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大明宫含元殿
翔鸾、栖凤二阁前、钟鼓楼下
将临朝会,在监察御史的监审下,文武百官立于钟鼓楼下等候,随时准备进殿议事。
咚——咚——咚——
东方的朝阳渐渐显出它高贵的身影,将万道金光撒向九州大地,辰时的钟声随之响起
“时辰到——百官觐见!”
内侍尖细的嗓音穿过百官队列,让这些凌晨就匆匆赶到含元殿的大臣们清醒过来。
殿中侍御史率先响应。之后是紫服金鱼、绯服银鱼等列班次进。当然,除了服紫、服绯的朝廷重臣,其他大臣是没有资格入殿奏对的。
虽然百官必须在含元殿前等候,但是一般性的朝会并不会在含元殿进行。
含元殿除大朝会或者重大活动外,并不轻易开启,一般的小朝会都会在含元殿侧后的宣政殿进行。
今日原本不是大朝会的日子,所以含元殿殿门紧闭,百官只能自行前往宣政殿。
但是本来的一次小朝会,李治却通知了所有的大臣来参加,其中甚至包括了十二卫禁军统领和雍州刺史,这让所有人都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
话说雍州刺史韦安见,昨夜突然接到皇帝口谕,让他务必参加第二日的早朝。
韦安见还以为是皇帝想要考察他的业绩,准备升迁他。立刻兴冲冲地做好了准备,朝会这天更是一反常态的早早起床,直奔到了含元殿前。
不过他很快就发现,今天来的,居然大多是服紫、服绯的上官,甚至还有几个宗室。他一个五品官员位卑权轻,只好侍立路边、不断行礼,一时是苦不堪言。
好不容易等到内侍宣布早朝开始,韦安见却想起——凭自己的地位,这样的朝会是只能站在殿外的。一时间,韦安见可谓郁闷至极。
不过没让他等太久,一个内侍就快步来到了他身边,语气不明地宣道:“皇上有旨,传雍州刺史韦安见庭前奏对”
刚准备打个哈欠的韦安见顿时一个激灵,一见是宫中内侍,立刻就拿出了一个钱袋子递上,这才说道:“多谢内侍告知本官了”
那内官掂了掂重量,不动声色地收到了袖中,这才笑容满面地说道:“如今这殿上可不安分,韦大人自要小心才是”
韦安见心中一凛,当即微微点了点头。
随后那内侍就带着韦安见到了殿门处,施礼说道:“韦大人,内官不得干政,杂家就只能送到这儿了。”
韦安见点点头,那内官立刻告辞离开。韦安见则稍微整理了一下衣襟,这才低头走进了大殿。
见到韦安见来到,御座旁的内侍立刻高喊道:“雍州刺史韦安见觐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天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韦安见伏地叩拜三次后,方才躬身而立。
李治罕见的精神抖擞地坐在御座上,这还是自他感染风疾之后的第一次,宛如当年永徽时候的那个青年天子。只是现在所有人都可以看到,他的眼睛里再也找不到永徽年间的,那种朝气蓬勃的光芒了。
气质如一个普通老人的李治缓缓抬手,声音有些虚浮地说道:“韦爱卿平身吧”
韦安见这时才真正直起了身子。
“韦爱卿这些年在长安辛苦,可有何怨言啊?”
李治问出此话的同时,立于龙尾道上层扶栏两侧的监察御史和谏议大夫却在狠狠地盯着韦安见。
韦安见视若不见地回道:“为陛下分忧是臣子本分,何来怨言之说?”
李治点了点头,继续问道:“长安居十年,韦爱卿之禄米可足食?”
韦安见摸不透皇上的意思,想了想,最后只好如实回答道:“长安米贵,虽不缺食,却是少供”
李治问道:“如何少供?可是漕运不通?”
韦安见答道:“漕运尚可,惟其路远,损耗实多;故米不足供,是以米贵”
李治听完点点头,挥手道:“韦爱卿牧守长安辛苦,赐金二十两以嘉之”
韦安见行礼拜谢道:“谢天皇——”
随后退到了大殿的墙角处,那他来时看见的、唯一的空缺处站好。
随即,河间郡公李义府出班启奏道:“长安距山东远矣,愿陛下入东都居之。一者可居天下通衢之地,漕粮转运迅疾;二者可近山东之地,管教不良,诚可谓至善矣。”
李义府话音刚落,大理卿张文瓘当即反对:“东都新居,重建不易。且昔日炀帝居洛阳而失天下,今朝岂可再乎?”
李义府反驳道:“天下在德不在居,君之所言,欲以天皇比炀帝乎?”
张文瓘闻言冷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东都城居,旧宫未修,官僚未置;重设京府钱粮浩大,当从何出?郡公欲自给乎?”
李义府还想再反驳,李治却打断了他们的话:“朝堂之上,大臣攻讦不休,成何体统!”
说着,李治突然把案上的一堆奏折甩到了阶下。
李治龙颜大怒,宣政殿内落针可闻。
李治龙威赫赫地扫视了一圈,这才把那股帝王之气收了起来。咳嗽几声之后,他的下一个举动却再次震动朝堂
李治没有再管下面的臣僚,而是回头朝着珠帘问了一句:“媚娘以为如何?”
武后当即答道:“若为长久之计,当居东都为嘉。”
李治转回头,看了一眼殿中诸臣,竟然就直接宣布道:“既然都在,那就预备昭告天下,择日起驾东都!”
迁都大事,皇帝居然根本没听他们的意见,反而看中的是天后的意见!众臣脑子里一下子只剩了这一句话在萦绕。
也不怪他们心神激荡,历来听信妇言的,无一不是无道昏君,作为儒生的他们自然本能的感到错愕。另一方面,作为官员,皇帝的每一个举措都可能关系到他们日后的前途,要是揣摩错了圣意,随时都可能万劫不复!
眼见众臣心怀鬼胎之下就要冷场,刚刚赶回长安的裴行俭突然伏地叩首:“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臣一惊,只是裴行俭已经跪下,他们也只好懵懵懂懂地附和道:“吾皇声明!”
李治满意地看着裴行俭,然后起身而去。
内侍当即高喊道:“起驾回宫——!”
李治离开了,可是那面珠帘却一反常态地没有任何动静。
良久,武后的声音传了出来:“裴卿奔波辛苦,且往安歇”
说完,珠帘后一片环佩之声响起,武后也起驾离开了。
裴行俭笑了笑,什么都没说。
只是才出了宣政殿,就被太子太傅李敬玄拦了下来:
“裴公何以受此乱命?”
裴行俭眼含深意地看了李敬玄一眼:“李太傅以为这是乱命?”
李敬玄正色回道:“陛下偏听天后之言,不顾群臣谏阻,岂非乱命?”
裴行俭淡淡道:“李太傅是以为——陛下是昏庸天子、天后是无理妇人?若如此,李太傅日后当多加小心,洛州路险,行走不易。”
说完,裴行俭毫不停留地离开了大明宫。
李敬玄看着裴行俭的身影,恨恨道:“天后权势不过仰仗圣上,待太子继统,汝辈皆前朝之臣也!”
说完,也是拂袖而去。
…………………………………………
长安裴府
“父亲为何如此?”裴延休听说了今日早朝的事情,也是疑惑不解。
裴行俭笑了笑:“不过是长安有些人做事太过罢了……陛下自有想法,你不要管那么多。”
裴延休只好不再追问此事
裴行俭继续吩咐到:“突厥十部可汗阿史那都支以及李遮匐,引诱各属部袭扰安西,并与吐蕃结盟,朝廷应该在准备征讨。为父不久必往安西,你记住,凡事不要逆着陛下的意思,这对你、对裴家都有益无害!”。
裴延休赶忙回应道:“儿子谨遵父训。”
裴行俭点点头,就起身前往书房。铺开纸后,略微停顿一下就提笔写下了——《定突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