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吴曦只好站在原地,可是李庆却已经是怒火中烧,只是自小的约束使得他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发火罢了。
“郎君玩够了吗?”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来,只是这个时候的语气,让场面冷了下来。
“你……嗯?”李庆看了一眼突然出现的蒙面女子,眼睛却盯在了她的曲线上,显得很是无礼。
蒙面女子冷哼了一声,直接就夹着吴曦闪身而去,再没多说一句话。
李庆看着蒙面女子离开,直到远处的身影消失才醒过神来。
“富康,你看见她们去哪了吗?”
“郎君,好像是……点易洞?”
李庆愕然了一下,随后哈哈大笑:“好好好——果然得来全不费工夫,走!上山!”
“可是郎君,现在已经午后了……”
“也罢,不急于这一时,现在先去用饭,明日再动身不迟”
“遵命!”
……………………………………
“今日有何收获?”女子放下吴曦,淡淡问道。
吴曦扭了一下脖子,然后整理了一下衣衫,这才没好气地回答道:“能有什么收获……收获一个登徒子吗?”
女子却笑了起来:“很好,现在有那么点娇嗔样子了,有进步!”
吴曦彻底无语了。
“快说吧,不说的话,下次来就要开始了。”女子直接催促道。
吴曦也不再废话,实话实说道:“这形容举止倒是可以学,可是这嗓音当如何?”
女子端了端态度,说道:“这个……也有办法”说完,女子就演示了一个吞吐气息的过程。
“这个是运气的法子,是伎家先辈专门为男伶准备的法门。”女子补充道。
“伎家?”吴曦显然对此一头雾水。
“不错——昔年楚有优伶者,名优孟。楚国令尹孙叔敖见之,归家,对其子曰:‘日后事有不逮,当可往见之’。
后孙叔敖卒,其子依父言,不受楚王之封。日久,以担柴卖薪为生。一日优孟见之,惊问曰:‘得非故人之子乎?’其子以实对,优孟曰:‘请君稍待,我为故人一行’于是置孙叔敖衣冠,访叔敖故人。
逾年,犹叔敖之再生也。于是见楚王,楚王大惊曰:‘孙叔固无恙乎?’优孟对曰:‘臣非真叔敖也,偶似之尔’楚王曰:‘君可为令尹,聊解寡人之思’优孟曰:‘大王在,叔敖不足思。然其为国数十载,其子犹当担柴卖薪乎?’
楚王知其故,立封孙叔子为卿。”
女子说到这里,停了停,继续道:“世人皆以为,红伶唱戏,不过卖笑亵身之辈。孰知其中辛苦,犹甚于十年寒窗?优孟当年仿孙叔敖如其再生,其中这音声相似也是重中之重。是以伎家传世技中,就有这仙音之技。”
吴曦对此听得瞠目结舌,原来这模音的方法古已有之,后人居然对此一无所知!
“那就是说,如果学会了这个……仙音之技,我可以随意作他人音声?”
“那是自然——”
“所以还是要学剑舞啊……”吴曦苦笑道。
“也不妨告诉你,你师父不会留你太久,你自八岁以后就留在这洞天之中,外事少见,学这些,也是做保家之资”女子认真地说道。
吴曦摆了摆手,行礼道:“罢了罢了,总比天天甩石锁好……前辈,明日再会。”
女子也没有多留,点头说道:“你去罢,明日来时,不要换衣就是”
“自当从命。”说完,吴曦双手交叠,一躬身,告退而去。
一回到云房,雁奴就飞快的跑了出来,只是才跑了没几步,就生生停了下来。
“雁奴——你这怎么了?”看着小师妹一脸茫然,吴曦才想到自己今天的装扮很喜人,于是赶紧上前道:“雁奴,我是师兄……诶!别哭别哭啊……”
好不容易安抚好受惊的小师妹,又解释清楚了情况,吴曦终于坐到了食盒之前——当然,还没换衣服。
吴曦坐下的一瞬间才想起来自己现在穿的是红色高腰襦裙,这么一坐下去非得弄脏不可。没办法,吴曦只好再次起身,去找垫身的东西。
好不容易坐下,举起筷子开始吃饭,小师妹却突然开口了:“师兄这个样子可不像女子啊。”
“……”
小师妹这句话彻底点醒了吴曦。是啊!想要把女人做的完美无缺,就得从小事做起……呃……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对。
毫无疑义的,小师妹就这么成为了吴曦的监督人。
所以当吴曦轻轻抿着嘴唇、微微扭动手腕、小口小口的吃完一斤饭菜之后……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怎么用个饭也这么麻烦呢?”这是吴曦提出的问题。
“因为师兄要淑女啊”这是小师妹无懈可击地回答。吴曦只好服了。
……………………………………
第二日,
清晨的点易洞还是显得比较沉寂,除了不时响起的鸟叫声,并没有其他的动静。
而洞门口的方场上,却有一辆马车早早地停在了那里
“富康——你干什么?为什么这么早?”车里的李庆还在打着哈欠,很是不满地问道。
富康苦笑了一下,小心翼翼地说道:“这都是因为老夫人吩咐,要来上这头一注香……”
“好了好了——真麻烦。诶?这门什么时候开?我都快等不及了。”
“这……应该也快了,郎君你看这日头也快上竿了,再不开门也不妥的”富康解释道。
吱呀——
观门打开,一个老道人拿着竹笤走了出来。
见到门口的华丽马车,老道人显然惊讶了一下。不过他也只是上前打了个稽首,就自顾自地扫地去了,一句话没多说。
富康小心翼翼地回了一礼,然后引着李庆走进了这片空空荡荡的道观。
上完香之后,李庆按耐不住地走了出去,围着道观转了起来。
这道观并不大,只有三清殿、太乙殿、藏经殿等寥寥几个殿堂,就连水池,也就只有可怜的一方被画成太极图的小小荷花池。
李庆看的大不以为然。如此小的道观,怎么当的起他李家如此的礼遇呢?这么想着,李庆就已经经过了观中的耳房,进入了一片小竹林。
小竹林中有一条小路,曲曲折折并不知道通向何处,还有不知何处的潺潺水声,大有曲径通幽之意。李庆终究诗书世家出身,对这种天然之意自是感同身受。一时之间也忘记了自己的目的,而是探访起这一片天地来。
早春时节的竹林里,可谓新笋遍地,稍一探身就可饱食一餐;加上旁边的肥美野兔,绝对是妙不可言。。
不过李庆这个时候却没有心思去考虑其他的,因为他的眼前,出现了一片桃林;
而桃林中,正有两个身影影影绰绰,翩翩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