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刀剑安山海 / 第一百零三章 蛮王殿内议兵

第一百零三章 蛮王殿内议兵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是年,正是雨中孤萍、摇摇欲坠的大宥朝的天宝二四八年。
  自从大宥太祖于西北荒漠中获取来自天外的异宝,仅仅十年,太祖便一扫八荒,统一世人所知的所有疆域。
  “天宝”,便是“天外异宝”之意。太祖定都盘古城,改盘古城为帝畿,开元“天宝”。
  那一年秋天,有一星,自北斗之西南而向东北,像是要将夜空两分。
  天宝元年,大宥朝廷一片祥和,大有欣欣向荣,与日月争辉之迹。
  可世事难料,励精图治的宥太祖于天宝七十五年离奇驾崩,继而宥二世,也就是《青史》上所记载的宥太宗继位。
  天宝七十六年,又有一星孛于北斗……
  而后,即便是昭昭《青史》也莫名出现了一段空白,一段不为人知,且更像是人为地不让人所知晓那般。昭昭《青史》竟然“漏掉”了整整十年的岁月。
  世人只从《青史》上无头无尾且自相矛盾的只字片语上得知:
  太宗暴戾且淫,失道……
  诸侯奉宥三世密诏,起兵讨伐……
  而后诸侯裂土而王,天子势危……
  只这些模糊得像是在一块黑布上用笔墨写出来的三言两语。
  而后,自大宥天宝七十六年至今,天子仍是天子,可已名存实亡。
  是年秋,正是当今天子继位两季之日。按大宥礼义,天子诏告天下,邀众诸侯入帝畿:览盛世于目下,挽太平于怀中。
  约莫二十余封天子诏,于七月秋自帝畿盘古城四门奔向天下各诸侯所在。
  可直到九月下旬,已在宝和殿摆下宴席的天子却迟迟见不得有任何一诸侯入这帝畿。
  宝和殿内,天子高坐于四灵椅之上。
  那椅宽敞得很,足够一座三人。四足各是四灵首——麟凤龟龙,四灵大口鲸吞,稳稳撑起天子座。
  天子一袭金衫,头顶十二旒金冠,旒上串着十二块五色玉。胸前两边绣着麟凤龟龙,一条金丝编就的蔽膝之上也一并绣着四灵兽。
  天子四岁继位,如今已有二十八岁。十二旒垂于面前,让殿内群臣看不清天子容貌。
  他左手扶龙头,右手绰麟首,座下龟背,背靠九尾凤。腰间一口长剑,剑长五尺又九寸。
  那剑剑柄首雕着麒麟首,剑柄刻凤翎,两叉护手皆是龙头,剑鞘上更有龟甲铺满。
  正是天子剑。
  如此威严模样,可宝和殿内的桌案却空了大半。只有少许宥朝官员跏趺而坐,分两排跪于岸前。
  面对着大半的空位,即便是平日里最擅言谈的官员也修起了闭口禅。
  一殿无声,几乎落针可闻。
  倒是天子自己笑出了声来。
  一阵憨笑,或悲或喜,或怒或乐,无人能说得明白。
  左列之首,自然是那人称盘古紫金龙的武定君。
  他捧爵长跪,朝天子一揖,慨然谓天子道:“陛下,今日秋高气爽,正好痛饮!”
  天子再笑,捧爵而起,对武定君一揖,笑道:“诸位,与朕同饮此爵!”
  一殿大臣长跪而揖,齐声道:“愿与陛下同饮!”
  一爵毕,武定君跏趺而坐,抬手问天子道:“陛下方才因何而笑?”
  天子起身,绰着短须说道:“诸侯不来,可给朕这盘古城省下许多酒肉啊!”
  一语毕,满殿皆笑。
  可无人知晓,刚刚仍乐不可支的天子一坐下天子座之后便一脸凝肃。
  与此同时,盘古城西千里处,轩辕国内……
  “孤王今拥兵五千盛,能入主帝畿,为天下之主否?”一人面前垂着十旒,问另一人道。
  “可,也不可!”那人说,一头白发胜雪,一对眸子却发着异光。
  “怎解?”
  “若要入主帝畿,千盛之兵足矣。可若要为天下之主,纵是万盛之军也不够!”
  “为何?”面垂十旒的那人问道。
  ……
  负水入海口处,往南边是被中原人士称为蛮夷之国的蛮国。
  此地多山,多树,鸟兽极多。千里丘陵遍地,却无一亩良田。
  在满是松槐桑桂等杂树的林子里,一棵榕树尤为显眼。
  榕树本就是独树成林的货色,而这棵榕树更显得野蛮。
  榕树“林”正中的一截树干,十人不能合抱。四仰八叉,无须生长的树干之上,一根根树须垂下,入地之后不消几年便成了另一截树干。
  如此反复……
  一片榕树林子,如十余尾蛟龙头尾相连,占地足足八九亩。
  这还不是最奇特的地方。
  榕树之上还修着一座宫殿。
  一座隐在密密麻麻的树冠之内、占地同样八九亩的宫殿。
  整片宫殿不用一颗钉子,皆是取自林中各种树木,在刚取下之时便野蛮地在榕树上削一道口子,再将连皮的木头嵌入其中。
  也不知用了多少年,生命力极强的榕树反噬这些鲜木,却又在人为刻意安排之下把自己长成了宫殿模样。
  殿内,一人头顶牛头骨,两条牛角在脑袋正上方长出,往两边蜿蜒,而后汇聚在上颚之下,刚好在那人的额头之前。
  一块通体腥红的宝石被嵌在两条牛角角尖,在这密不透风的“榕树殿”里散发着红光。
  正午,十余人身前却点起了炉火。
  否则伸手不能见五指。
  “明年便是两季一度‘祝融劫’,按我蛮国惯例,要举全国之兵,劫掠他国。”头顶牛头骨的那人说道。
  “那要劫掠哪国?”一人于火光中问道。
  “伯虑国、羽明国离我蛮国太远,离得近的小国又怕担不起‘祝融劫’的盛名。”
  “蛮王若是有了决定,直说便好。我等照办就是。”
  “传王命,”头顶牛头骨的那人起身,殿里的十余人尽皆单膝跪地,左手撑地,右手负于后腰,“明年春,各部所有二十以上之人悉数在负水南岸集结。依照惯例,五十以上者在前,年幼者在后。与本王一道,北渡负水,而后往西,直取玉诗国!”
  “吖!”那十余人沉声喊道。
  不多时,连同蛮王在内的十余人悉数来到殿外,而后一跃而下树冠。
  蛮王将头上的牛头骨取下,靠在榕树林里最大的那截树干上。
  只见他一头银发,后颈处却长着一缕青色发丝。
  身上衣着也时分古怪:上衣左半边为牛皮,右半边为红锦,自后背沿着脊椎骨一分为二。腰间所系不是什么玉腰带或是什么锦带,却是一条由干树皮编就而成的麻绳。
  麻绳之上悬着一口长剑,一口六尺九寸、与安云腰间那口太阿剑极其相似的长剑。
  “蛮王,那年你也在,我蛮国以武为尊,你武艺冠绝我蛮国,你为蛮王谁人不服气?可我蛮国重诺,既然答应了武曌帝便该信守诺言。蛮王为何食言,要劫掠玉诗国?”一人头顶连皮虎头问道。身上衣着与蛮王相似,只是上衣的左半边却是虎皮。就连腰间那条麻绳,所悬的那柄长剑也几乎一样。
  “当年那诺言是怎么说来着?”蛮王反问道。。
  那人思索了片刻后答道:“‘只要武曌帝一日在安东,我蛮国便一日不入安东’!”
  “那就对了!”蛮王大笑,“武曌帝不在安东,早已被玉诗国主诏入青民城,已有近二十年之久。只要武曌帝一日不在安东,我蛮国劫掠他玉诗国便算不上食言!”
热门推荐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