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宋行天下 / 第七章 陈桥兵变 上

第七章 陈桥兵变 上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显得六年底新年迫近,老百姓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位于封丘门的马步行街更是热闹非凡,百姓们纷纷拿出积攒了一年的银钱准备购买丰盛的吃食来犒劳这一年的辛勤劳作,也为明年讨一个好彩头。
  街道上摩肩接踵热闹非凡,正午时分阳光充足,三五个守门軍卒晒着太阳闲聊着,谁家媳妇俊俏,谁家的新年年货丰厚,谁家儿子有出息又了升了官,忽然一队骑兵从远处奔来,到城门口马速不减,一个守门的士兵下意识的上前询问,还没等话说出口,就被一鞭子打翻在地,一旁老卒赶忙上前将其扶起,并在其耳边轻声道:“八百里加急,你往上凑什么。就算是歹人,这里是帝都这几个也翻不起什么浪来,收拾咱们几个绰绰有余。想活的久一点,把招子擦亮点。”老卒年轻时是出了名的游侠,其他几人颇为信服,都闪在一旁默不作声。
  骑兵队从封丘门入,强行冲入人群,街市上一阵人仰马翻,隐隐从人群中传出“紧急军务,闲杂人等退开,贻误军机者杀无赦。”的叫喊声。一路疾驰,穿过广备桥直奔皇城而去。
  不到半日,契丹和北汉联军南下的消息传遍整个汴梁,一时间人心惶惶,百姓都躲在家中不敢出屋。而百官都闻风而动,四处串门打听消息,更有甚者已经在家中收拾细软准备南逃。毕竟柴宗训只有七岁,难以让人信服其有拯救人民于危难的能力。
  垂拱殿内灯火通明,小皇帝柴宗训坐在龙椅上只打瞌睡,一旁帘幕后的年轻的符皇后也被下面群臣吵得失了分寸,双手交叠扯弄着衣袖,时不时提醒着很是疲惫的儿子。
  消息早已传入宫中,被范质、王溥、魏仁浦等内阁成员人扣住。几人率先商议对策,可惜几个都是文官出身对于行军打仗是两眼一抹黑,几人商议近三个时辰,拿出的方案依然是漏洞百出,一是他们并不熟悉军中将领的能力,二是私心作祟,几人内部也并不团结。
  最终没有办法只好集思广益,将在京内的所有三品以上官员全部调集过来,召开紧急朝会。人多办法是多,但良莠不齐,各抒己见。出兵是毫无异议,派何人领兵成了难题。有人竟然提议让远在扬州的淮南节度使李重进进京主持大局,当场被反驳。军情紧急,一来一去估计契丹人已经打到汴京下了。
  还有人举荐马步军副指挥使韩通,称其兵法娴熟,在军中资历深厚,从不拉帮结派,为人正直。然而支持者寥寥,韩通人送外号韩瞪眼,跟同僚和部下的关系闹得很僵,不太得人心。周世宗柴荣也正是因为他有这个特性,才将京城的调兵权交给了他。要是让他出征问题来了,谁来调到京城禁军应对紧急情况。
  也有人提议将统帅权力全权交付于魏博的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许多人赞同,符彦卿作为国仗能征善战倒是个不错的人选。但京中还是要派精锐之师辅助其作战,又绕回了何人领兵出征的问题。朝中此时最能打的莫过于赵匡胤一系的将领了,然而老大赵匡胤不开口搭腔,诸如石守信、慕容延钊、王审琦之流是不会毛遂自荐的。
  这种敏感时期,已经被怀疑有结党嫌疑的赵匡胤是不会主动开口的,颇有魏时之司马懿的风范,不行了吧,快求我呀,愿者上钩的意味。
  此时范质一边听各个官员的讨论,一边侧头观察着赵匡胤的一举一动。对于符彦卿的提议他根本就不赞同的,外公不一定都向着外孙?建兴帝王莽、隋文帝杨坚,还不都是外公掌权篡夺皇位的。他心目中最看重的反而是他一直不怎么信任的赵匡胤,此人能征善战,可以与符彦卿互相制衡,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这时候,从朝臣队列中站出一人举荐赵匡胤,将赵匡胤以往的战功罗列出来。赵匡胤这边却是丝毫不为所动,此人并非他自己安排的,应该是一个烧冷灶的。
  知道柴宗训实在忍不住睡在了龙椅上,范质一看这么讨论下去也不是办法,将朝会解散,几名内阁成员继续开小会总结出来的人选一一甄别。最终范质拍板,恢复赵匡胤都点检职位,军事部署全权交付给他,让其自行安排。
  显得七年正月初一夜,赵府书房内,赵匡胤、赵普两人对坐,赵德昭站在两人身旁伺候,仔细倾听着一一确认每一个步骤,对于谁来应付最重要人物韩通,原定人选是石守信。赵匡胤始终有些不放心,怕他一时心软误了大事。一旁赵德昭听到此,忽然想起好像是有一个叫王彦升的人制造了这次政变唯一的血案,忍不住开口说道:“王彦升此人如何。”
  赵普一旁赞许的看了赵德昭一眼,说道:“我要举荐的也是王彦升,此人生性残忍,剑法高绝,由他出手必不会污了点检的名声。”
  两人最终敲定了所有事宜,赵匡胤看向赵德昭问道:“昭儿随为父出征?还是在家中看护一家老小?”赵德昭一听自己有机会跟随大军出征心中十分高兴,强作淡定的道:“家中自有石叔父和王叔父照应,我哪有什么作用,我还是追随在阿爷身旁,照顾阿爷起居吧。”对于能加入大宋的建国大事件,这绝对是自己登顶的最佳履历,心中的喜悦无论如何按压不住,全部都展露在脸上了。
  看着儿子开心的模样,赵匡胤也是非常高兴,对于明天多了几分期待。自古政变就是把脑袋别再裤腰带上的活计,他本就想将自己年龄最长的儿子带在身旁,防止像周世宗柴荣一样,家人全部被斩,以至于最后连个像样的继承人都没有。
  显得七年正月初二,赵匡胤率大军缓缓离开都城,大街上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赵匡义也在其中。看着侄子赵德昭穿着不合身的铠甲跟随在赵匡胤的左右心中有些不是滋味,不知从何时起,赵德昭开始和大哥赵匡胤形影不离起来。心中虽有些吃味,但并不羡慕,毕竟行军打仗可不是什么好事,吃苦受累不说,还几个月都见不到一个女人,这可不是他赵匡义受得了的。
  翰林学士陶谷在家中坐立难安,他是一个喜欢占卜的人,夜观星象,自己琢磨怕是要有大事发生。心中非常不安,此次赵匡胤出兵抵御契丹北汉联军,让他想起了太祖当年所做之事,而且这种预感随着大军北上越来越强烈,于是他决定做点什么。
  侍卫司衙门外,韩通的儿子突然找上门来,将赵匡胤可能造反的猜测原原本的告诉了韩通,但韩通并不相信,令其子回家安心读书,不要整日说些危言耸听的言论。
  入夜各坊门关闭,守门卫士开始四处发放传单,纸片上只有一行字,“大军开拔,点检当为天子。”遇到有不识字的,便轻声诵读,一时间整个汴梁城民间家家户户紧闭门窗,在家中热议着,后周的天怕是要变了。而皇宫中却一如往常,各个高官府中也是如此,犹如暴风雨前夜的诡异、压抑。
  赵匡胤率军行进到离汴梁二十公里的陈桥驿,开始安营扎寨、埋锅造饭。赵德昭带着赵匡胤的亲卫,开始挨个营帐的串门每过一处便留下一人,这些人都谈论起一件事儿,“皇帝如今年幼,不能处理政务,我们这些将士浴血奋战,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等到他成年了。我们也早变成一具枯骨了,我们的家人领一点点微薄的抚恤金,不如我们拥立点检大人做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到那时我们每个人都是从龙功臣,连胜三级都不是问题。”
  又有士兵称其从前在山里学过占星之术,夜观星象,将有真龙降世,刚好有星光洒落在陈桥驿,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周围士兵都信服不已。
  赵德昭一看士兵的情绪被煽动起来了,连同赵普告知监视各个将领的亲卫将人带到,反抗者格杀勿论。很快大帐内便聚集了所有的将领,大部分都是赵匡胤的亲信,有人稍微挑头,众人便纷纷响应。此时谁也不傻,造反是杀头的大罪,能名目仗胆的拿到桌面上来,就不怕你不同意,大不了换一个人赞同罢了。
  赵德昭清了清嗓子,稚嫩中略带沙哑的声音说道:“各位将军,突然之间不知何时许许多多的士兵来到大帅的帐前请愿,请求大帅登基为帝,更有人说是夜观天象,陈桥驿将有真龙顺应天命承继大统。我个人存有疑惑,奈何人心所向,不顺应民意我怕会引起营啸,所以连同赵书记将各位将军齐聚于此。”。
  众人知情的早已兴奋的直握拳,不清楚状况的你看我我看你,也没觉得今天与往日有何不同,怎么就天命所归顺应天意了,不过疑问都是藏在心底的。
  赵德昭环视一圈继续说道:“我阿爷是一个重情义的人,性子执拗,必定是不肯登基称帝。但天命怎可违背,违背了在场的众位可是也要遭受天谴的,思来想去我决定请诸位将我阿爷灌醉,等待明日木已成舟,想必他也不会推辞。今夜军营不太平静,各位将领吃过酒宴就留在此地过夜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