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廊下望月 / 再话中秋

再话中秋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文/白志和最近迷上了写文章,自己写,总想着让学生也去写。昨天写了一篇《月近中秋八月天》,就想让学生分享一下,今天作文课,一开始我就跟学生聊起中秋节的话题。我叫起前排的一位女生,“你喜欢过中秋节吗?”她说,“没有什么感觉”,她的回答让我很是意外。接着我又问全班同学,每年过中秋节的同学举手,结果让我大大出乎意料,四十位同学只有七八个举手的,惊诧之余我很快找到了答案,举手的几个学生,都来自本地的农民家庭。接着我们共同讨论大多数学生没有过中秋节的原因,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在中国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些从农村来到城市的人,他们带来了孩子,有的孩子在来城市之后才出生,他们有的已买了房子,但大多数是租的房子,一个院子里面,租住着很多家,或者一栋楼上,租住了很多家,楼道、院子是大家公用的,这就出现了一种非常尴尬的环境局面,过中秋,献月饼,让城市住楼房的人,和租住在城市的外乡人无从着手,即使中秋放假,因为时间短,大人和孩子大都是不回老家的。中秋,这个传统佳节的过法,大凡中国人应该是熟悉的,要给院子中间摆一张桌子,摆上月饼瓜果,敬献正式开始,还要焚香祈福,没有了院子,这一系列的活动怎么完成,所以他们只能把这种传统佳节的风俗默默的记在心里,买一些月饼、水果吃一下罢了。
  中秋前后,语文老师总爱让学生写一篇有关中秋的文章,如今觉得,这学生没有深刻的过节经历,很多孩子几乎都不过的,这又让他如何去写呢。接着我给学生讲起,传统佳节的来历,作为具有几千年农耕文化的中国,敬天祈福,月亮在中国古代人们的心中神圣的位置,所以便生出中国特有的中秋佳节。接着,我们又共同吟诵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苏老夫子,一人一个中秋,一杯酒,一曲舞,一首词,他把这中国的传统佳节过到了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坎里。一边读着苏轼的诗文,一边怀念着这个丰碑似的文坛巨星,今年的中秋如何过,我们讨论着,一个大胆的设想出来了:中秋节的下午,一群孩子,左手挽着月饼水果袋,右手拿着他们平时最爱吹的葫芦丝,早早的来到广场,选择了一块最美的地方,等月上高天,他们围坐成一个大圆圈,中间的小盘里摆上了大大小小的月饼,大家用葫芦丝共同吹奏着《水调歌头》,然后月下对诗,做游戏……放学途中,我带着中秋的话题,采访了一个初二的学生,“八月十五你喜欢吗?”那孩子先是犹豫了一下,“八月十五不是过了吗,这都九月了,”他看着我,马上明白了,“哦,中秋节,很喜欢的,能放几天假,可又不太喜欢”,我说为啥,他说作业太多了。因为这是同事的孩子,他也认识我,我继续追问了几个问题:你爸妈是如何给你们过中秋节的,他思考了一下说:就是买几个月饼吃一下,那今年的中秋你打算怎么过?他说,我跟同学去广场玩一会儿,买几个月饼吃一下。我问他,你怎么不去看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他说,时间太短了,说这话的时候他的表情似乎有点低沉,“我更喜欢国庆节,因为国庆节时间长,可以回老家玩一下,打枣子,吃枣子”,他嘴角含着笑,露出两个可爱的小酒窝。回到家里,饭桌上,我把今天课堂上,在路上采访孩子的事,跟爱人孩子讲了一下。爱人说,明天放假,我们真要去看望几个亲戚了,但她又说,明天补课,早晨下午都有课,还是你带孩子去吧,女儿听到,急忙说,我也不去,作业那么多。我有点无语,匆匆吃过饭,拿起笔,写了起来:因为时代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因素,中秋,这个美丽的节日,在一些成人的心中尴尬了,在一些孩子的眼中模糊了……
  
热门推荐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