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 / 第六三八章 步兵炮

第六三八章 步兵炮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章节内容开始-->
      第623章步兵炮
  
      第六三八章步兵炮
  
      “常用的就够了,”
  
      林啸却一挥手,大喇喇地道,“什么叫常用?不就是最有用的嘛。”
  
      “呃”
  
      “正好,你在军校开一个司号员培训班,越快越好,”
  
      林啸哪管肖凯峰的小心思,“就这么定了啊,命令各部队,赶紧选派学员,赶紧报到!”
  
      “额好吧!”
  
      肖凯峰一脸尴尬,只得无奈点头。
  
      就这么几支号谱,不到一个月就可以学完,各回各家了。
  
      唉!早知今日,当初就该好好学
  
      第二个箱子里装的,是马灯。
  
      “这又是好东西啊!”
  
      林啸乐得嘴都合不拢了。
  
      虽然没有军号那么令人激动,但他明白,这东西,也是老曹为部队专门改进的。
  
      跟原来的煤油灯相比,这种马灯的形状变化并不大,还是圆柱形的,只是没有了腰线,看上去更粗壮一些。
  
      最明显的改进之处,有两点:一个是底部装油的容器,把玻璃改为了铁皮另一个,是灯罩的四周加装了铁丝。
  
      另外,马灯的顶部,还有一个铁丝提手,可以直接拎着走。
  
      这样一来,这种新型油灯就十分便于携带,再也不怕磕磕绊绊了,非常适合野外使用,这对于经常行军和野营的部队来说,是非常讨喜的改进
  
      “这两样东西,生产了多少?”
  
      林啸把玩着手里的马灯,一脸兴奋。
  
      “军号生产了五百把,马灯暂时有三百多盏。”
  
      “每个连队一把五百把怕是不够,”
  
      林啸默算了一下,沉吟道,“各部队都在扩军,很快就会接近十万人,一千个连,再生产五百把,怎么样?”
  
      “可以,”
  
      老曹点头道,“只要原料充足,别的都没问题马灯呢?有什么想法?”
  
      “马灯那就多多益善啦,”
  
      林啸笑着说道,“我看可以独立开一家工厂,人手实在紧张的话,车间也行啊这东西,一旦投放民用市场,肯定也是畅销品。”
  
      “白沙岛人手紧张,产量肯定上不去了,专门的工厂得开到上海、杭州和广州去,我尽快安排下去?”
  
      “行,你决定!”
  
      “那启动银子?”
  
      老曹笑了笑,终于说出了此行的目的。
  
      “给!”
  
      林啸大手一挥,豪气地道,“白沙岛的库存银全拨给你,不够的话”
  
      “够了,够了,”
  
      老曹连忙打断他,“三百多万两呢,第一期,足够了。”
  
      “那行吧,”
  
      林啸咧咧嘴,“我确实还得留点,别的开支也”
  
      突然,他脸色一凝,目光停在了河岸边。
  
      “那是炮?”
  
      他心头突地一跳。
  
      视野中,原先忙碌着的那队战士已经闲了下来,他们的身前,一件东西已经组装好两个大大的木轮子,架着一截粗管子,不是火炮还能是啥?
  
      “过去看看?”
  
      老曹又是神秘一笑。
  
      “走!”
  
      话音未落,林啸便已奔了出去
  
      “九二步兵炮?”
  
      看着这门模样奇特的钢炮,林啸激动之余却感觉怪怪的,嗓子有些发紧,“小日本”
  
      眼前这货,虽然两木头轮子很大,但炮身却非常低矮,炮管子又粗又短,奇丑无比的长相,凡是当过兵的一眼就能认出来,林啸自然也不例外。
  
      “那么多名炮,我偏偏选最丑的这一款,”
  
      老曹尬笑着说,“原因你应该知道的。”
  
      “简单?”
  
      “对,这玩意儿零件少,胜在简单易造,还方便运输,虽然是小日本的东西”
  
      “理解,理解,”
  
      林啸点点头,笑道,“在这个时代,性能差点没关系,适应环境才重要。”
  
      九二式步兵炮的历史,林啸当然一清二楚。
  
      这货虽然十分丑陋,却是二战中日军使用的非常著名的步兵伴随火力,曾给中国人民造成过极大的伤害。
  
      当然,他也知道,这货之所以出名,并不是性能有多强悍,事实上,除了重量和体积,它的其他性能,都落后于同时代同口径的火炮。
  
      但是,武器的优劣,还要看使用环境,在道路交通水平和军队的运输能力都很落后的地区,机动性就处于优先位置了。
  
      首先,此炮全长不超3米,口径却达到了70毫米,长径比只有不到9倍,炮弹初速还不到200s,射程更是寒碜不到3000米。
  
      但是,同时代所有的榴弹炮中,再也找不出比这货更轻的了全重只有两百多公,轻便又灵活。
  
      平时,任何畜力或人力就可以拖曳着它前进,如果要爬山,甚至还可以将它大卸八块,人背马驼就行了,对道路状况的要求,几乎降到了最低点。
  
      其次,此炮的重心非常低矮,全高只有50厘米这个高度,已经和重机枪差不多了。
  
      因此,它能够隐蔽部署在离目标很近的距离上,充分发挥火力的准确性、突然性和猛烈性,在第一时间给予步兵火力支援
  
      这个战术,就是我军在解放战争中非常有名的“大炮上刺刀”了。
  
      正所谓“一寸短,一寸险”,可以说,这货的问世,充分体现了小日本“短、小”和“阴险”的民族性格。
  
      另外,它的射界也非常开阔,几乎可以射击一切类型的目标:平射时,可以当加农炮用,虽然炮弹初速低了点,但在这个时代,足以摧毁任何土木工事和一般的砖石工事了。
  
      曲射的话,它就是一门榴弹炮,在山地作战时,可以方便地配置在反斜面阵地上,既可以为棱线或正面阵地上的己方部队提供及时的支援火力,又很好的隐蔽了自己
  
      大仰角射击时,它甚至还可以当迫击炮用,但弹道却比迫击炮要稳定得多,所以精度也比同口径级别的迫击炮要好得多。
  
      总之,此炮的最大优点,就是轻便灵活,可以通过近距离射击,弥补其在射程、精度、威力上的不足,并且充分发挥其一炮多用的特点,将“性能平庸”变成“样样皆通”,真正实现无条件伴随步兵作战的使命
  
      “这下好了,后膛炮都有了”
  
      看着这个丑八怪,林啸兴奋得直搓手。
  
      忽然,他想起了一个关键问题,疑惑道:“炮弹能造了?”
  
      就在年初的时候,别说炮弹了,连子弹都只能复装,这才过去了大半年,兵工厂的水平已经精进如此了么?
  
      “弹壳的工艺早就突破了,唯一的难关,就是引信了”
  
      老曹笑了笑,说着,他亲自撬开了一旁的一个板条箱。
  
      箱子里面竖着四枚黄澄澄的炮弹,相互之间用木板分隔固定着,隔板上,还插着四个圆锥形的东西。
  
      “这应该就是引信了。”
  
      作为一个老兵,林啸一看就明白了。
  
      “老规矩,炮弹和引信是分开的,很安全,”
  
      老曹拿起一枚炮弹,把顶部的一个金属盖子慢慢旋开,“你看,把盖子打开,就可以安装引信了。”
  
      说着,他又矮身取出一枚引信,小心地旋在炮弹上:“螺牙是完全一样的,很方便”<!--章节内容结束-->
热门推荐