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时代无悔 / 第37节

第37节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这简直是开玩笑,怎么可能啊!
  很快,杨立民打消了他们的疑问。
  杨立民道:“也许大家还不相信,觉得我们没有技术也没有能力做出如此美观的产品。但是恰恰相反,你们知道这两只鞋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做出的吗?告诉你们,这两只鞋其实在爱民厂的技转科板房里做出来的。你们也别不信,刚做出来需要抛光打磨我还带着这两只鞋去了包装车间那边借用打磨机呢!整个包装车间的工人都可以给我作证!”
  
  杨立民说的是实话。
  技转科板房并没有打磨机,他只能去包装车间借用。当时,当他拿着这两只鞋去包装车间的时候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过当时现场只有工人,还以为这是杨立民买来送马莹的礼物。
  毕竟杨立民和马莹这段时间似乎走的有些近,被人误解也不怪了。
  “可是,我们做不来这样的鞋啊!”
  当下,有一位年妇女问杨立民。
  正如她所说的那样,整个爱民厂的人都没有做过,而她们显然更不可能做过。
  无知无畏,说的是二愣子。
  真正稍微有点儿头脑的却是无知而感到恐惧。
  因为无知,代表着不懂,既然不懂,谁又敢轻易下手呢?
  有着这样想法的人占了绝大多数,不过他们却从心底升起了一丝希望。
  
  因为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那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既然大家都不会做,那么这才显得珍贵嘛。如此一来,利润自然可观的多。
  相于杨立民刚刚说的带着大家吃肉,现在想一想还真的有几分可信度。
  不过他们却没哟表态,依旧看着杨立民,看看杨立民接下来的安排。
  “谁说的你们不会做鞋?”杨立民笑了笑,然后用一种开玩笑的口气对着众人道:“在前几天,我还专门去了市场一趟。凑巧,刚好碰到一位同事在哪儿摆摊,卖的正是咱们厂里家属们利用业余时间做出来的布鞋。当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几双鞋刚摆在摊位立马被抢购一空。呵呵,你们还觉得你们不会做鞋吗?”
  
  “我们那时做的布鞋,怎么能和你这鞋?次我听我家那口子说皮料是按照什么英尺计算的,巴掌那么一点儿大要好几块钱呢!”
  那位年妇女还是觉得有些担忧,又问道:“而且我们做的布鞋用的都是一些边角料,也不值钱,做坏了做坏了。可你这鞋....看去好高档的样子,要是做坏了可怎么办?”
  这也是众人的担忧。
  利用厂里的废料做鞋,产生了废品,大家没有心理负担。想着本来是废品,再作废也不过是它们的原本归属罢了。
  可是皮鞋可不是布鞋,光是从原材料两者有着很大的区别。
  皮鞋之所以叫做皮鞋,因为其本身的原材料是诸如牛皮、羊皮之类的皮料。
  而且这些皮料可不是像布料一样按米数或者码数计算,而是按照平方英尺计算。哪怕是在这个物价极低的年代,一平方英尺的牛皮也需要大约三块钱。
  这样贵的材料,谁敢轻易下手?
  
  一双鞋哪怕是用料最少的单鞋也需要大约3.2-3.4平方英尺的皮料,换算过来不算鞋跟、大底,光是皮料这块的成本需要足足十来块钱。
  要是一个不小心,这大半个月的工资科没了,要说心里不慌绝对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才需要培训嘛!”杨立民淡淡道:“因此我决定咱们按照这两款鞋用布料做一批先练练手,等大家熟悉了之后咱们再改用皮料,这样一来我相信大家应该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了吧!”
  早在杨立民刚刚得到厂里通知,让他担任劳动服务公司经理的时候,杨立民已经想过了这个问题。
  更何况劳动服务公司这边还主要靠着爱民厂那边的补贴发工资,显然生产产品购买材料这些也不太现实了。不过杨立民却在马向前那儿了解到一个消息,那是在爱民厂的库房里还有着不少近年来生产产品遗留下来的库存材料。
  这也是说有了这批库存的遗留材料劳动服务公司这边有了起步的本钱。等这批原材料做成了产品,销售过后,那时候劳动服务公司自然想做什么做什么了。
  当然,杨立民不会和这些工人们说出自己的计划,他现在最重要的不是生产,而是在眼前的一百二十名工人的心建立起一股无强大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明天会更好!
  第55章保证
  的确,用做布鞋来进行练习,从而由此到做真皮皮鞋过度,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计划。
  但是工人们的眼光并不一定能够看到杨立民的苦心,他们是最懂得感恩,也是最实际的一群人。哪怕说的再多,再好听,要是工资没有变动,那么也得不到他们的认可。
  杨立民心里非常清楚,所以接下来他又开始了讲话。
  杨立民接道:“在场的工友我想我大致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待业的青工,因为厂里现在并没有正式工的岗位,所以在劳动服务公司班主要目的是为了以后在合适的时候补正式工的空缺,或者顶替你们父辈退休后的名额。另一部分则是爱民厂那边工人的家属,在公司班是为了赚钱贴补家用,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
  “没错,我是等着想当正式工呢!只不过都两年了,厂里边还没有名额...”
  “我也是....”
  杨立民刚说完,立刻有不少人吆喝出声。
  在这个年代,的确有顶替班一说的。
  当年国家为了解决用工问题,规定在职的工人在退休以后,可以让一名子弟顶替班。一来是为了解决用工问题,而来也算是国家对工人们付出了大半辈子清楚的一种福利。
  
  只不过现在的情况是老一辈的工人有的还没有退休,可是子女已经长大了,父辈没有退休,这些工人子弟自然没办法顶替班。
  所以造成了当时在很多的工厂内总有许多临时工,或者待业青年。
  他们为的是苦苦的等候,等他们父辈退休以后能够接班,又或者当厂里需要招聘正式工的时候,厂里能够予以转正。
  只不过这种想法似乎是一种奢望,随着计划经济转变成市场经济,国营厂在这最后一波短暂的辉煌过后,已经日落西山。
  
  而这些等待转正成为正式工的轻工们注定了看不到任何的未来。
  “除开想要挣点儿钱贴补家用的阿姨们之外,我想说的是算大家有机会转正,成为了一名你们所想的正式工,可是你们觉得你们能实现人生理想了吗?”杨立民侃侃而谈的继续说道:“我想你们之有很多青工和我的年纪差不多大,有的甚至我的年纪还要略大一些。这代表这你们即将要恋爱、结婚、生子,换句话来说,你们即将面对的已经不是你们自己一个人,而是一个家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