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小土地修神传 / 灵源大道歌

灵源大道歌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我为诸君说端的。命蒂从来在真息。照体长生空不空。灵鉴涵天容万物。
  太极布妙人得一,得一善持谨勿失。宫室虚闲神自居,灵府煎熬枯血液。
  一悲一喜一思虑,一纵一劳形蠹弊,朝伤暮损迷不知。丧乱精神无所据。
  细细消磨渐渐衰,耗竭元气神乃去。只道行禅坐亦禅,圣可如斯凡不然。
  萌芽脆嫩须含蓄,根识昏迷易变迁。磋跎不解去荆棘,未闻美稼出荒田,
  九年功满火候足,应物无心神化速。无心心即是真心。动静两忘为离欲。
  神是性兮气是命,神不外驰气自定。本来两物更谁亲,失却将何为本柄。
  混合为一复忘一,可与元化同出没。透金贯石不为难,坐脱立亡犹倏忽。
  此道易知不易行,行忘所行道乃毕。莫将闭息为真务,数息按图俱未是。
  比来放下外尘劳,内有萦心两何异。但看婴儿处胎时,岂解有心潜算计。
  专气致柔神久留,往来真息自悠悠。绵绵迤逦归元命,不汲灵泉常自流。
  三万六千为大功,阴阳节候在其中。蒸融关脉变筋骨,处处光明无不通。
  三彭走出阴尸宅,万国来朝赤帝宫。借问真人何处来,从前元只在灵台。
  昔年云雾深遮蔽,今日相逢道眼开。此非一朝与一夕,是我本真不是术。
  岁寒坚确知金石,战退阴魔加慧力。皆由虚淡复精专。便是华胥情静国。
  初将何事立根基,到无为处无不为。念中境象须除拔,梦里精神牢执持。
  不动不静为大要,不方不圆为至道。元和内炼即成真,呼吸外求终未了。
  元气不住神不安,蠹木无根枝叶干。休论涕唾与精血,达本穷源总一般。
  此物何曾有定位,随时变化因心意。在体感热即为汗,在眼感悲即为泪。
  在肾感念即为精,在鼻感风即为涕。纵横流转润一身,到头不出于神水。
  神水难言识者稀,资生一切由真气。但知恬淡无思虑,斋戒宁心节言语。
  一味醍醐甘露浆,饥渴消除见真素。他时功满自逍遥,初日炼烹实勤苦。
  勤苦之中又不勤,闲闲只要养元神。奈何心使闲不得,到此纵擒全在人。
  我今苦中苦更苦,木食草衣孤又静。心知大道不能行,名迹与身为大病。
  比如闲处用功夫,争似泰然坐大定。形神虽曰两难全,了命未能先了性。
  不去奔名与逐利,绝了人情总无事。决烈在人何住滞,在我更教谁制御。
  掀天声价又如何,倚马文章非足贵。荣华衣食总无心,积玉堆金复何济。
  工巧文章与词赋,多能碍却修行路,恰如薄雾与轻烟,闲傍落花随柳絮。
  缥渺幽闲天地间,到了不能成雨露。名与身分竟孰亲,半生岁月大因循。
  比来修炼赖神气,神气不安空苦辛。可怜一个好基址,金殿玉堂无主人。
  劝得主人长久住,置在虚闭无用处。无中妙有执持难,解养婴儿须藉母。
  缄藏俊辩黜聪明,收卷精神作愚鲁。坚心一志任前程,大道于人终不负。
  【我爲諸君說端的,命蒂從來在真息。】
  曹真人既然开了方便之门,自然要把最简便,最真实的东西示人。命蒂者,生命之根蒂,最紧要,最关键处,故曹真人明言,生命最紧要之根本在真息。什么是真息?真息是由凡息,也就是常息所化,粗浅急泄为常息,细深缓敛为真息,如江河之澎湃,也就是常息。溯而上寻,江河之源头,涓涓细流,缓缓出自山石之间,无波浪起伏,此为真息。次节可参照调息一节。
  【照體長生空不空,靈鑒含天容萬物。】
  照是指返观内照,体是指先天性体。空不空这句紧要,空并不是没有,而是无所不包,所以用的是空不空而不直接用空。灵鉴,鉴是指镜子,你们都应该知道,灵鉴,是指性体如同明镜一般,收罗天地万物,无所不容,无所不包,而这鉴中之物,却一无我所有,无非是无所不包,无所欲占,通过此而下手,自然达虚无定中,此节可参考静定观心。
  【太極布妙人得一,得一善持謹勿失。】
  由一衍生二三,三就能产生万物,人若能得到这个一,也就是彻查了些许道性道生一,一可以为道,也可以为二,返则为道,进则为二,得了这个一,不是说就是体悟了大道,其实只是洞悉了大道的微末部分,由此微末而进道,这个一是万万失不得的,所以说要勤谨护持。一既生二,二可以为阴阳,也就是两仪,在人则为性命,无非神气而已神聚气合,自然归一,修行事,也无非神气二字。
  【宮室虛閑神自居,靈府煎熬枯血液。】
  宫室,是说元神所居之灵台,人除去了种种妄念,种种邪行,自然就没有了妄想,灵台自然清净神识不乱,元神自然安稳,妄念邪行一动,七情六欲衍生贼性便起,搅动神室,没有片刻清凉,伤及经络肺腑,熬煎血液精髓,病患牵缠,不得健康,如此以来,则修行无望,一事无成了。念绝与奢绝最为重要,而不是用念去绝念,用欲去绝欲,皆是放下邪想,自然清净。故洗涤身心,是放松为要。
  【一悲一喜一思慮,一縱一勞形蠹弊。】
  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遇事没几个难免不把心思用尽。人生不如意处十之八九,几十年岁月往往在忧虑中消磨,身心不得放松,神经总是紧张,不断的承受无量的刺激。这样长期以来,难免劳累心神,伤害健康,久而久之,身体就象是棵被虫蛀了的树木一样了。若能不沉迷得失,解除诸多执著,自然可神清气爽,心神安宁。
  【朝傷暮損迷不知,喪亂精神無所據。】
  如此朝朝暮暮,迷惑在声色犬马,得失名利之中而不自知,精神耗散,神气不安,六神无主,患得患失,好似家宅无主,国家混乱。这样长期下去,离道就越来越远,做人怎么做都迷惑,自己对自己也没有了把握,消耗尽了精气,浪费光了时间,无常一到,一命呜呼。真人在此说明这些,无非是希望学者回头,重登道岸,不再执迷于种种幻术,种种虚名,种种妄想。
  【細細消磨漸漸衰,耗竭元和神乃去。】
  在不知不觉中消耗尽了自己的精力,浪费了自己的神气。正是在这种不知觉中,自己根本连快乐和痛苦都未觉察到,就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渐渐的衰老,等发觉时,已经是无力回天了。好散干净了自己的元气,也就是先天正气,宇宙间那么点生气,那阴阳就要各别了。魂魄离开了尸体,再入混沌世界,那时你不是你,我不是我,又成了一锅混汤。想再来,那对不起,一点机会也没有了。
  【只道行禪坐亦禪,聖可如斯凡不然。】
  都说行走坐卧皆是修行,皆可入定。早晚十二时中,无不是功夫,这样想其实是不知天高地厚:
  一,如果时时如此,又落执著中了,这样做无非是水月镜花,好看而已,自己骗自己。
  二,这样说虽然没错,但决非人人可以,这种方法,只是达到了相当高程度的人才有的境界,如果将其泛论,则是左道了,人人若以为空口说说坐卧行走皆是道,修道就是吃饭睡觉,那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不从日常小事做起,不尽人道,自己工作扔开,家庭抛下,这就离修行已经是万里之遥了,动辄弃世离家,四处寻师,寻口诀,这些都是误导。道在日用中,离了这个红尘,你那里谈得上修行呢?
  【萌芽脆嫩須含蓄,根識昏迷易變遷。】
  刚刚从地底长出来的嫩芽,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烈日暴晒的,必须细心栽培,悉心看顾,才有可能长大成才,人身中的一点真气也是如此,及易丧失。常常心神不宁,动辄起念,自然外泄,很难保全,被外境干扰,火气熏蒸,怒火炎炎,使神智昏迷,正转为邪,善变为恶。清宁化为浑浊。
  【蹉跎不解去荊棘,未聞美稼出荒田。】
  害怕辛苦,四体不勤,好逸恶劳,那良田中自然荆棘丛生。如果不起大恒心,改正自己身上的坏毛病,使自己发奋起来,不去斩除那些荆棘,播种稻谷,这田里决不会长出粮食,更不会有什么好的收成了,从来没有过荒田里长出庄稼,获得丰收的例子。
  【九年功滿火候足,應物無心神化速。】
  这个九年不是实指时间,九是至阳之数,在此暗喻纯阳。等到阳纯阴尽,工夫用足,火候足够,自然圆满。到了这个地步,就应该做些对世间有实际意义的事情了,也就是该做济世利人的功德了。但是做这些事不能是有目的,有心去寻找什么功德来做。而是随缘应境,自然施为。存神无私而行其教化,事半功倍。成效自然很大。
  【無心心即是真心,動靜兩忘爲離欲。】
  没有了念头,自然见那道心。无念便见真心。念头不断,思维混乱,争斗不休,俗念牵缠,如何能得这真心呢?若然无念,即见真心。真心发现,动静皆是天机。忘形忘物,无我无他,波澜不惊,自然离欲了。
  【神是性兮气是命,神不外驰气自定。】
  修行者,无非神气二字,而性命决非神气这么简单。下为神气,上为性命。一旦下手,还是应该由神气二字下工夫,平时人们都在得失欲望上狠下心思,沉迷于声色爱恨之中,很难有人专注在神气上,弄得神思外驰,心猿意马奔腾不休,所以下手时应该稳稳地把神收束稳当。灵台清净了,那气得住,才定得下来。没有哪个修行人动不动就是愤怒暴躁,攻讦人身。也没有哪个修行人,动不动就大喜大悲。更没有哪个修行人,行则以好奇之心窥视万物,讨论他人私隐。一旦这些习惯却除,自然心定神闲,不着一丝了。
  【本來二物更誰親,失卻將何爲本柄?】
  神气二物,原本相依相恋,须臾不离的。神不得气,则无所养。气不得神,则无所主。神无所养,毕竟沦丧。气无所主,毕竟耗散。神气二物,失之一方,则两者皆败。这样根本就丧失掉了,没有了根本,我们靠什么来把握自己呢?如北斗之柄,若是失之,天象所指必不清晰了。方向失去了,怎么会不混乱呢?
  【混合爲一複忘一,可與元化同出沒。】
  神气相合混而为一,这是初步工夫,而工夫外另有工夫,就是不得执著,不执著于法,不执著于术,不执著于境界,这种混合为一的工夫,不是根本,只是方法而已。此中出现的气象,景致皆不是实在,能忘此境界等,自然机关出现元始祖气混然一体,不沦不没。造化尽显。此机当显当没,自然施为,决不须人为,没有后天种种牵缠,识神自然退位。
  【透金貫石不爲難,坐脫立亡猶倏忽。】
  精神炼化,金石可透,不再受肉体约束,种种欲望断绝,无思无虑,自然而然,无丝毫做作,精神自由驰骋,不受任何局限,如庄子一般,纵情于忘我之境。到了这个地步,可瞬间出入,任意飞腾,肉体决不能在禁锢精神。
  【此道易知不易行,行忘所行道乃畢。】
  这句浅显易懂,修行的道理很容易懂得,很容易明白,但是,要做到却很难,所以说,易知不易行,实际操作起来却是障碍重重,纵然勉强自己照着去折腾,苦闷之极,难以解脱,终究不得要领,勉强自己去锻炼呢,往往执迷文字和方法,不知能行其法而忘其法才是进道门径,顺其自然说着容易,做起来的确很难,能顺其自然,归之于浑朴,才能称做是忘其所行,这一阶段行道可以称做圆满了。
  【莫將閉息爲真務,數息按圖俱未是。】
  呼吸只是口鼻工夫,强制闭息以为是胎息什么的,那就错到底了,不是什么实在修行事务,而数息只是做为平和心态的一种方法,也不是什么修行,种种丹经,种种术数,乃至种种方法,什么导引啦,观想啦,运动肢体啦,若是照着书本强拉硬扯,集中精神死守某处,都离道万里了,任何勉强自己劳心劳力之举都是无功徒劳的,照本宣科更是执著,这些都和道扯不上边了,修行是简单又简单,自然又自然的事情,不要把自己折腾得人不人,鬼不鬼的因为是真修行,修行不是苦行,苦行决不是修行,修行是愉悦的,快乐的,不是痛苦的。
  【比來放下外塵勞,內有縈心兩何異?】
  说是要修行时,好象人人都放下了身外的一切酬劳辛苦,都好似身心清静了,真心实意要寻求快乐了,但是在自己心中却种种杂念丛生,妄想不断,烦恼孳起,心结总难解开,时时牵挂,睡时不安,醒时不宁,这个和牵缠身外俗务有什么区别呢?人的外表总能伪装,但是你骗不了自己,狗叫两声想到贼,人吼一句认为匪,如此慌乱,怎么个修行呢?
  【但看嬰兒出胎時,豈解有心潛算計。】
  这句更是浅显易懂了,人在婴儿时期,毫无心计,呼吸绵绵,柔而至一,哪里有什么算计他人之心?哪里来什么烦恼妄想?哪里有什么人我区别?禀自然之气,固蒂深根呢!人若要学道,就应该先认婴儿做老师,赤裸裸一颗真心,坦诚面对世界,不矫情,不做作,不虚伪,不浮华,这才是修行的种子呢!
  【專氣致柔神久留,往來真息自悠悠。】
  专心致致在气上用功,柔和至极,完全顺应自然之法则,没有丝毫外力加助,不用任何强制性的导引和意念,如果能达到得法忘法,那精神就可以常驻灵台了,不外驰,不昏迷,清清灵灵,一尘不染,洒洒脱脱,一丝不挂,气定自然神闲,神闲必然气驻,若此,则真息生焉,绵绵不绝,固蒂深根,神和气定,其息幽深,深远绵长,如天垂珠露,络绎不绝,缓和平静,缕缕丝丝不乱,轻灵活泼,若释重负一般。
  【綿綿迤邐歸元命,不汲靈泉常自流。】
  若到此地步,则如不息之泉,绵绵不断,细而不绝,连绵无尽,洞彻生命本源,毫无一丝旁骛,真息自然运行,百脉万髓,任其穿插,无有不到之处,到最后,真息自己会复命归根,决无乱行,真息所到之处,精津化气,充溢四体,气又复转为精津,自然循环不已,周而复始,决没有干涸止息之时,人若修行,当拿起再看破种种方法,万不可执著于一法一诀,日月不知昼夜,流水不知高低,尽是自然施为,决不是它强力自做,人若重于身体,必毁于身体,重于名利,必毁于名利,重于精神,必毁于精神,重于方法必毁于方法,暂且放下身外事,放下心内思,真气沸腾时,便知真谛。
  【萬六千爲大功,陰陽節候在其中。】
  古时以一百刻为一昼夜,一月为3000刻,一年为三万六千刻,时时不忘根本,不沦外相,不执著,不放纵,清静无虑,真气自产于虚无,周流于百脉,行走坐卧,息息绵绵,气聚神全,自然凝结不散,善用工夫,一刻中有一年气候,魏伯阳云:三万刻之中,能夺三万年之节侯,是此也,其中变化,历历清晰,不可寻,寻则不得,自然发生,一毫不乱。
  【蒸融關脈變筋骨,處處光明無不通。】
  这段讲的是柔弱之用,蒸融,是指化,有脱胎换骨的意思,此时周身关节血脉通畅,没有丝毫淤塞,气血精津,周行无碍,精神自由驰骋,神到之处,窍窍光明,神驭气,气合神,性化命,命融性,浑然无缺,混沌一体,往来自由,出入无拘,身柔若婴儿,气绵如涌泉,乐而无忧,忘得失,忘荣辱,无虑无思,无人无我,时时畅快,其乐融融。
  【三彭走出陰屍宅,萬國來朝赤帝宮。】
  三彭即是三尸,居人身中,令人执著贪好饮食男女的欲望,上尸叫彭倨,居住在人的脑内,凡是烦恼妄想,都是因为它而生,有它在,人就片刻不得清凉,宁静。阻障人的智慧,使人愚笨。中尸叫彭质,居住在人的胸中,使人气血不和,易生愤怒,一切杂念皆是由它引诱而孳生,下尸叫彭矫,居住在人的腹内,使人饥饿,贪图饮食口腹之味,使人欲望沸腾,好男女之色,但凡饮食色欲都是由它而发动的,人本来是完美无暇的,但是,因为自己的孱弱,不自信,自卑等等,弄得自己污浊了,加上三尸神占了身体,居住在内,更是污秽不堪。于是有了杀三尸的方法,有用药物的,有守庚申的,有用符咒等等,希望通过这些方法使自己重获清净,但是根本方法却不是这些,惟有通过内炼,使气血调和,正气充盈整个身体,使精津血液骨骼等等都如脱胎换骨一般,使三尸无处逃遁,三尸神一跑,五脏六腑四肢百脉的神气就会聚合而不散,赤帝宫,就是指心。心属火,其色为红,心又主宰人身动静,支配行为等等,为五脏中枢,所以叫做赤帝宫,三尸一旦除掉,这些神气自己就会朝着这绛宫(赤帝宫)汇聚凝结。
  【借問真人何處來?從前原只在靈台。】
  真人是指无始无终不生不灭的真元本性,它原本就长驻灵台之中的,并没有一刻离开过,只是因为后天染着的习气使自己神识昏迷,不得相见,所以人往往不知道还有个不沦不坏的灵根种子在,这个真人,不是说我们的血肉之体,血肉身是有生老病死的,并不能永劫长存,更不是指我们的意念,这个意念也是有起有灭的,并且血肉身也好,意念也好,都是障迷真性的,使人迷乱不知根本,所以,修行要先破,一破血肉之身,二破往来之念,这两者彻底破了,就见真性了。
  【昔年雲霧深遮蔽,今日相逢道眼開。】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经年以来,真我常住灵台而我不见,被尘遮雾闭,自己被俗缘牵缠而不知本来,诚可笑哉我们生活的空间诸多障碍不但使我们不识真我,连本我都迷失掉了,欲望、烦恼、得失等等等等,如云雾般遮蔽了灵台,通过前面那些工夫,今天终于拨云见日了,真我如今露面,我也得见真我了,道眼开发,智慧发现,欲望烦恼尽扫,一身清静无障,没有杂念孳生了,这灵台也就清明了。
  【此非一朝與一夕,是我本真不是術。】
  这工夫,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若是抱着投机取巧的心机肯定是做不到的,这工夫做下来,我们也讨不得什么好处,更不会得什么神通,因为,这工夫不是什么数术、法术,最大的收获就是扫净了灵台,找回了真我。
  【歲寒堅確如金石,戰退陰魔加慧力。】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风从磨砺出。要是我们缺乏坚韧的毅力,持久的恒心,如金石一般的忍耐,是决没有成就的机会的,中途退了道心,生了他见,入了旁门,追求些莫名其妙,虚无飘渺的神通变化,受不得苦寒,经不起折磨,转而入左道,一切付出都是白费了,这不可惜吗?中途退了道心,生了他见,入了旁门,追求些莫名其妙,虚无飘渺的神通变化,受不得苦寒,经不起折磨,转而入左道,一切付出都是白费了,这不可惜吗?传说中的神异之术是很惑人,如果受其蛊惑,毕竟失了根本,抱着那银样蜡枪头以为是宝贝,舍了这正气,经不得考验,先前那些工夫都是白费劲了,一旦信心坚定,修行不退,管它什么阴魔心魔,最后定能战胜,阴魔心魔既然消退了,那智慧和定力自然也就加强了。
  【皆由虛淡復精專,便是華胥清淨國。】
  这些都是由妄想消退,欲念退却,戒除邪妄,不染恶习而得来的虚无和平淡,不生妄想,不退道心,不疑师法,始终如一,精进专一,工夫也就增进了,好象进入了当初黄帝梦中所见的华胥国一样,没有好恶,没有贪求,没有憎恨,没有远近亲疏,没有背叛顺从,没有厉害争夺,人人清静,个个无为,没有国王,没有官吏,做到如此工夫,根基成就了。
  【初將何事立根基?到無爲處無不爲。】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凡事欲进,必须先立根基,有目标无目的的进行下去,修行事是终生事业,如果不从根本上着手,好象没有轨道,没有方向,甚至丧失动力,所以要先立根基,辨明方向,能到无为的境界,其实已经是三宝充足了,精神上已经不存在缺陷了,无为只是表面上看起来无所为而已,其实内部却无所不应,得甚深境界,这个不是用语言能够表述的了,所以说是无为而无不为。
  【念中境象須拔除,夢裡精神牢執持。】
  人一但身体静下来,往往心中浮想翩翩,一刻也静不了,欲望来了,杂念来了,丝丝萦绕,刻刻牵缠,这些欲望和杂念都是需要清除的,但是,并不是用强硬武断的方法去扫除,这个也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你暂时达不到,这不要紧,日积月累,自然就清除了,等到工夫纯熟的时候,你会发现妄想啊,杂念啊,统统都没有了,十二个时辰,二十四个小时,即便在睡觉吃饭时也不妄做,不妄想,始终把持正道,不浪费精神,灵台自然清明,精神自然有主,这真我时时把握主宰动静,不落一丝邪见了。
  【不動不靜爲大要,不方不圓爲至道】
  凡是修行,动太浮躁,静呢,过于死寂,做工夫,应该不动不静,非动非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调和,修行人的脾性过方的话,过于执拗,太顽固,太呆板,不知变通,要是过于圆滑呢,又太奸诈,太世故,这些都不是修行人应该具备的素质,要是自己发现我是这类人,那就应该痛下决心,改过从新了,人的个体都有很大的差异,决无一人雷同,修行其实就是用身体和生命做实验,方法是灵活的,机动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基本的东西学到了,你还要实验,看适合不适合自己,要是不适合的话,那就得赶快调整,不能执拗,尽按固有方法修行,那成功的几率是极小的,不偏向,不执拗,不迷信,不丧失信心,调整心态,中和不偏,这样离大道就近了。
  【元和內運即成真,呼吸外求終未了。】
  元是无始无终的本元,和是中正和顺,元和是讲体内的那先天具备的中正和顺的真气,这真气在体内畅流不止,周行不殆,自然百节舒畅,病痛不生,到底可以成道了,而修行人往往在外部呼吸上下工夫,这就迷失了本来方向,所谓的调息调心,都不是修行的方向,只是归向修行的途径而已,如果执著于呼吸上用工夫,永远找不到根本,体证不到那中正顺和的真气,离道也就越来越远了,就向缘木求鱼、刻舟求剑一样,到头来不会有解脱的那一天了。
  【元氣不住神不安,蠹木無根枝葉乾。】
  凡人身体内那中正和顺的本元之气不能常驻的话,毕竟就会消耗,向外漏泄越来越少,最后枯竭,精神不能得元气的滋养,肯定就会耗散了,等元气要枯竭的时候,这精神也就逃遁他乡去了,气不驻则神不安,神不能安呢,就会外驰,好象长了蠹虫的大树一样,体内千疮百孔了,根本都被伤害了,营养供给中断,那枝叶自然就会枯萎,最后掉落,人呢,总是容易被七情六欲所惑,总容易沉迷于名利得失之中,天天都伤心费神,耗精耗气,这样神气就枯竭了,劳心劳力,片刻不得安闲,没有了滋养的身体,怎么能不枯朽呢。
  【休論涕唾與精血,達本窮源總一般。】
  人体在存活的时候,总是要产生体液的,各种体液名目不一样,鼻子中流出来的叫做鼻涕,口中生出来的叫做唾沫,心内出入周流全身的叫做血液,肾脏以及其它内脏产生出来的叫做精津,这些体液的名目不同,形质看起来不一样,但是等你达到了一定的修为,就能透悉它们的根本,去发现它们的实质,到那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来产生这些东西的本源只有一个,并没有第二个不同的根本。
  【此物何曾有定位?隨時變化因心意。】
  这些精津体液有没有固定界限,也不会局限于某个位置,它的产生,往往伴随着个人的内心变化。诸如喜悦、烦恼、恐惧、哀愁,等等。人一旦受到刺激,体内荷尔蒙分泌自然会发生改变,新陈代谢随之增减,这些精津体液正是因为心态变化刺激到了生理机能而产生的。外界的刺激,影响到了人的大脑,大脑就会把这些信息传达到每一个有关的中枢,然后发生反应,这些体液就大量地产生出来了。这些体液基本都是由先天的真气所化的各种形态,它们的本源没有区别。
  【在體感熱即爲汗,在眼感悲即爲淚。】
  举个例子说明:比如身体受到了热的刺激,就会产生汗液,发散掉多余的热能,使身体保持正常的体温。要是人感到了悲痛,就会分泌出泪液来,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在腎感念即爲精,在鼻感風即爲涕。】
  再如,受到了爱@欲的刺激,就会产生精@液,从而达到交@合繁育的目的,如果鼻腔中的感觉细胞受到了外来刺激就会产生鼻涕。这些都不奇怪,都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往往以神怪惑人的,把这些现象说得神秘无比,这样反而会扰乱你的神思,阻碍修行。
  【縱橫流轉潤一身,到頭不出於神水。】
  这些泪津涕唾血液精血周流于全身,无终止的循环着。不断得滋润人的每一寸肌体。这些泪津涕唾血液精血的产生都来自于同一个本体。那就神水,而神水只是给了它一个强定的名称而已。因为泪津涕唾血液精血有着各种不同的形态和变化,有着各种不同的功能和效果,看起来很神奇,很难捉摸,所以称它为神水了。它非常的玄妙,很难形容,却又实际存在,所以还是给它一个大家都能理解的名称,说起来简便一些。
  【神水難言識者稀,資生一節由真氣。】
  神水这个东西,很难用语言表述,它本身就很奇妙,包含太多的玄机.其实它又是那么的单纯和简易,只是常人很难去捕捉分辨.我们往往认识精血涕唾等等有形物质,但是对它们的生成却决无了解,这些精血涕唾原来都是由神水所生的,它们的根本是一致的。先前讲过,人受到外部刺激精血涕唾等就产生了,而产生它们的根本就是神水,而神水呢,又是由人身真气而生的,神水缺了真气的滋养就会干涸,神水干涸了,精血涕唾等也无从产生了,伤感无泪可流,好味无唾可生,欲至无精可产,关节没了润滑就僵硬了,气血没了滋养就干枯了。人全凭这点真气而生存,一但真气耗散,神水干涸,离死亡也只是咫尺了。人不爱惜自己的身体,而去求身外法术,延年尚且不可,谈什么长寿呢?要是能谨守自然之道,不做外求,不生妄想,这真气自然充足,神水自然周流,华池丰裕,无所不沐,四肢百节,顺而舒展,没有窒碍,身心安宁,如此舒坦的福不去享用,却求什么障眼法,消耗大好光阴,不可怜,不可悲,不可惜吗?
  【但知恬淡無思慮,齋戒寧心節言語。】
  人要是明白了修行不外求这个道理,按自然之法行持,一切忧虑消除,贪欲自然却除了,看淡荣辱得失,看破虚妄伪法,心灵自然就恬静了,神思没有了挂碍,心灵没有了忧虑,洒脱脱得做人,这和神仙有什么区别呢?如果要做到前面所说的那些,还是一句话:从根本做起.不要以为自己下了决心修大道,什么礼拜、祷告、忏悔、诵读都是下乘了。祖天师当初受了法录,直至升仙,也从来没有终止过这些行为上的修行。不通过这些与自然感通,心中很难起恭敬,会生出我慢来,这样反而亵渎了自然,这些工夫,一分减不得,看起来好象是愚夫愚妇做的事情,却不知道内瓤子里不同,愚夫愚妇做的是为自己求福求财求子孙,愚修行们做的是为自己求仙求佛求不死,更低层的瞎修行们求的是为自己求法求术求神通。这些都不是该有的妄想,这些想法对修行非但没有帮助,反而有大阻碍,这样求,心灵能够清宁吗?神识能够安静吗?这和修行是背道而驰的作为啊。通过斋戒、礼拜、祷告、忏悔、诵读等等方法,使得自己生出大虔诚,大毅力,大恒心,这样持久而来就可以和自然交感,智慧也就增长了。
  【一味醍醐甘露漿,饑渴消除見真素。】
  以纯净工夫下手,不杂旁骛,不求而自然应验,效应显然。如美味醍醐,滋润甘露一般这种舒畅,决不是用语言能够表达的.身中本有宝藏,身外决难求得的,工夫不做而做,自然工夫做足,精华自结,坦荡荡,没有一丝纤尘,赤裸裸,没有一点虚假.人是生物,是生物就有新陈代谢,就有饥渴疲劳,因为在日常中,我们都不段地消耗能量,就需要从食物中补充,身体缺乏了什么,我们就需要补充什么,这个是必然的生存需求,精神也是一样,消耗了就需要营养供给。在不断的消耗和补充中,我们无暇顾及其它,大多时间都为饮食奔忙,为了维持生计,使得我不认识我,只知道不做工就没得吃穿,当我们补充足够了,所需要的营养,也就可以喘息了。精神也是同样,通过补充,我们暂时无所欠缺了,暂时可以安乐了,这时候就会达到一种无欲无求的境界,转而入于真定中,得见真我,这个真我是纯净无暇,没有任何污染的,所以称它做真素了。
  【他時功滿自逍遙,初日煉烹實勤苦。】
  这些工夫圆满了,神自然安,气自然足,自然也就逍遥了,没有经过苦寒,决没有梅花绽放,没有经过磨砺,怎么能达到彼岸呢?工夫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简单,要自己真拿出勇气,立起恒心大勇去做,那就难了,如果不经过当初,狠下决心,痛改恶习,勤学苦练,就不会有今天功满逍遥的快乐,所以,我们选定了目标,就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下去,不要给自己任何放弃的理由,也不要想自己能偷点懒,下手的工夫是非常劳苦的,不经过这些苦,也就没有日后的甜了。人和人差异最大的就是坚持,坚持下来,你或许成功,坚持不了,决没可能会成功,在你选择的时候,如果方向正确,那决定结果的,往往就在于坚持二字了。
  【“勤苦之中又不勤,閑閑只要養元神。”】
  修行呢,好似一件极其辛苦的事情,但是你越是勤快,越是追求,那就离目标越来越远了,勤苦在于勤劳外体,苦练心志,而不是把执著当勤奋,把迷惑做辛苦,没有一时的懈怠,没有执著的迷惑,外体不论怎么忙碌,内心总是自在安闲的,这样安闲自在,元气自然不泄漏,自然充足,元气充足了,精神自然饱满,这些工夫都不是技术上的工夫,全在心性上琢磨。
  【“奈何心使閑不得,到此縱擒全在人。”】
  人的欲望,总是没有休止的时候,成年累月养成了一种求得的习惯,一时不得便心慌,一物不得就哀怨,想休息一下,但是这心就是歇不下来,念头无止息,累得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这念头丛生,杂念孳彰,六神就没了主。习惯一旦养成了,想改变还真不容易,总觉得自己很苦,自己很受伤,自己很失落,自己总是得不到想要的一切,这样心如何能闲呢?我们可以自己做主,可以任这些杂念孳生,任其放纵,任其驰骋,也可以凭借大毅力,大恒心,大勇猛,使之消除,使心灵重归闲静虚无,重返自在逍遥,修行,就是靠你那么一点念头把握住方向,一旦你放弃了,什么也拉不回来。其实,真正的苦,没几个人尝过,叫苦的人,往往是觉得人人对不起自己,包括老天也对不起他,这种折磨是自己折磨自己,而不是谁对不起你,对不起你的只有你自己,因而,是修行者,就得把脊梁竖直!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句累。工夫在自己,而不取决于他人。信念不丧失,毕竟有目标,有目标就有方向,不要怕远,也不要怕累,更不要抱怨,低头走下去,自然就有进步的。
  【我昔苦中苦更苦,木食草衣孤又靜。】
  曹真人回想当初向道修行之初,那种苦是无法用言语叙述的,受过很多折磨,有过很多困惑,甚至是迷茫、失落,吃的东西都不是人吃的,穿的衣裳也不是人能穿的,景遇之难,生活之艰辛,没有强毅的忍耐力,根本就半途而废了。人往往下决心做什么的时候,的确显得很容易,轻易就可以做任何决定,但是到了中途,各种状况和现实摆在眼前,承受不了,那只能中途退缩,完全失败,能够坚持下来,能从迷惘走向清醒,能从折磨变成享受,这才过了自己这一关,能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外界一切干扰。中途放弃是很多人的行为,能坚持到底,毕竟是极少数,所以这世界上成功的人总是比失败的人多很多。在这个艰辛的路途中,要承受无止量的孤独和静寂,无数次的彷徨,无数次的哀怨,这都不要紧,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方式的发泄,你放松了没有,继续走下去没有。
  【心知大道不能行,名迹與身爲大病。】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大道是怎么回事,大道实际也很简单,很朴实,不虚华,不神异,但是要自己真的执行起来太难了,诸多的障碍,自己的成见,外界的引诱,利益的熏染,脾性的干扰等等等等,使得自己在不自觉中就背离了大道。是人,就要生活在这个现实社会中,生活在现实社会就会沾染很多社会习气和社会价值观,首先是名利,名利不单单表现在自己要做多大事,要做多大官,就是我们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也是名利的障碍,这种障碍深不可破,堕落其中却很难自知,希望生在这个社会有多大作为,能做多大事业,这些都不是错,人都有其社会价值,都应该为社会做贡献,这一点没错。但是这一旦成了妄想,那就可怕了。这些都成了衬托自我身价的砝码,那哪里能有什么清静呢?不要推脱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这些不是修行者的行为。只有面对,完成,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有了这个身子,我们就得要吃要喝,要睡,要拉,要玩乐,要刺激,过分的需求,使得自己疲惫不堪,并且还贪得无厌,这身子和名利一样,也成了我们很大的障碍了,一切要是自己能够清晰不迷惑得控制在一个合适的度内,不偏离,不极端,中正仁和,它又怎么能成为我们的障碍呢?以往无数的智者先贤,用很多方法考验后学,各种怪招都用上了,无非是替后学消除障碍,使后学这种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什么的合适的度,怎么把障碍转化为非障碍,有些人觉得无非是俗世的道德约束,于是放弃了学习,重新去寻找自己想要的,虚无飘渺的东西去了。有些人坚持下来了,内心得到了纯净,破了执著,生了大诚敬,气自然定了,神自然闲了,身子也安稳了,精神逍遥自在了,这样不幸福?不快乐吗?放不下成见,放不下执著,贪求无度,毕竟会痛苦终生,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比如閑處用功夫,爭是泰然修大定。”】
  人生难得是心闲,总是忙忙碌碌,思绪万千,身得闲很容易,这身子闲下来了,那心却胡思乱想去了,好不容易得见正道,际遇明人,却又生种种怀疑,迷惑于旁门小道而不能自拔。既然我们有幸得见大道,为什么不放下这些追求旁门数术的心机呢?与其把心思用在这些看似华丽的事业上去,还不如用心专一在不变大道去。人心总是杂乱的,总是充满希翼的,总是容易被形形色色的事物所吸引,我们的好奇心难得有一时能平息,我们的怀疑心难得有一刻排除。五花八门的障眼法,总是吸引我们的眼球,乱七八糟的江湖术总是唤起我们的占有欲。我们很难从根性上拔除这些恶习。既然,我们有下决心求证正道,那我们先把自己的心清闲下来吧。
  【“形神雖曰兩難合,了命未能先了性。”】
  修行人所追求的,无非就是神全形全。能得神形两全,那好似最妙的了。形也舍不得,神也舍不得,到头来恐怕舍不得也留不得了,神全在性上用工夫,形全在命上用工夫。但是这性命二物几个时候又分离了呢?神全不误形全,两者从来相济。然而,性上工夫不做足,那命上工夫也难进步了,未了命时先了性,未必不是一种好方法。精神圆满,那命会有不了的吗?
  【“不去奔名與逐利,絕了人情總無事。”】
  这段就是曹真人教授的性上工夫了。名利这东西对常人而言,绝对是好东西。所以要看破名利、放下名利,恐怕比登天还难,不和人争名夺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就是出家人也决难放下的。好象不去争,不去夺,自己就会受到伤害,失去自己的权利,失去自己的一切。这点,是性上工夫最难做的一步。谢绝人情往来,说着也很容易,但是难免我们必须应酬。同流不合污,随波不逐流,我们应酬的时候是否可以保证自己时刻清醒,不受利欲引诱而堕入其中呢?如果真能这样,我们的心自然就清闲下来了,身心安定了,步伐也轻松了。
  【“決烈在人何住滯?在我更教誰制禦。”】
  人往往难生大志气,大毅力。总是爱给自己找借口。没有决烈的勇气,没有勇于面对的精神,真的要是生出大志气,大毅力,也就破除了诸多窒碍。这些事情全靠自己,谁能来约束你,监督你呢?一旦松懈,前面荆棘丛生,障碍重重,立志、用心,不退缩,不畏惧,这才是修行啊。
  【"掀天聲價又何如?倚馬文章非足貴。"】
  人一生的追求,无非是名利二字。但是这两个字带不进棺材,反而易成生活负累。即便你的声价极高,天下无人不知,但对实际的心性解脱有什么实质的帮助呢?男儿十年寒窗,笔走龙蛇,下笔有神,文章富贵。求的又是什么呢?这些对修行又有什么实际作用呢?弄得不好,这些才智就成了障碍了,书本上的东西,你学习得再多,但是属于你自己的又有多少呢?不知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也没有用,只能徒增烦恼而已。丹经上总有很多名词,很多方法,照这些方法一成不变地去实施,不一定对你有好处。什么才是有用的呢?修行最重要的是体验,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啥叫无用之用?比如道教,将人身分为上中下,西藏密宗,把人身又分做五脉轮,而印度瑜迦,又把人身分为七轮,这些说法都是对的,没有谁错了,方法不同而已,个人体验差异之大,若是强拉硬扯,照本宣科,那肯定会出问题的,知识,往往会成为智慧障碍,对自己没有帮助,反而成为伤害,后天意识的清醒,往往就造成了先天智慧的屏障,人未到极度放松安静的情况下,这些状态是不会出现的,在一个城市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两个醉汉,半夜喝了很多酒,已经醉得一塌糊涂,他们觉得屋子里很闷,于是想出去散步透透气,结果他们打开的不是门,而是窗户,结果外面的人,看到四楼上掉下一团黑糊糊的东西,砸在地上发出很大的声音,当他们跑过去看到底发生了什么的时候,发现两个醉汉,摇摇晃晃往前面走,嘴里说:“兄弟!下次下楼可别跨掉一个台阶!”两个人一点伤也没有,他们感觉不过就是少踩了一级台阶而已,如果在他们意识清楚的情况下从四楼掉下来,恐怕就是两具尸体了,在这种醉得不清醒而全身放松的状态下,他们却没有受伤,我们清醒,所以我们紧张,我们紧张,所以我们恐惧,在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受到伤害,太多的东西,对我们而言不一定都是有益的,何不把这些放下,返还到虚无自在的状态中呢?
  【“榮華衣食總無心,積玉堆金得何濟?”】
  说来说去,人总是想自己过得“幸福”点,拥有的更多点。有这个条件,你穿好点,吃好点,无可厚非。而为了享受这些,把自己折磨得辛苦不堪,劳累不已,值得吗?这样做,我们真的享受到了吗?无非是满足自己的虚荣,伤害自己的精神,自己享用什么并不要紧,就脚穿鞋,人有区别并不奇怪,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各人都有自己的客观条件,好象用名牌这个问题一样,你有条件为什么不用呢?你没条件又何必去硬撑呢?过度节俭和过度奢侈都失了中正,用也好,不用也罢,不彻悟大道,钱再多,不一定治得好病,也阻不了老,更贿赂不了死神。精神不得自由,最终在痛苦中死亡,临终之际满是失落和抱怨,没有勇气面对死亡,死时仍然迷糊,仍然恐惧。自己一生中从来没有做过自己的主人,始终是某种力量的奴仆,不觉得可悲吗?所以,曹真人劝后学赶快从自己的根性上下手,不要误了自己。
  【“工巧文章與詞賦,多能礙卻修行路。”】
  智慧是清静中生大定自然发生的,而不是用尽心思以聪明为智慧,任凭你才盖李杜,那也是俗才,绞尽脑汁去玩什么惊世骇俗,那是是自己修行的路上设置障碍.到头才明白,这些所谓的才学,根本对自己的心性没有什么大用。
  【“恰如薄霧與輕煙,閑傍落花隨柳絮。”】
  浮华的辞藻不能治国,绚丽的字句不能持家,就如那薄雾轻烟一样,风吹就散了。道旁柳絮虽然美丽,但终究没有根底,风一吹,树一摇,就四处飘散。不知道自己要飘向何方,落在何地。浮在表面的东西,我们不要去追求,虚华不实在的不要去玩弄。只有静下心来,感受自己,体悟根本,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飄渺浮游天地間,到了不能成雨露。”】
  轻烟薄雾漂浮在天地之间,虚无缥缈,随风飘摇,到底不能成为雨露。不能上升而成云,不能倾下而成雨。其中杂有很多灰尘废气,对人没有任何好处,高速路要是出现大雾那就惨咯,要么封闭,要么出车祸。这些句子,都是曹真人形容虚而不实的修行者和修行方法的。说到路,再增加些内容吧。整个宇宙,各星系、各星体都有自己的运行轨迹,没有谁去安排,没有谁去控制。它自成一体,各有章法,决不紊乱。生灭有度,没有谁要求它怎么转,怎么发展,怎么灭亡。没有谁去给它制定轨迹,该怎么旋转,该怎么运行,人身也是一样。气血的运行是自然的,没有谁能够说,我安排的它的运行方法和轨道。在至静的时候,能量自然急需,神气自然充足,同样,它自然会运动。在至静的时候,能量自然积蓄,神气自然充足,同样,它自然会运动。这时候,不需要我们去做什么导引,什么呼吸。我们需要的,只有体验。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它的运动轨迹和中医经络好象没有关系。和书上记载的什么周天也没有什么关系,它有自己运行的道路,有自己的方法。并且我们相互参照的时候更会发现。原来我们每个人体内气血运行的轨迹和方式并不尽相同。我们就有疑问了:难道那些书上记录的方法是错的吗?其实也不是。正因为各人的体验不同,感受不同,才有了各种记录。都是对的,并没有错,但是,我们要清楚,个体差异造成了不同的感受,要是完全根据别人的体验去做,那能行吗?好,我们认真去导引,去运气,突然有一天,我们发现好象身体出现了什么东西,出现的东西怎么又和记录的有那么大差别?是不是工夫没用足呢?好吧!再加倍用功!那我恭喜你了!恭喜你走火入魔了!我们做按摩的时候,当按摩师的手给我们身体推拿的时候,有的人觉得麻,有的人觉得疼,有些人觉得舒服,有些人决难受。感受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最需要的是体验,而不是模仿。这种体验,只有我们自己才清楚,他人是感觉不到的。你按摩时觉得痒,觉得痛的人肯定不理解怎么会痒。我们放下那些杂念的时候,完全放松下来,用心去体验吧,没必要去模仿,去重复人家的东西,那些东西不一定适合我们自己。
  【“名與身兮竟孰親?半生歲月大因循。”】
  名誉,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东西。好象就是自己的生命一般,我们象鸟儿爱护羽毛一样爱惜它。而身体对我们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没有谁不希望自己健康,长寿。但是名誉和身体比较起来,我们更重视什么呢?不用说,身体肯定比名誉重要。但往往我们会为了名誉而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大半辈子,我们都遵照着祖先遗留的生活方式在生活着,什么饮食习惯,婚丧嫁娶,生儿育女,不愿意,也不敢去改变些什么。遵循旧因,不去违背,遵从所谓的一些潜规则。在生老病死中终其一生。至死也是迷迷糊糊,不知所以。这样,我们是不是觉得有点冤呢?其实到死也没几个人觉得冤,更多的是无奈。遵循旧因,荒废了神气,折磨了精神,自己还糊里糊涂,是不是个冤大头啊。有点空闲,就沉迷于荒诞飘渺的神怪离奇小术中去,是不是有点活该啊。
  【“比來修煉賴神氣,神氣不安空苦辛。”】
  到了中年或者老暮之年,才发愿来修行,这时唯一能凭借的只有耗散了剩下不多的神气了。但是到了这个时候,神气亏空,世俗习气染就难改,就是剩下的这点神气也难安定在这个皮囊肉体里面了。神气不能安定,费多少工夫也是白搭。苟延残喘到了尽头,唯一还是等死一条路了。所以,不能早下决心,珍惜眼前,到了最后终究是场空。
  【“可憐一個好基址,金殿玉堂無主人。”】
  人啊,有这个身子是不容易的,父精@母血应天地造化而孕育,一个人只有这一个,丧失了,再也找不回来了。我们的精神全凭这个身子而驻扎,精神要是不得稳固,四处游荡,就好象一个琼楼玉宇没有主人居住一般。一所好房子没有人打理,自然就容易荒废掉了。坏损了没有人修补,这琼楼玉宇没多久就成残垣断壁了。所以,我们应该去除自身各种不良习惯和嗜欲,使得灵台清明,那精神长驻也就不难了。
  【“勸得主人長久住,置在虛閑無用處。”】
  以清静心息诸妄念,使得宝殿楼台清洁无染,这精神自然就会长驻了,而不会时不时就偷跑出去,四处游荡,自己被搞得个六神无主。通过种种方法,改正我们的坏习惯、坏脾性。慢慢得虚静安闲下来。这时,我们的神识就越来越清明了。体内的气血象河流一样流动起来。好似不干涸枯竭一样。这个时候,每个人又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体验,这些体验都是没有办法参照的。要是河道原本就通畅的,自然不需要水力去撞击疏通。自然会很平和、通态,要是有某个地方出现淤塞的,水流到那里就过去不了,等水储蓄到一定的时候,有能力冲破这些淤塞了,这些阻碍就会被水强力冲开。这种状态下,身体出现的状况自然和通畅的不同,感受差异也是天远的。精神不外驰了,好象没有什么用处,他自有自己的位置,安闲呆在灵台之中,镇守住了,一丝不乱。这个才是他的妙用。
  【“無中妙有執持難,解養嬰兒須藉母。”】
  精神不作用时,这叫有中之无。在作用时,叫做无中之有。说其无也不对,说其有也偏颇,说只能说他是无中妙有了。既然不偏执,自然很难把持。这段工夫的确很难,养小孩必须靠母亲的乳汁,母亲的抚育。做工夫靠什么呢?。这精神自然指的是我们的精神,那母亲是谁呢?这个母亲就是道。一阴一阳谓之道,有性有命谓之人。性命又凭借神气而抟就。神气相合,那就近于道了。这时候,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一些变化,男子会出现一些女性的特征。或许会有眉淡须疏,或者是皮肤细腻象女子一样。或许,这个时候会出现一种极其快乐的感觉。这种快乐中体内升起,源源不断,畅快淋漓,身体内部好象没有了阻碍,但是,也许我们会失望一点。因为,这个时候我们身体也许会出现病症,“修行人,多少也带三分病”这个是前辈的总结。因为从常人而言,身体健康的情况下,精往下行的。而此时,神气却往上行了。这个身体或许会出现种种不适应。这个阶段也很漫长,信心不坚定,难得能过这关。
  【“緘藏俊辯黜聰明,收卷精神作愚魯。”】
  神气注于耳叫做聪,注于目叫做明。在神气注于我们身体任何器官的时候,就会产生外泄。我们应该都有这样的体验: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过于专注,下来都会觉得非常疲乏。这是因为,我们在专注于某件事情的时候,神气贯注在某些器官上,然后往外漏泄,等放松时就会感到比平常疲惫很多了,我们要颐养精神,就应该把神气固守住。不要为什么功名文章,世道关系去浪费精神。神气内固了,精神才不会耗散。看似愚钝,实际内里藏了大智慧。
  【“堅心一志任前程,大道於人終不負。”】
  既然我们有这个缘分向道,那为什么不坚定自己的信念和决心呢?为什么会被那些旁门小术表现的光怪陆离所诱惑呢?在这些上面浪费了光阴,消耗了青春,到老后悔就来不及了。大道总是平平淡淡,小术总是花样百出的。我们要是能坚持不懈,不被外道所惑,到了这时候,我们会发现,大道原来根本没有负过谁,只有人去负大道的。
热门推荐
飞剑问道 无疆 我是仙凡 一念永恒 天影 六迹之万宗朝天录 飞剑问道 无疆 我是仙凡 一念永恒 天影 六迹之万宗朝天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