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新时代的浮沉 / 第17章 年少轻狂!文化,还是“文恶化” 五

第17章 年少轻狂!文化,还是“文恶化” 五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这样的人,本来应该是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态度,努力修身,放过对他人过多的期待和抱怨,对自己狠一点,让自己习惯人类社会,内心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只可惜,自卑和自私心重,心理阴盛的人,往往不愿意面对现实,不愿意改进自己。他们往往永远都在希望他能改变,希望他人能让自己顺心如意。大多数时候,他们不是在抱怨他人,就是在攻击他人,面对他人的合理要求,也往往习惯性地反击。他们发现他们所有的努力都没效果,感觉越来越累,越来越郁闷,往往也不去反思和总结,只会习惯性地消极厌世,讨厌其他人和环境;然后,就开始想逃避现实,想要找陌生的环境,跟陌生人相处,来获取新的自由,新的暂时的安宁,新生活和新鲜空气。
  这就像一个人,喜欢干净的环境,自己又不爱打扫卫生,总把环境弄脏弄乱,完了总怪别人不打扫和整理。别人不甩他,往往还集体指责他,没办法了,就想找新环境。
  不停地寻找新的环境来获得干净整洁,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是,这并不是好的办法,也不是长久之计。
  一个人,内心要想获得自由和解放,要想走到哪里都有存在感,要学会自己打扫内心的卫生,学会自力更生,学会自己看得起自己;而不是总去抱怨别人,不能关心和理解自己。
  人都是自私的,正如你只会抱怨别人一样,也许别人也在抱怨你;再说,别人又不是你,怎么可能知道你内心刚好需要什么样的安慰和鼓励?
  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不努力去要求自己,总想着要求别人,这有什么用?
  人长大了,不是孩子了,不可能像孩子那样,一味地要求别人,就可以实现心里的一切愿望。
  成年人如果像孩子一样,内心想要什么,都希望通过要求他人来实现;就是子女,一辈子只会要求父母来实现他们心中的一切愿望,也不现实。
  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只是普通人,大家的关系也不可能好到可以在另外一个人面前为所欲为。如果想这样,先问问:别人随意要求你的时候,自己是怎样做的?
  人长大了,还带着孩子的那种幼稚和不成熟,就只能是自己的一种不幸了!
  想自己争一口气来刷存在感,就应该用正确的方法和态度。关心、尊重和理解他人,懂礼貌,守文明规则;并不是低人一等,并不是因此就吃了什么不可挽回的亏;而是学会与他人合作与相处,最终获得自己的利益和需求。这就是“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生存《道德经》”。文明与礼貌,本身也是为谋私服务;只不过,这是一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长久之计。
  还有,谋私,要看清楚:在什么人面前需要有存在感?什么人面前不需要有存在感?人的存在感,应该是在对手和敌人面前,才需要有;在亲人朋友面前,彼此需要的,更多的是人性,是温暖和付出。在亲人朋友面前要存在感,就只能说明自己比较自私,没什么人性,像冷血动物一样,敌友不分。
  以前,在封闭的山村,亲人之间,没有存在感就没有存在感;结果,反而大家之间,都有存在感。
  那时,我们都相信:“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改革开放后,山村被自由开放思想冲击,内心本身有些问题的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到一些近现代西方自由平等独立个性等思想的皮毛,用来助长自己的毛病,心理问题就变得更严重了!
  结果,哪怕是小人物,也总想争一口气;哪怕是傻子,也总想跟别人比聪明;哪怕是最胆小的人,也总想跟别人比勇气……但又不是真的有勇气,有决心,能用正确的方法,敢于牺牲去改变和提高自己,都只是叶公好龙,只想用一些投机取巧,不择手段,损人不利己的办法,希望可以侥幸快速达成愿望。
  三哥和二哥这两个同病不同因的人,没商量过,却比商量过还一致,一起往外跑。
  姐姐看着他们上车,拉住这个,又跑了那个;追回那个,这个又跑了。最后,一个也没有拉回来。
  三哥跟着做苦力的农民工大军,去了福建。二哥不放心,先跟着三哥去。出火车站,有陌生人叫三哥,他跟着去。二哥跟在后面,喊不住,追上去,到了没人的地方,他们被几个人,用到刀抵在两人身上,把钱抢光了。
  后来,老乡帮三哥找了一个包吃住的工作。据说,只有一块钱一个月。大概,人家敢收童工,三哥都已经感觉很庆幸了吧?
  福建是做苦力的地方,二哥腿上有伤,只能做手工,安顿好三哥后,他去了手工业集中的浙江,找了一个帽子厂上班。
  没多久,三哥的老板,看到他总是把左手藏在裤兜里,老板掏出他的左手,发现是残疾,三哥连一块钱一个月的工作,也丢了。
  多少万点的暴击?
  一块钱给你干一个月的活儿,还不要?我在家里虽然不受待见,但也不用干什么活,一年还有几百块学费。我只想要更好的自由和存在感,你给我差到无法想象!一块钱一个月,为了面子,我忍了;最后,因为我是残疾人,你还不要我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此时,三哥可能有点开始明白:真正的自由和存在感是什么了:没本事,不做好人,到哪里都没有自由和存在感;家里,相对还是最有自由和存在感的地方。
  三哥向老乡们求助,表示后悔出来,老乡通知二哥,二哥又来把三哥接送回老家。
  姐姐在车站接到三哥,二哥直接掉头回浙江去了。
  三哥发现他在外面找不到自由和存在,他发现了真正的自由和存在感在哪里——在正确努力,自己看得起自己,会与人为善。三哥迷途被动知返,返回来了。
  三哥可能并不一定真正懂得和发现问题,只是现实让他暂时懂得和理解了什么是差距,作出了暂时的改变。
  自私的人,在发现巨大的现实差异面前,往往很能运用“识时务者为俊杰”这种理念。
  二哥的年龄和现实条件,让他发现不了明显的亲人与外人,家里与外头的差距,他可以继续出去找他的自由和存在感,更难靠现实来改变心境。
  三哥回来后,还想去读书。家里之前给他的学费,是一年中的余粮卖出来的钱,还是这两年,有大哥、姐和二哥不在家,还有这两年的水稻产量上升,才有余粮卖钱;但也没有多余的,刚好勉强够学费,把学费拿去折腾没了,家里也拿不出学费了。
  村里人都知道三哥的情况,也比较同情他,感觉他除了读书,其它出路,不容易走好。大家觉得,这个时候,大哥应该出来,支持他。
  刚好大哥又一次“卖夜明珠”回到县城,有人把他从县城叫回老家,他也不进自家门,买着东西,在别人家吃住。
  三哥被人叫去,他当着一大伙人,表示不再怼大哥和其他人,会认真听话,会改过自新,好好学习,认真做人……
  当做一大圈人,作这样的保证,这个大场面,我没有在场,是后来听说的。
  这是我第一次佩服老四,这是要“浪子回头,金不换”的节奏啊?
  敢做敢当敢认错,三哥,这个曾经让我在他身上看不到任何优点的人,第一次有了,我要向他学习的东西。
  我小时候,一直对该学什么,做什么,说什么,有非常清晰的价值识别能力,这是我人生的一大幸事。
  为什么会有这种能力?
  通过跟其他人对比,很容易发现,这东西不是天生的;而是一个人小时候,是否养成善于去听他人的心声,关心他人,注重集体利益和整体效果的习惯。。
  我们那个家,没人会教我养成这种习惯;算是命运的安排吧!妈妈失踪后,我不听话,不注重他人的需要,不关心整体效果,肯定会很惨。
  家庭和成长环境,让我养成了这种习惯。
热门推荐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