果出现一群昏君,那结局就只有一个:亡国。
  自昏庸的孔甲开始,一直到亡国之君夏桀等几位统治者,每一位对夏王朝的灭亡几乎都是不遗余力,最后的结果也都如他们所愿。
  话说这夏桀也是一位有能力的人,这本是个好事,可如果是一位残暴的有能力的人,那就糟糕了,如果这个人处在统治者的位置上,那就更糟糕了,夏桀就是这种人,他好淫乐、宠奸佞和杀忠良,简直就是暴君的代名词,如果这样玩那糟糕的就不仅是忠良和百姓,还有他自己和整个夏王朝。
  从启到少康之前这一阶段,整体风貌可以说是尧舜禹时代的延续,在羿和寒浞时期只会更差,夏王朝的真正发展是在少康至孔甲这一时期。
  少康的复国行动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他无疑是一位优秀的领导者,也是在这一时期,王朝的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社会资源也更加集中,礼乐制度也渐趋成熟,总之,少康是位明主,在他的治下,以夏王为共主的王朝和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正式形成了。
  司马迁老先生之前并没有一个像秦汉以后那样完整的大一统王朝,也没有太多的相关资料可供参考,但在太史公和之前的其他史学家的的笔下,夏朝的兴衰却是一个类似于大一统时代的兴衰史。
  开国之君为人中之杰,王朝中期会因腐败或其它原因而导致衰落,然后会出现中兴之主,最后又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亡国之君而导致亡国,其它史料记载也大致如此,这似乎已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影子。
  无论如何,夏王朝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文明时代,而此时以黄河中游一带为中心的华夏文化圈开始形成了,也在以融合与交流的方式,不断扩大着文化圈和文化影响力。
  
  是的,融合之路已经开始了。
  夏王朝起于何时止于何时的时间一直以来都有很多种说法,但却对其470年左右的国祚都没有异议。
  不管怎么说,夏王朝给我们的文明和族群烙上了深深的烙印,如果说夏之前的上古时期确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那么夏朝就确定了我们这个文明最早且充满了美好寓意的名称───夏。
  日期:2019-02-1300:51:14
  【殷商起伏】
  和夏王朝一样,曾经对商朝的了解也只局限于后世所记载的有限的文字里,但那只是曾经。
  我们从未怀疑过自己的历史,但如果有人怀疑,我们就要去证明这段历史的存在甚至辉煌,同时我们自己也可以更深刻的了解辉煌的过去,而这种努力的开始却是在那个黑暗的年代。
  那是在晚清耻辱性的甲午战争刚结束没多久,更耻辱的八国联军前不久的1899年,国子监的一个叫王懿荣的官员,在大夫给自己开的药中发现了一味叫做龙骨的药,上面刻有他从未见过的类似文字的符号,本身就是做相关研究的王懿荣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经过搜集和研究之后,他认为,这文字背后就是那传说中的王朝───商。
  这就是甲骨文,甲骨文的出现似乎在告诉当时的人们:国家到了如此危难的时刻,我们的尊严只剩下历史和文明。
  话说回来,历史和文明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值得自豪的精神不动产,不但没人抢得走,而且越来越值钱。
  
  虽然王懿荣在第二年的八国联军入侵中殉国,但对甲骨文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直到多年后殷墟的发现,不但验证了文献的记载,也更加证据确凿的证明:商朝不但存在,还是一个伟大的王朝,伟大的文明。
  虽然甲骨文的内容有很多还待破解,已破解的内容也多为祭祀占卜之类,但仍可以结合文献去回味这个王朝的过往。
  一个时代的结束就标志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始,这是常理也是自然,夏商王朝的更替不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给后世的王朝更替建立了一个模式。
  当气数已尽的夏王朝在夏桀的折腾下快接近终点的时候,东部地区有一个部落的首领,带领着他的部落,在一个叫鸣条的地方将夏王朝送到了终点站,这位部落首领就是成汤,他在灭夏之后就建立了自己的新王朝───商朝。
  
  成汤可能也清楚,他所建立的王朝可能最终也逃不过和夏一样的命运,但他仍然要站出来,完成推翻夏朝的使命,后面的事就交给后人吧!
  作为一个王朝的创立者,成汤自然是人中之杰,但一个君王特别是一个开国型的君王,除了超强的个人能力之外,必定也得有高人的辅佐,善于识人和用人是一位优秀领导者的基本能力。
  正因为成汤具备了这种能力,才有了伊尹和仲虺等一批贤臣的辅佐,其中伊尹的名气是最大的,权利应该也是众臣中最大的(记住这一点)
  成汤在位十多年,他是如何的治理国家,如何的英明神武,在这里就不说了。总之他走得很安然,因为他留下了很多财富,商王朝的财富。
  他留下的除了父传子子传孙的世袭制政治体制,还留下了能辅助体制传承的一批人才,准确的说是留下了以伊尹为首的一个辅佐班底,王室无忧矣!
  日期:2019-02-1401:00:51
  如果说传说中的轩辕黄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明君,那伊尹就是历史上第一位贤臣,后世的贤臣也不少,却很少有超过伊老先生的。
  
  伊尹是如何被成汤发掘出来的有几种说法,有的说是接近于毛遂自荐的方式,是伊尹自己创造机会跟随成汤的。也有说是三顾茅庐式的被成汤请出山的,不管是哪一种,都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伊尹活得比成汤长,长很多,他不但辅佐成汤建立了王朝,还在成汤之后辅佐了数代君王,为王朝初期的稳定所作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
  按理说伊尹的功劳就算不是后无来者,那也是前无古人。至少伊尹的辅佐之功成为了后世辅臣的典范,也正是因为如此,即使在伊尹辅政的后期出现了一点争议,也改变不了伊尹在后世中贤臣的形象。
  虽然如此,但毕竟还是有争议。在成汤走了之后,伊尹的辅佐到底是一直都维持初心,还是因为有了不世之功而最后有了不臣之心。当然绝大部分人都认为是前者,因为课本上都是这么说的,可是关于后者的声音又确实存在,而且似乎更接近常理。
  这就是争议。
  有一句话说,既存在就有其合理性,我想说既存在就有其可能性。
  伊尹在辅佐了成汤之后,又辅佐了两位君王,不只是这两位的在位时间太短,还是史书为了衬托伊尹的功劳,这两位就这样不明不白的过去了,等到第三位时问题就来了,这就是使伊尹的辅政生涯有争议的太甲。
  与其说是争议,不如说是史记派和竹书派的战斗。
  太甲是成汤的孙子,也是在伊尹的力挺之下继承王位的,但伊尹对太甲似乎不太了解,史记派认为,太假在位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这简直就是一个暴君加昏君的标准形象。最后让伊尹大失所望,伊尹就将其流放于桐宫,然后自己代行政务,说白了就是代行王权。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