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孝宣治世 / 十一章 勤政爱民贤君主

十一章 勤政爱民贤君主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这期可能不怎么精彩,甚至有点无聊,权且当做我用来正(chui)三(nan)观(shen)的吧。
  之前的十章,每一个章节我都会用两个字来形容宣帝——腹黑。对,他是腹黑,他是耍阴招,但他是个天才,真正治国平天下的政治英才。
  他会玩人所以得到了权,他有才华所以能治国,他三观正所以成为明君。可以说刘病已是将严谨腹黑和重情重义完美结合的典型代表。
  我会写这章基本能算政治报告的东西是想告诉大家,野心家和政治家的区别。尔虞我诈,弄权专政固然精彩纷呈大家都爱看,可人生不可能全是阴谋诡计。就像故剑情深,它没有阴谋论,只是爱情最好的模样罢了。
  同样,我们应该以多重角度看待历史人物,我不希望因为我之前一直在讲政治斗争,让大家觉得刘病已只是一个城府极深的权术高手。我希望大家对他的印象,是盛世明君、中兴之主。
  今天,我们来谈宣帝亲政之后是如何治国的。
  首先是吏治,这是宣帝一生都在抓的问题。核吏,甚至成为了后世对其政绩整体评价的四分之一。
  宣帝出身民间,他很清楚从百姓的角度出发,想要的是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员。老百姓最恨的就是贪官污吏和豪强侠盗,一个官哪怕你没有才华、政绩不算出色,只要清廉节俭也会受到爱戴。哪怕你缺心眼不会做人,只要你能不对权贵低头、惩处地方豪强,老百姓也会对你交口称赞。
  而宣帝却是人品政绩两手都要抓,所以在他手下当官会有一种现代孩子高考的危机感。因为宣帝实在是太喜欢考试了,动不动就审核一遍朝臣或者从地方上抽样检查。
  他励精图治,每隔五天就要召开一个全体会议,自丞相以下,诸位大臣都要就自己分管的工作向皇帝作详细汇报。
  在任命州刺史、郡太守、诸侯国相等地方高级干部的时候,汉宣帝都要亲自召见谈话。先听他怎么说,然后再看其工作实效;如果言行不一或是说大话的,就一定要逼问他们说出个所以然来。
  虽然宣帝是一个喜欢考试的上司,但同时他也是一个喜欢奖励员工的老板。侍中、尚书等中央高级干部有表现优异的,会厚加赏赐;恩及子孙的奖赏,将来不因本人故去而剥夺。
  而且,宣帝在民间的时候就已经精通法律,他很清楚,光靠思想道德去教化民众是不可能的,一定要有周备的法律系统。所以他设置的中枢机构职能周密,各项法律制度设置完备;上下相安无事,没有官员会苟且偷懒。
  宣帝是个很讨人喜欢的皇帝,他出身民间所以非常了解民生疾苦。他很清楚,老百姓过的好不好,朝廷中央是鞭长莫及的,关键还是看地方父母官是否尽职尽责。
  所以,宣帝对地方官尤为看重,有非常好的政策。地方上二千石官员工作有实效的,刘病已就颁发正式诏书予以表彰,增加他们的俸禄,赏赐黄金,甚至赐爵关内侯;中央大员出现空缺,就按照他们所受奖励的多少先后依次任用。
  而在有汉一朝这一时期的好官最多,汉宣帝当政时期也被誉为汉朝的中兴时期。这就是真正的“孝宣中兴”。
  宣帝的中兴和武帝的大一统不一样,他不是统一、不是征伐,而是改善民生,让老百姓过好日子。所以,宣帝可以说是西汉最得民心的皇帝。而得民心者得天下,所言非虚。
  论爱民如子,西汉能与宣帝媲美的怕只有孝文皇帝了。而经历了整个孝宣中兴盛世光景的刘向,在和汉成帝讨论历代先帝时则不遗余力的做起了“宣吹”。坚持认为汉宣帝比汉文帝更了不起。
  这是绝对的民心思慕,因为刘向这小子以前曾经因为推荐方(神)士(棍),而被宣帝贬过官[允悲]结果,他居然是宣帝头号大粉[笑cry]
  刘向和成帝的对话太长,贴出来很麻烦,文言文大家也看不太懂,我就小小的总结一下。大体过程是这样的:
  成帝一开始根本没想问他爷爷,他问的是汉文帝。刘向却长篇大论说了一大通宣帝的事,还强调了两遍文帝不如宣帝。
  你这么玩,成帝自然不得不提一下“其治天下孰与孝宣皇帝?”(文帝和宣帝哪个好?)
  结果我们的刘向小同学来劲了,吹的我这个宣帝真爱粉都甘拜下风“中宗之世,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亲,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太宗之时。亦以遭遇匈奴宾服,四夷和亲也。”(诶嘛,听的我好嗨森= ̄ω ̄=)各种强调文帝不如宣帝,还重点从内政,法律,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说明为什么不如宣帝[允悲]
  “其治过於太宗之时。”这话幸亏是两千多年前的刘向说的,这要是我敢在网上说这话,只怕会被杠精挂旗杆吧(๑•ั็ω•็ั๑)
  成帝得到回答后,跳过这个问题,又问文帝和周成王哪个好?注意,这是让比较文帝和周成王!结果刘向刚开始还回答问题,后面又跑偏了,开始长篇大论一通文帝如何不如宣帝![笑cry][笑cry][笑cry]
  文帝宣帝搁现在要是流量小生的话,刘向可能早就被贴上宣帝脑残粉的标签了[允悲]刘中垒,你好歹也是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和文学家。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典籍整理做过不朽贡献的大人物,怎么这么不矜持,一碰到孝宣皇帝的话题就狂热得跟个追星的小女孩似的[允悲]
  宣帝不仅核吏,还重农。他重视农业生产到了什么地步呢?连自己皇陵周边的土地都拿给没有土地的老百姓耕种了[允悲]
  而在这方面,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人才,虽然他没有麒麟阁精英榜上的人名气大,但是却一口气创造了两个成语出来。
  此人叫龚遂,字少卿(跟邴吉撞字了)。一个靠着成语小故事,上过高中语文试卷的人[笑cry]
  有一年,渤海郡闹饥荒,很多农民没饭吃活不下去,出来抢劫、造反。一时间,盗贼并起,治安大乱。汉宣帝下令征召才能出众的官员前往平乱。丞相(魏相)、御史(邴吉)举荐前昌邑国郎中令龚遂。
  刚见到龚遂的时候,宣帝有点失望。因为当时龚遂已有七十多岁,汉宣帝召见龚遂,龚遂个子矮小,与刘病已所听到的形象不相符合,心里有些看不起。
  但龚遂却靠着敏锐恰当的答对,打消了宣帝的疑虑,证明了自己是一个不靠脸吃饭,而是靠才华的人~于是宣帝就任命龚遂为渤海太守。
  龚遂出发前向陛下讨了一个承诺:希望朝廷不要用法律来约束我,我将会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见机行事。宣帝同意了还赐给他黄金以示勉励,于是龚遂便孤身上路来到了渤海。
  到了渤海,他发布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召回那些派出去捉捕盗贼的官吏,凡是手持镰刀锄头以及其它农具的人,一律视为良民百姓,各级官吏不得再缉拿盘问;只有手持兵器的人才算是盗贼。
  作乱的百姓一听到新任太守的命令,纷纷扔掉刀剑弓弩,拿起镰刀锄头。说也奇怪,就这么一条小小的命令,居然让乱民全部消失了,老百姓又重新安居乐业。于是龚遂打开官府粮仓救济贫民;选派品行端正的官员安抚百姓,实施管理。
  在渤海做了一段时间太守以后,龚遂发现齐地风俗崇尚奢侈,人们喜欢从事工商末业,不愿意在田间辛苦劳作;于是龚遂以身作则,提倡勤俭节约,劝导百姓从事农业生产。他规定按照每家人口的多少,必须种树多少,养家畜多少。
  见到有带刀持剑的,龚遂就让他们把剑卖了买耕牛,把刀卖了买牛犊,还对他们说:“带刀持剑哪里比得上带牛佩犊!”
  他时常不辞劳苦,往来巡视。经过这一番努力,龚遂终于使勃海郡内各家各户都有了一定的积蓄;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刑事案件以及民间诉讼也越来越少。
  龚遂的人品和业务能力难得,宣帝的无私信任和不加干涉也难得。君臣相信,将相和,才有缔造一个盛世的资本。
  龚遂在孝宣中兴里实在是个小的不能再小的人物,却同样为中华成语库贡献了“带牛佩犊”和“卖剑买牛”。
  孝宣中兴的重视农业生产和吏治清明从龚遂身上可见一斑,无愧于有汉以来良吏最多的评价。
  君贤臣谨步正轨,勤政爱民迎中兴。而我相信,一个好皇帝最简单的定义无外乎是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宣帝做到了♥
  本章没什么重点,就是系统的介绍了一下核吏和重农。滥赏前文我们提到过,而怀柔将会后文再叙。
  “滥赏”“核吏”“重农”“怀柔”这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孝宣皇帝一生的政绩,都是缓和社会矛盾,利国利民的好政策。而宣帝励精图治、努力建设国家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
  政治家和野心家的区别是什么?大概就是慈禧在那办万寿庆典、吃一百多道菜的时候,宣帝在那忙着官员的升迁考核连晚饭都顾不上吃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