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重生美利坚之帝国崛起 / 175章

175章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原时空历史上的加兰德步枪使用的是长长的硬木枪身,非常结实,而结实的后果就是沉重!
  
  基本枪型设计出来,其他的就可以慢慢改进,直到亨利满意为止——或者说满足了亨利提出来的设计指标为止,那么第一项就是改进枪械加工工艺,改切削为冲压!
  
  不过,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冲压工艺也不过就是刚刚起步,就算有亨利提前很多年就开始引导冲压技术,还开发万吨级的水压机,但遗憾的是,十几年的时间下来,冲压工艺依然没有在美国普及开来。
  
  尤其是在和平时期更是如此,要知道冲压这种工艺虽然简化了金属加工难度,但是对材料方面的要求也提高了,尽管如此,冲压部件在很多人看来还是缺乏了一种工业之美。
  
  要知道金属切削工艺是是从一大块钢锭开始,一点点切去不必要的部分,然后在成型,这是减法。而冲压工艺就是直接改变形状,并没有其他的损耗。
  
  但是从加工成品角度来说,切削工艺制造的零部件往往会更加精密,也是金属加工工艺的最高技术的体现,而这一点是冲压比拟不了的。然而,冲压工艺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约!节约了大量的工序、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也节约了大量的材料!是用于大工业规模制造的首选加工方式!
  
  冲压虽然可以简化工序,但对于材料的要求也比切削要高一些,至少用于冲压的材料均匀性要满足要求,密度、韧性也是需要注意的——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使用冲压的,比如用于铸造的球墨铸铁,这种材料就无法用到冲压工艺上。
  
  这样一来,就要求对材料研究投入更多。原时空三十年代小胡子德国能使用冲压工艺制造MG42吗?不一定,因为这个时代,他们是用切削工艺加工的MG34,而MG42就是其冲压加工的改进型号!换句话说,只有在德国的金属加工工艺、材料学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才会大规模的使用冲压工艺。
  
  而在英国也是一样,著名的司登冲锋枪也是采用了大量的冲压工艺进行制造,但司登冲锋枪却存在大量的缺点,其中最严重的就是这款枪没有保险设置,士兵很容易在不经意之间造成枪支走火,出现伤亡。这是英国的武器设计师不懂得射击保险的重要性吗?不是!而是他们的材料有问题,无法使用冲压工艺加工出来设计了保险的枪机机构,所以才迫不得已的将就了——面临数十百万德军随时可能进行的登陆作战,一个两个士兵的生命与马上大量装备武器之间,英国设计师选择了后者!
  
  与司登冲锋枪相比,小胡子德国使用的冲锋枪,从MP38到MP40,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尤其是MP40也是使用大量冲压、焊接工艺的零件,用来代替MP38的机加工工艺的零件,降低成本,但是MP40因为材料科技方面的进步,就没有出现司登冲锋枪的问题,就连MP38原有的保险不太可靠的问题,也被解决了!
  
  尤其是使用冲压工艺下的标准化,可以让不同的工厂生产零部件,最后进行组装,加快生产速度。虽然美国和德国、日本不一样,但这种标准化零部件的生产方式,完全是可以效仿的!
  
  就比如美国在参加二战后,用更先进的分段生产以及焊接工艺,加速了军舰的建造,从1941年12月到1945年9月,美国一种制造了小小的一千多艘军舰,其中包括重型舰队航母22+2艘(埃塞克斯级22中途岛2),轻型航母9+1(独立级9塞班级1),护航航母45+18+50(博格级康门斯门特滩级卡萨布兰卡级),其他的还有10艘战列舰,48艘巡洋舰,349艘驱逐舰,498艘护卫舰!
  
  如此众多的战舰,充分体会出了美国的工业实力,同时也表现出了美国的工业技术水平。
  
  比如焊接工艺,如果说是加工工艺的进步,不如说是材料科学的进步,没有合适的材料,如何加工战列舰的装甲板?那可不是厚度只有毫米级的装甲,而是厘米乃至分米级别!
  
  这样厚度的焊接工艺,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今天的华夏,也一样是顶级的加工工艺。前一段时间,老猪在电视上看到一位焊工出身的女工~~女工程师,就是因为使用了单面焊接技术完成了一个厚度足有十厘米的焊缝而上了电视的宣传短片。(注意:电视上的演示,并不代表实际加工厚度,以华夏的习惯,肯定会具备加工更厚焊缝的能力!)
  
  厚钢板的焊接,首先就需要有足够的焊机功率,焊药和焊剂,还有不同的焊接保护方式,形成了很多种的焊接加工工艺:熔焊、压焊和钎焊。而具体到了对焊点的保护方式,比如熔焊里使用的气体保护电弧焊就有氩弧焊和二氧化碳保护焊等不同方式;而压焊方式下也有扩散焊、高频焊、冷压焊这种比较另类的焊接方式,但更多的还是使用电阻焊接方式,通过融化接口处的金属材料达到焊接的目的;而钎焊则是在多数时候,用来填补漏洞、缝隙的,一般使用熔点比较低的材料,填充接口间隙并与工件实现原子间的相互扩散,从而实现焊接的方法,但这种方法需要处理的问题会更多,比如焊缝两侧金属的性相的改变,需要预热、保温和焊后的人处理等工艺。
  
  认真说来,钎焊也是平时见到最多的焊接方式,也是非常考较加工工艺和技术以及相应的焊接知识的。
  
  比如该用23号焊条加工工件,但使用了25号焊条,虽然可能工件的使用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颠倒了两种焊条的加工条件,该用25号焊条的使用了23号焊条,那么就是一场灾难!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可能表面上看不出来什么,但在使用中,就会出现抗拉强度不够的问题,那么就会出现重大技术安全隐患!
  
  例如,使用到建筑工程上,可能造成原本能够抗6级地震的建筑,连4级地震都顶不过去,那是面临的可不是一个两个的伤亡!而是几百上千人的伤亡!
  
  如果换到战列舰上,出现问题,损失的就不仅仅是一艘舰艇的问题,还记得那个铁钉于马掌的故事吗?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瘸了一匹战马;瘸了一匹战马,败了一次战役;败了一次战役,丢了一个国家。
  
  这种连锁反应,是任何一个军队指挥官不敢轻视的。如果知道是应为一个焊工使用错了一根焊条,结果导致战争失败,估计那个焊工会被战败了的众多将领活吃了吧?
  
  除了材料配方,还有材料加工工艺,比如现代核潜艇的螺旋桨加工,就使用了单晶拉生的铜锰合金复合材料,用来减少共振、降低噪声以及消磁。
  
  所以,科技界的每一次突破实际上都是材料科学的一次突破,或者是一种新材料的诞生,最突出的应用就是后来全世界都关注的高温超导体材料的研究!
  
  材料学作为最基础的科学研究,也是最消耗金钱和和时间的,亨利自己的材料实验室,这些年来一直就是亨利投资最大的吞金兽,从亨利开始动念头对外进行投资,到1926年做年度总结的时候,二十多年来,已经投入了不下两千多万美元的资金,但是到现在,能够明确用途的合金配方也是寥寥。
  
  不过,还是有两三种合金配方可以使用到了发动机的研发上,让发动机的额定功率提升了一大块,所以才有卡塔琳娜总航程达到4500公里的变态表现!如果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还能提高的话,卡塔琳娜的速度就可以超过450公里的时速,那么对于两地往来的便捷程度也会提高,大规模开展民航运营就具备了飞跃的机会。
  
  能达到4500公里的航程,那么改进下去,就可以达到6000、7000公里,坐飞机飞跃大西洋两岸就会成为上流社会的首选!不知道有了飞机后,泰坦尼克的杯具还会不会发生。
  
  还有炮钢,华夏在民国时代制造的炮钢质量都是很差的,比如阎百川的太原兵工厂虽然能量产75山炮,但是在射程和威力上,却不如日本,在忻口会战中还是靠数量才压制了日军的炮兵,然而当日本空军出动后,晋军的伤亡一下子就剧增,并因为日军偷袭娘子关成功,导致忻口前线的晋军防御崩溃。
  
  究其原因,还是晋军不能在装备上完全压制日军,所以不得不集中自己的部队在正面进行防御,而这样一来,忻口侧翼的防御力量就被削弱。
  
  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这就是晋军太原兵工厂在材料学上的落后,导致其生产的炮钢质量不佳,在射程上吃亏,这才不能依靠射程的优势,迅速打击日军的炮兵部队,只能用来打击日军步兵,保护自己的前沿阵地。
  
  要说日军装备的火炮在整个二战期间,和欧美国家相比,那就是一个渣,但面对华夏自己生产的火炮,那就是一个强!即使到了原时空的二十一世纪,也会有国家有这种材料学上的弱点,导致其装备设计很不错,但生产出来就不是那么回事。这个例子最典型的就是印度。
  
  印度自己设计、生产的主战坦克“阿琼”,从1974年开始设计到装备部队的2004年用了三十年,但是依旧存在一个射击后炮膛镀铬脱落的问题!那可是2004年!结果阿琼坦克就成了印度陆军最不受欢迎的装备,只会出现在阅兵式上,而不是出现在战场!
  
  所以说材料学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不过,任何一种新材料的诞生都充满了偶然性,都是在千万次实验中诞生的,没有任何侥幸——每一次实验,都要对实验材料、实验步骤等进行认真的记录,千万不能出现一种新材料诞生,却无法还原实验步骤再现的窘境。
  
  而这种实验也往往是最枯燥、最机械的,也是最考验研究人员耐心的。像亨利在材料学研究上的投入,如果换了一个普通的资本家,可能在短时期内没有产生需要的效果,可能投资也就会中断,研究人员也会解散。
  
  不过话又说回来,从元素排列的角度来说,材料学又是一个穷举法下的研究科学,只要时间足够,我们肯定能够得到自己需要的结果;不过新材料出现后,也往往会给投资人带来非常丰厚的收入。
  
  这方面已有同样的例子,那就是尼龙。亨利在去年和杜邦谈妥了委托研发合成纤维的合同,一年半近两年后,杜邦传来了一个令亨利惊喜的消息,第一种高聚酯材料已经研究成功!现在正在进行各种物理和化学方面的测试,不过从初步的一些检测报告里可以看出,这是一种无论是弹性、强度、透明度和光泽度等方面都非常优秀的材料!
  
  得知这个消息后,亨利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丝袜!
  
  这种有杜邦杰出的科学家卡洛瑟斯领导的科研小组研发出来的材料,自从它诞生的第一天,就被无数爱美的女人视为瑰宝!为了购买一双尼龙丝袜,很多女人甚至愿意在商店排上一天的队;还有的收入比较低的女人,为了避免别人因为自己没有穿尼龙丝袜而看不起人,甚至会在自己的腿上用颜料画成丝袜!这是多么疯狂的一种现象!然而也是让胡路和杜邦乐疯了的现象。
  
  原时空历史上,卡洛瑟斯是在1928年才开始承担独立实验室研发高分子聚合物合成纤维的,然后在1930年发现高聚酯的抽丝现象,然后在1935年发现了第一个具有稳定性质的合成纤维的分子式,并在1938年解决了用于生产这种高聚酯的原料生产问题,并在1938年10月底宣布诞生了第一种合成纤维。
  
  不过这一切都在亨利的金钱攻势面前算不了什么。原时空历史上杜邦公司才投入多少钱来进行研发?25万美元/每年!而在亨利这个已经投资了大量金属材料研究的眼睛里,25万美元还真是让亨利看不上——钱的多少可就代表了对实验室的掌控权,也代表着未来这方面的利益分配,亨利可是很轻易地就在杜邦公司没有重视的时候,利用资金形成了对实验室的实质控制。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