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少年的月球基地 / 四十一 最后之战

四十一 最后之战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军舰上所有的炮弹毫无保留的发射出去,一时间这些炮弹如同齐发的万箭,击中了飞船,可是却完全不奏效。
  炮弹爆炸之后只是留下了些烟雾,而飞船的船壁上毫发无损,可见其坚固程度。有的炮弹就干脆就撞在坚固的飞船表面上,然后就弹开了,径直掉进水里。
  总司令怒了,下令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击毁飞船,既然他不仁,那我也不义了。舰载导弹,巡航弹,潜水艇的鱼类全部发射,战斗机和轰炸机同时出动,疯狂的向飞船上倾泻着弹药。这是,飞船的“炮管”挥动了一下,那极亮的光束一闪,一时间,大量的海水蒸发了,随之蒸发的还有潜水艇,他们被整齐的切成了碎片。军舰也大部被毁,一时间损失惨重。而人类却对无能为力。这种激光式武器是人类的一大噩梦,将大量的光子聚集起来,然后使之为定向运动,从而使射出的光线具有能量与热,破坏目标的物理结构。当时的人类仅仅是征服了电子而已,电子的定向移动就形成了电流流动在导体介质中,从而为人类所利用,然后就有了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然而人类并没能够征服光,人类所造出的电灯是电的光效应,而人类却不能将光能转化为电,太阳能发电不算,那是由光能刺激硅中的正电荷与负电荷,使之规律排列,正负电荷产生电势差,电子的流动就产生,而不是光转变了自己的性质来产生电流的。所以,面对有着光子科学极为发达的敌人,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
  人类当时可没有激光技术,激光手术那只是小儿科,而且那个年代还远远没有普及。人类的枪炮在它的面前就如烧火棍。
  战斗还在继续,不消灭它威胁就不会消除。各个国家的增援也在陆陆续续赶来,纷纷参与其中,当然肯定没有那么高尚,各国都是想要在战后分一杯羹,既然飞船来自外界,那么肯定有来自外星文明的先进的技术,要不人类就不会被打的这么惨了,既然自己出兵出力,那么以后就有借口要一些技术的战利品。
  随着战斗的持续,外星飞船开始做横向移动了,尖头始终朝着海面,飞船的喷射器的位置始终朝着天空,如果做直升飞机从上空略过的话,你会发下,喷射器的位置像是一个太阳灶的凹陷下去的部分,呈金属反光,材料似乎和周围表面不同,可是对其喷射器位置实施轰炸后还是安然无恙,没有任何的缺口在那个部位。此刻人类也推测出来了,飞船的宇宙中前进也是通过光能。
  人类无法阻止它的移动,直到弹药的大量消耗之后,人类意识到这东西只靠强行攻打是不奏效,所以干脆停止了攻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现在人类所能做的,也就是观察,但是对它的包围还是要保持的。
  飞船来到了一座荒无人烟的南太平洋上的小岛上,上面遍布森林植被,还有一座死火山。人类将那个小岛包围的死死地,水泄不通,漫天的战斗机群,如同芝麻一般的大小舰队船只。军队派出了登陆艇上了岸,坦克和其他类型大小水陆两用战车也从运输舰上了岸,各式各样的火箭炮被架起来,一时间,所有的武器都在瞄准那个飞船。飞船这时候也停止移动了,它就这样悬浮在小岛的半空中。
  飞船的外形从远处像什么,对,没错,从我刚刚的描述中,可以推断出,它就像一个尖头朝地的巨型的子弹。以后我们就叫它‘子弹’好了。
  ‘子弹’坚固无比,但是人类对它的攻击自然是不会停止,核武器已经列入了考虑的范畴。可是考虑到死火山的存在,这整个岛屿就是火山喷发形成的,要是威力巨大的核武器对该岛屿所处板块造成冲击,可能引起火山的复苏,甚至引起大地震。
  可是,前方的‘子弹’是很危险的,因为目前未能找到任何方法摧毁之,它的存在,足以威胁到任何一个政权的存在。人类还是决定坚决消灭目标物,为了确保核威力在控制范围之内,人类采用了战术中子弹。可是‘子弹’的攻击范围很广,加上是激光能量武器,射速接近于无限,和普通炮弹不同,要是目标被锁定之后,在‘子弹’开火之后躲避的可能是完全不可能的,光量子的速度是29.9999万公里每秒,是这个世间物质速度的极限。派送轰炸机投放中子弹,‘子弹’很容易利用激光武器将轰炸机击落,或者是在中子弹到达自己之前就击中中子弹,这样中子弹即使爆炸,威力也无法全部作用到‘子弹’身上。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子弹’的似乎有个自己认定的安全范围,只要军队一进入这个范围,‘子弹’会立即发射光线,让目标物彻底蒸发。所以人类所有的军事活动都是在这个方圆500米范围之外活动。
  如何在‘子弹’的眼皮子地下将中子弹送大它的旁边呢?通过普通的导弹发射同样也行不通。如果让核弹头导弹跟着其他的导弹群一起发射,那也是行不通的,只要它的‘光剑’一扫,这些导弹就全爆炸了,就像当时那一整排的军舰被横扫一样。怎么办呢?如何在它的眼皮子地下行动呢?
  就在这时,一个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那就是学习耗子一样,在整个岛屿的地底下挖通一条隧道,这个隧道一直通往‘子弹’正下方,然后将中子弹送到它的正下方引爆。只是,先不说挖通长度大约五百米的隧道有多难,在战争情况下,不排除‘子弹’可能的骚扰,中子弹在底下爆炸首先会影响它的威力,而且更容易造成地质灾难,有可能造成火山的觉醒,然后就是对生态的破坏了,虽然整个岛不一定会被炸平,但是地表的塌陷是一定会造成的,中间会形成大坑洞,然后海水再倒灌,到时候整个岛屿也就名存实亡了,海水倒灌又会充分与爆炸后的辐射污染物混合,在经过洋流的运动,辐射污染就会遍及更大的范围。但是,这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了,要接近‘子弹’,只有走这条路,之前军方已经无数次的通过导弹群来掩护装有中子弹模型的导弹到‘子弹’那里去,可是都被它拦了下来。只能采用这条下策了。
  于是,军方开始了挖掘作业,挖掘的地点是一座山的后面,因为这里的能够遮挡‘子弹’的视线,以起到掩护作用。‘子弹’的视觉原理还不清楚,疑似红外探测器的结构,视角为360度,没有射击死角,包括头顶,因为光束炮管是模块化移动的,可以移动到‘子弹’全身的任意角落。
  挖掘作业一直在进行,调集了全世界的专家以及最先进的挖掘技术,不过即使这样,挖掘作业最快也要一个月,因为不但要考虑挖掘时的困难,像地下的岩层这种难挖掘地段,还得保障整个隧道的稳固不会坍塌,这既是要考虑地质土层的事情了,还有要考虑地下水源以及沼泽分布情况,所以挖掘工作是十分困难的,也凝聚了挖掘人员的一片心啊。
  挖掘工作比较顺利,‘子弹’也一直没有察觉,看来人类的猜测是正确的,‘子弹’并没有探查地下的能力。在人们挖隧道的时候,部队在平时佯攻,吸引敌人注意力,武器专家也在现场收集高贵的数据,为未来的武器研发打下了基础。直到隧道挖到了‘子弹’的脚底下,它也表现出未察觉的样子。人类在隧道内铺了铁轨,中子弹就搭载着轨道车到达了指定地点。中子弹的位置也是放置的与表层越近越好。随后,部队撤出小岛,部分坦克装甲车以及飞机空着留在那里,还有一些检测仪器,顺带着为这次地下中子弹爆炸试验测量数据。
  看着已经撤离的部队,还有已经空无一人的荒岛,还有那个巨大的吓人的黑色‘子弹’,那个外星文明的产物实在是有太多的未知,然而人类与他们之间是不可能共处的,活着的,只能有一个。看着那个还冒着硝烟的战场,总司令感慨万千,自己有生之年还能打这场惊天动地的大仗,这辈子也是值了,永别了对手。总司令庄严的按下了手中中子弹的引爆按钮。”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