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高巧儿是个眉清目秀,容貌端庄的年轻女子,也是个来无影去无踪的人。说来,立刻站在你的面前,说走,一转身就踪影全无。据说她是个鬼仙,今天咱们讲的就是书生王云喜和鬼仙高巧儿配良缘的故事。
(一)
早年间,有一户姓王的人家,父母双双早年下世,留下三个儿子。老大,老二成了家娶了媳妇,老三王云喜年幼,是两个哥哥把他拉扯大的。遵照老人临终时候的嘱咐,从王云喜十岁那年起,两个哥哥就供他念书,因为学堂离家远,就住在学堂附近的舅舅家里,到了逢年过节,学堂放假,才回到家里住上几天。
这一年,端阳节又到了。五月初四这天,王云喜拜别了老师和舅父舅母,回到家来,见了哥哥嫂子,问了声好,久一个人打开书包,拿出书本,坐在窗前边看边读。读的太用心了,院子里的花草树木,他顾不得看房檐下面飞舞的小燕子“叽叽喳喳”的鸣叫声,他顾不得听,久连他的两个嫂子呼唤他,他也像没听见似的。大嫂叫他一声,他没听见;二嫂叫他两声,他还是没听见。大嫂提高了嗓门,大叫起来:“云喜,我跟你二嫂忙着包粽子,倒不出手来,你去井里挑担水来!”
王云喜这回才听见是大嫂叫他。他看书看得入迷了,不忍放下书本,就顺口回答一声:“我忙着看书呢,我不去。”
二嫂凑过来说:“大嫂呀,你可指使不动,你看我的!”随即转向王云喜说,“云喜,我跟大嫂忙着节嚼咕,你去抱捆柴火!”
王云喜还是眼睛盯着书本,头也没抬的说了句:“我忙着看书呢,我不去。”
大嫂生气了,二嫂也生气了。两个嫂子手里忙着活计,嘴里不住的叨咕着:“人家念书有功了,谁也指使不动呀!咱们家业不大,人口不多,可还养着一个大少爷!”
说话功夫,晌午了。大哥从地里干活儿回来,一进屋,大嫂就咕嘟着嘴告上状了:“大当家的,你们哥俩到地里去干活儿,我们姐俩在家里忙着过节的饭菜,可倒好,你那个宝贝兄弟连把手也不伸,我让他挑担水他都不去!”
大哥说:“你看我的。”转身对王云喜说:“云喜,帮你二哥卸犁杖去。”
王云喜还是头也没抬地说:“我忙着看书呢,我不去。”
过了一会儿,二哥卸完犁杖,把牲口拴在槽上,进屋了。刚一进门槛儿,二嫂就没好气的说:“二当家的,过年过节应该大伙忙活,你这个少爷兄弟可倒好,大嫂叫他挑担水,他不去;我叫他抱捆柴火,他不去;就连大哥叫他帮你卸卸犁杖,他也不去,年纪轻轻的,就成咱们家的老爷子了!”
二哥说:“你们都不行,看我的。”扭头冲着王云喜说:“云喜,到马棚给牲口添点草去。”
王云喜头也没抬,眼皮没撩,照样说了一句:“我忙着看书呢,我不去。”
二哥一听,火了,怪不得人家说你念书有功了,谁也指使不动你,走上前去,就给了王云喜一巴掌,这一巴掌打得王云喜眼冒金星,机灵一下子,这才撂下书本,用手摸摸腮帮子,觉着火辣辣的。想想刚才两个嫂子说的话,又想起死去的爹妈,心里一酸,眼泪“吧嗒,吧嗒”地掉下一大串,这一哭,大过节的,两个哥哥心里也都觉得不是个滋味,大哥上前去给擦了眼泪,二哥给沏了一碗白糖水写字,放到眼前让他喝。两个嫂子一看,在旁边说起风凉话来:“打一巴掌还给个甜枣吃呢!”
王云喜挨了打,本来心里就难过,听两个嫂子这么一说,心里更难过了,一边哭一边想:这要是又爹妈在,我这样用功念书,他们不但不能骂我打我,心里还会高兴的呀!我已经是十六七岁的人了,不能总靠着哥哥嫂子过日子,这么大个人应该出去找个活路了!他哭着,想着,把书本包起来,又从柜里找出几件随身穿的衣裳,收拾收拾就悄悄离开了家门。
锅里的粽子煮熟了,菜也炒好了,桌子上的吃食摆齐了。两个哥哥坐到桌边,端起酒壶,捏起酒盅,筷子刚要沾到嘴唇,不见三弟上桌,就让两个嫂子去叫他,虽然不情愿,但大过节的,也还是要一家人一起吃个饭的,大嫂在屋里找没照着,二嫂又在院子里看了看,就这样找了被遍,叫了个遍,也没见着王云喜的影子,哥哥嫂子以为他生气回学堂去了,就闷闷沉沉吃了这顿过节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